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缺乏理想的HCV传代细胞和小动物模型,限制了HCV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HCV基因片段转染的细胞模型,体外敏感细胞系的筛选,感染方式的探索,以及小动物的选择和感染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此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中的复制情况,着重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在HuH-7细胞中的复制规律;阐述了黑猩猩、转基因小鼠和嵌合肝脏小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所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树鼩作为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和表达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体外复制表达体系,建立HCV基因片段或全序列转染的细胞模型,研究HCV蛋白产物及其相互作用,且进一步研究病毒样颗粒的形成和细胞内定位,同时在体外敏感细胞的筛选和小动物模型建立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分析HCV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此及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研究涉及到HCV复制、致病机制、新药筛选和疫苗研制等多个方面。本文对近年有关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研究进展,HVR1群的变化,培养条件对其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HCV RNA复制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复制的分子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推测与其它正链RNA病毒复制相似,即病毒与宿主蛋白结合于正、负链RNA3′端形成复制体,启动子代RNA合成。本文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率高达60%~80%以上,决定HCV感染慢性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HCV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株与抗性株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发现HCV NS5A区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是影响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并提出了HCVNS5A区存在IFN-α敏感决定区(ISDR)的概念。应用基因的转移与表达技术,证实ISDR的表达可使宿主细胞处于显著的抗IFN-α的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HCV NS5A区ISDR与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结合可阻断PKR的抗病毒作用,是HCV慢性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丙型肝炎病毒血症的消长规律及临床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用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对比研究了HCV再感染与初次感染。10例初次感染HCV者,9例为临床型肝炎,1例亚临床型,首次AI/T升高距输血的时间为15~60天(平均37.9±13.9);抗-HCV和HCV-RNA阳性1年以上分别为10/10和7/10。5例再感染者,4例为临床型肝炎,1例亚临床型,ALT首次升高距输血时间为30~46天(平均34.8±6.h),抗-HCV和HCVRNA阳性1年以上分别为5/5和3/5。结果表明,HCV再感染与初次感染在临床表现、ALT异常。抗-HCV和HCVRNA阳性持续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提示HCV感染后诱发的免疫力较差,再感染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率高达60% ̄80%以上,决定HVC感染慢性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HCV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株与抗性株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发现HCV NS5A区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是影响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并提出了HCV NSA5区存在IFN-α敏感决定区(ISDR)的概念。应用基因的转移与表达技术,证实ISDR的表达可使宿主细胞处于显著的抗IFN-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病原格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感染标志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不断提高,因而近年对heV及其感染的临床经过和血清学变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拟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1病原学HCV是单股正过RNA病毒.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1]首次分离到HCVcDNA克隆,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将其归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2].我国于1992年对河北株进行了全序列出定[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CV基因组全长约10kb,有一个9033个核苷酸的开放读框(ORF),编码约3033个氨基酸的…  相似文献   

12.
Eric Gowans博士综述,澳大利亚南澳省医学和兽医科学研究所医学病毒学部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五种病毒引起,分别为甲~戊型肝炎病毒(表1)。这五种病毒各不相同,仅表现出共同的嗜肝特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特殊关系,各自具有辅助和缺损性而联在一起。临床上大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都是由这五种病毒中的一种引起的,由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肝炎病例仅属极  相似文献   

13.
14.
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HCV 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速率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1例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和HCVRNA定量结果,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其中5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患者的血清ALT与HCV RNA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s=0.213,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在50例标本中,HCV基因分型Ⅰ型有45例(95.7%),Ⅱ型2例(4.3%),未分型3例.结论 安徽南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Ⅰ型为主;ALT、HCV RNA和基因型是可靠且重要的治疗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有关丙型肝炎病毒颗粒在感染者血清和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存在的状态和研究病毒颗粒特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几种有代表性的HCV RNA定量方法作了介绍,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临床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与性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型肝炎病毒(HCV)经血传播已被肯定,但HCV感染者中无经血暴露血史者占40~50%,提示存在着非经血传播的途径。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了性接触传播HCV的可能性,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经性传播感染HCV的危险人群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安徽省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HCV基因型有Ⅰ、Ⅱ、Ⅲ、Ⅳ及Ⅱ/Ⅲ混合型,以Ⅱ型感染(75.66%)优势,其次为Ⅲ型(13.23%)和Ⅱ/Ⅲ型(6.35%),Ⅰ、Ⅳ型各有1例(0.53%),安徽省北部地区的HCV型多于南部,而Ⅱ型北部则少于南部,不同地理区域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输血、血液制品史的丙肝患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复制的分子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推测与其它正链RNA病毒复制相似,即病毒与宿主蛋白结合于正、负链RNA 3’端形成复制体,启动子代RNA合成。本文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及其生物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 《现代医院》2004,4(5):56-58
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 ,丙肝的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明显提高 ,方法学在不断完善。抗HC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 ,使抗HCV检测未能准确反应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而用于确证及定量检测HCV感染的PCR、dDNA和NASBA等技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笔者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