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瞩目的课题。90年代以来,国内仍有不少学者对脾虚证怀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临床与动物实验方面对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动物模型复制、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脾主统血等方面。研究范围涉及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牌不统血证。1研究进展1.1脾虚证诊断标准全国中百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委员会于]982年制定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986年重新修订,其中涉及脾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中药治疗脾虚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晚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经过NSR-2000工具筛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67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87例,符合中医内科虚证诊断标准161例。各病种虚证证候分布特征各有特点。总体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气虚证、脾虚证较多。结论:初步研究提示,晚期恶性肿瘤营养风险患者出现虚证比例较高,各病种虚证分布特点不一,以气虚证和脾虚证为多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肿瘤营养风险中医药干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脾色环唇"辨证脾虚证的真实性,为基于"脾色环唇"辨证脾虚证的临床应用提供诊断学方面的依据。方法对188例患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16751.2-1997)中制定的脾虚证辨证标准(A标准)及王自立基于"脾色环唇"辨证脾虚证的特色辨证标准(B标准)进行脾虚证与非脾虚证的辨证,计算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两种辨证方法均辨证为脾虚证(真阳性)者101例,非脾虚证(真阴性)者59例;假阳性19例,假阴性9例。灵敏度为91.82%,特异度为75.64%。结论基于"脾色环唇"辨证脾虚证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由于脾虚证证候诊断标准缺乏可靠的"金标准"故采用传统诊断试验方法对其作出的评价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近年来对于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教材、教参诊断标准,指南、规范诊断标准,临床调查得出的标准,文献分析得出的标准等几方面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脾虚诊断标准与机理研究脾虚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1986年制订的脾虚诊断标准为:①大便泄泻,②食后腹胀喜按,⑧面色萎黄,④食欲减退,⑤肌瘦无力。具备三项即可诊断。兼有神  相似文献   

6.
略论肝气虚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家旭  杨维益 《中医杂志》1994,35(5):264-267
在分析古今中外医家对肝气虚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提出肝气虚证的诊断方案及理法方药,认为它主要分布于慢性肝炎疾病及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病证之中,分析了忽视肝气虚证若干原因,并明确在诊断本证时应与肝气郁、脾气虚、肝阳虚及肝郁脾虚证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胡玲  陈冠林  陈蔚文 《中医杂志》2012,53(14):1174-1177
分别从脾虚的起源、古代有关脾虚理论的论述、临床脾虚证诊断标准和本质研究、脾虚相关动物模型复制和机制探讨及脾虚理论和本质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脾胃学说的脾虚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梳理,并探讨了脾虚证的研究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脾虚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阐明中医病理生理及指导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而脾 (胃 )又为脏象学说的核心。近 2 0年来 ,国内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从“后天之本”入手 ,对脾虚证临床与实验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有关脾虚症诊断标准规范化和实验性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反复探索 ,有关脾虚证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述评如下。1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自 80年代开展脾虚证本质研究以来 ,由于临床研究的诸多困难 ,使得许多研究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动物模型进行深入探讨。但复制脾虚证模型是…  相似文献   

9.
白世敬  李峰  马捷  宋月晗  刘燕  韩晨霞 《河北中医》2014,(4):592-593,597
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脾虚证是中医概念,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脾虚证可分为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和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很相似,二者皆可出现便溏、腹泻等症状。“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规定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为:至少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的松软(糊状)或水样便,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1]。脾虚证诊断标准为:①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异常(溏、烂、先便后溏、时溏时硬);②次症: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水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2]。脾虚证病程较长,与功能性腹泻在病程上也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中,功能性腹泻往往伴随脾虚证。因而,从病证结合角度研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重要意义,而从病证结合角度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胃癌脾虚证患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资料 31例均为病理诊断证实的胃癌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6.4岁。无脾虚证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0岁。脾虚证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西医结合虚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制订标准(河南郑州)。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具体见许少峰报道[福建中医药1990;21(5):21]。  相似文献   

11.
诊断标准 早期糖尿病肾病(DN)根据Mogensenin DN分期方法。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ug/min~200ug/min者。2型糖尿病参照1997年WHO诊断标准。中医消渴病诊断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虚证按“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血瘀按1989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的核心证候,文章从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研究、治疗研究、机制研究4个方面对肝郁脾虚抑郁症进行了简要综述,指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以肝为主"论治的各项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依然遇到了瓶颈,"以脾为主"论治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可能新的方向,希望可启发读者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在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桥梁,探讨其在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中的运用。方法:基于既往研究成果,结合转化医学,运用血瘀诊断标准,虚证诊断标准对利血平化致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进行证候属性判断,并通过"以药测证"来进一步验证。结果:利血平化致5-HT偏头痛模型小鼠具有阳虚、脾虚、血瘀证的证候属性。结论:转化医学对偏头痛动物模型证候属性判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虚证实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脾虚证进行了一些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证的生理病理机制的认识,初步提出了一个虚证的理论设想,以我们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国内有关的研究资料,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去验证这一理论设想,对阐明虚证实质提供了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途径。一、祖国医学对虚证的认识虚、实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邪正盛衰的两大纲领,是辨证论治的基本证型。其中虚证是疾病过程中,正气虚弱的各种综合症候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脾虚证的酶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十年来 ,脾虚证与酶学关系的研究进展。脾虚时 ,机体内的一些酶特别是与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有关的酶和与自由基代谢有关的酶会发生一些特异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脾虚证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研究脾虚证与酶学的关系必将推动脾虚证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病脾气虚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病脾气虚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初探福建省肿瘤医院(350014)林舒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350004)林丽婷林君平中医学脾虚证是目前中医学研究较活跃的领域,许多资料表明,脾虚与免疫功能有关。本文拟从慢性胃病脾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低下和T...  相似文献   

17.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杨建华,黄英俊本研究报告了34例脾阴虚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及微循环状态检测,并与健康人作对比观察,探讨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脾阴虚证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34例患者排除血瘀证(2)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用药及配伍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搜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虚证相关条文,凡条文中有"脾虚""胃虚""脾阳虚""胃阳虚""土虚""胃阴虚""脾胃虚""中焦虚""阳明虚""太阴虚"等相关病证名者均予纳入,再根据其主治加以鉴别,确定并整理出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3个证型的用药及配伍,将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12.0中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搜集相关医案421例,涉及处方525首,其中脾虚证92首、胃虚证276首、脾胃俱虚证157首。挖掘出用药关联规则脾虚证11条、胃虚证38条、脾胃俱虚证28条。结论脾胃虚证组方多在"温燥升提、凉润通降、甘温补中"范畴,体现了叶氏强调脾胃分治、脾升胃降不同、养阴补阳各异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规律及临床证型分布。方法:从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6月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服务的高脂血患者中选取632例进行研究,对其中医症状、脉象和舌象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证型以及中医辨证的分布规律。结果:本组患者共有10种单证,分别为肝气郁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郁热证、心气虚证和肾阳虚证,其中心、肝、脾、肾等单证均有一定比例。本组患者共有5种,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瘀内阻和阴虚阳亢,其中肝郁脾虚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5.44%,且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均与肝脏有关,约占61.39%(388/632)。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规律与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高血脂症中医病因病机,实施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0.
孔丽君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511-51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是心内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严重者需按装永久起搏器。笔者自 1 995年起应用温阳化瘀法治疗本病 3 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 1 977年《中华内科杂志》邀请有关专家研究制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参考标准》,中医辨证标准采用 1 98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和1 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均符合 SSS诊断标准和中医心肾阳虚兼血瘀辨证标准者作为受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