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血小板计数时报警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在血液分析上作血小板计数(PLT)时出现报警信号时的干扰因素及其异常的直方图。方法: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在血液分析仪上作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在计数中,当PLT有干扰时可出现两种报警信号:上面区域干扰(URI)和下面区域干扰(LRI),包括三种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其干扰因素中绝大多数对血小板计数结果有严重影响。结论:正确分析PLT时出现的各种报警信号及其异常的直方图,并作出正确处  相似文献   

2.
6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华  李代渝  林江 《重庆医学》2011,40(12):1207-1208,1211
目的探讨与全血细胞分析仪有关造成假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手工计数血小板和血涂片复检法对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部分血小板减少的60例全血标本进行复检。结果电阻抗法PLT直方图正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抗法PLT直方图异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大批量样本检测时可选用成本低廉的电阻抗法,而当出现PLT直方图和计数结果减少时必须用手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检核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关小勇  闭雄杰 《医学综述》2006,12(22):F0002-F0002,1401
准确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在PLT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目前血液分析仪计数PLT多采用阻抗法,但当PLT直方图异常时,其对准确计数PLT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光学法采用了流式细胞术原理,用荧光染色法计数PLT。为了解光学法计数PLT在PLT直方图异常时的应用价值,我们选择了60例PLT直方图异常全血标本分别用光学法、电阻抗法和镜检法同时进行计数PLT,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彦平 《西部医学》2017,29(6):869-872
【摘要】 目的 根据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报警信息探讨Sysmex XE 2100的电阻抗法(PLT I)、光学法(PLT O)、Sysmex XN 3000的核酸染色法(PLT F)及Cella Vision DM96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182例用 XE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测出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标本,将所选取的标本2 h内采用 XE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光学法、XN 3000血细胞分析仪的核酸染色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然后用Sysmex sp 1000i自动推片染色仪对标本推片并进行瑞氏染色,再用DM96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最后按报警信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将标本分为三组,分别对PLT I、PLT O、PLT F及DM96四种方法计数得到的血小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三组报警信息中,仪器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时,PLT O和PLT 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T O和PLT F,PLT I和PLT F, PLT O和DM96,PLT F和DM96, PLT I和DM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血小板减少报警信息时,PLT O和PLT I,PLT O和PLT F,PLT I和PLT 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T O和DM96,PLT F和DM96, PLT I和DM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低值血小板(<100×109/L)计数时,根据不同报警信息的提示应选择不同的计数方法,在仪器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时,网织红通道的光学血小板计数法不能纠正血小板计数,必须用核酸染色法(PLT F)或DM96血小板计数,而仪器提示血小板减少报警信息时,必须通过DM96血小板计数复检才能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PLT检测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对XE—2100血液分析仪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异常及正常的标本,用PLT—O法和手工法同时测定PLT值,与PLT—I法作对比。结果 发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小血板(PLT异常组)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这三组标本PLT—O法和手工法结果与PLT—I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正常的标本PLT—O法与PLT—I、手工法结果无差异。结论 血小板PLT—O法检测血小板比较准确,因此在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异常时,应该用光学法检测PLT。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和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以下简称PLT)的准确性.方法:在电阻抗法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中对PLT直方图异常的80例标本及20例PLT直方图正常的标本用光学法、显微镜检法复查,以显微镜检法作为参考方法.结果: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直方图正常者用光学法电阻抗法计数于显微镜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直方图异常者,光学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计数准确性优于电阻抗法血小板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变化及异常报警,探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0例样本中出现的散点图异常及异常报警进行分析和血涂片镜检,总结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异常的原因。结果血细胞分析时,白细胞散点图及报警异常,必须经血涂片镜检,防止漏诊和误诊。结论血小板计数中有干扰因素,不测定网织红细胞而计数血小板后,其结果及直方图正常。  相似文献   

8.
陈凤  苏芝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43-143,146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产生的误差.方法:用两种血液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对60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的比率低于儿童,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的儿童血小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分析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直方图尾部有异常升高的血小板值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儿童血小板时如出现,计数有警示信号(URI);MCV<70 n,且RBC直方图显示有<50 fl的小红细胞存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尾部升高的表现或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呈齿状等以上情况时要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仪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ysme××E一5000血液分析仪光学法(PLT一0)检测临床病理样标本血小板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三种方法对本院30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300例血液标本包含正常血液标本,PLT直方图显示有大量大血小板标本,RBC直方图显示有大量小红细胞标本,仪器报警显示有血小板聚集、细胞脆片标本,对它们分别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镜检法同时计数PLT,以镜检法结果为参考,分别与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血液标本组(PLT、RBC直方图正常)三者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 PLT、RBC直方图异常和/或仪器报警组即病理样本组电阻抗法结果与镜捡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学法和镜检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仪器报警和镜检显示有血小板聚集时,光学法、电阻抗法与镜检法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ysmex-5000光学法对病理样本中特殊影响因素(非血小板颗粒、大血小板)抗干扰能力强,能更精确地检测血小板.检测大批量正常血液样本时,可以选用成本较低的电阻抗法;而当出现PLT、RBC直方图异常和/或仪器报警的病理性标本时,必须用光学法复查;仪器报警和镜检显示有血小板聚集且血小板偏低时,宜采用手工计数或重采标本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综述》2013,19(4):762-764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在计数血小板时出现假性异常情况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对北京市天坛医院的544例患者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血小板的直方图与MCV以及MPV等参数,分为A组270例(为正常体积的血小板者),B组50例(为大血小板者),C组62例(为血小板出现聚集者),D组90例(为小红细胞出现干扰者),E组72例(为红细胞碎片出现干扰者);应用仪器法及手工法对血小板的计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的直方图均分布正常,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的直方图呈异常分布的B、C、D、E组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需要正确的操作,同时还需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并且需要采取复核的必要措施,才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秀萍 《海南医学》2005,16(4):133-134
目的 为了解几种常见直方图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485份标本(正常标本30 份,异常标本455份),为便于统计分成4组。A组:健康成人(血小板直方图正常)标本30份:B组:有"URI"(上 部区域干扰)警示信号标本394份;C组:有"LRI"(下部区域干扰)警示信号标本23份;D组:血小板图形不平 滑,曲线右侧抬高或有拖尾状的标本38例。所有标本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后,再用人工法计数作为 对照。结果 A组仪器法与人工计数法的结果基本相同(P>0.05);B组仪器法显著高于人工计数法(P<0.01);C 组仪器法高于人工计数法(P<0.05);D组仪器法低于人工计数法(P<0.05)。结论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无干扰因 素存在,其计数结果是可靠的;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由于有各种干扰因素存在,其计数结果可假性增高,亦可假性 降低,对这类标本必须重新复查或用人工法计数后,才能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特点,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与目视显微镜(手工法)对174例血小板减少症标本进行PLT计数分析.结果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t=14.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仪器检测与目视检测值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能力尚有一定局限性,异常标本或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必须严格按照复检标准复查,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218例仪器法血小板计数警示与手工法复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出现R警号及其它提示性信息时,与手工计数及显微镜血小板形态观察复核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对218例血小板计数有R警号者,再做血小板手工计数和显微镜观察,并结合仪器的计数以及直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R警号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与手工法计数存在较大差异,显微镜检查可见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出现R警号及其它提示性信息时,检验者应对标本进行手工法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复核,以手工计数与显微镜形态观察综合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住院患者日常血标本在CD—17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后,对其中500余例血小板数量与直方图不符病例。同时进行人工显微镜计数,观察仪器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的符合程度,并寻找仪器产生计数误差的原因。结果: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的因素较多,诸如采血不畅致血小板凝集、小红细胞的干扰、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和比例及血小板体积异常等。结论:尽量防止以上因素的产生,对过高过低的血小板结果,均应做人工显微镜复查。并建议使用一次性真实采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冷凝集素、血小板聚集、有核红细胞、血球残留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并寻求其解决方法。方法:筛选白细胞结果增高及直方图异常、有报警信号的标本41例,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用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复查,并用人工计数法进行计数。结果:冷凝集素、血小板聚集、有核红细胞、血球残留均可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增高;处理前测定结果与处理后及人工计数法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处理后结果与人工法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应认真分析所得结果和直方图,对结果异常、直方图异常和有报警信号的标本,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用人工法重新复查后才能发出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小板计数时小红细胞对其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依仪器血小板计数原理,将有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分成3组,A组:血小板直方图右峰上翘起始处》25 fl;B组:血小板直方图右峰上翘起始处在20~25 fl;C组:血小板直方图右峰上翘起始处《20 fl.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分别在Cell-Dyn 1700型血液分析仪上作血小板参数分析(下称仪器法),并同时用显微镜目测计数法计数其血小板,再对各组两法检测结果作配对t检验. 结果用血液分析仪检测,A、B、C 3组平均结果分别为(199±43)×109/L、(201±75)×109/L、(290±55)×109/L,而显微镜目测计数法A、B、C 3组平均结果分别为(200±44)×109/L、(187±76)×109/L、(169±50)×109/L;其中A组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两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由小红细胞引起的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右峰上翘起始处《25 fl时,对血小板计数结果有明显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分析血小板直方图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如有干扰时必须作显微镜计数复检,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假性增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应用 ,在血细胞分析计数过程中 ,我们发现因小细胞及细胞碎片所致的血小板 (PL T)结果有假性增高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结果异常现象。为了解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采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陈志新  刘玉榕 《海南医学》2008,19(12):76-77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使用Coulter AC.T diff2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同时对250例标本进行PLT计数,并对比分析。结果血小板的检测方法、标本放置时间、小红细胞数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计数PLT。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对PLT计数与直方图不符或报警时,应分析原因,进行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复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就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低值血小板患者血标本,用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血涂片间接计数血小板并观察形态,以人工镜检法为参考.结果 镜检结果同仪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 论对低值血小板结果及仪器有错误提示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进行手工复检或重新采血检测.  相似文献   

20.
黄秉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92-3393
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ymesk—4500自动细胞分析仪对360例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结果白细胞直方图异常提示,WL低鉴别线(LD)错误;T1波谷1鉴别线错误;T2波谷2鉴别线错误;F1小细胞不准确;WU高鉴别线错误。其中以WL、T1、F1较常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提示有PL、PD、MP、DW四种,PL、PD为噪音干扰所致不常出现。常出现为MP和DW。结论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曲线峰的高低数量和低谷区的特征将会出现一些变化,并显示相应的报警。MP样本中存在两种或多种大小的血小板。DW提出均为血小板(PLT)减少的患者,多数患者PLT数<50×109/L。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发现上述情况,需要检验人员很好地分析与理解提示符的意义,配合临床医生,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