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与非癫癎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癎,8例(20%)为非癫癎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癎3例(60%)为非癫癎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癎及非癫癎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湖南汉寿县农村癫疒间患儿的诊治和需求情况,为探索适合汉寿县农村癫疒间患儿的治疗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汉寿县人民医院近3年就诊的106例癫疒间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情况、治疗及随访情况,并了解患儿家长对癫疒间知识知晓程度和途径、患儿生活中的障碍和目前的需要。结果106例癫疒间患儿中,69.8%(74/106)的患儿<10岁发病,且71.2%的患儿病因不明,而发作类型以特发性局灶性发作和症状性癫疒间为主;75.4%(80/106)的患儿接受抗癫疒间治疗,72.5%(58/80)的患儿抗癫疒间治疗不正规,表现为自行减量或停药、服用各类民间秘方及游医配制的中草药等。正规抗癫疒间治疗患儿疗效总有效率[72.7%(16/22)]明显优于不正规治疗组[48.3%(28/58),χ2=6.66, P<0.01]。患儿家长对癫疒间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0.6%,主要需求是就医方便、药物疗效好和药物价格便宜。结论湖南汉寿县农村家长掌握的癫疒间防治知识相对匮乏,患儿治疗不规范;应加强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开展社区癫疒间防治工作,提高基层医院医生诊治水平,能有效控制患儿癫疒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睡眠中的夜间运动发作或行为异常现象在儿童时期是常见的。它们主要出现于非快速眼动期 (non -rapideyemovement,NREM)。在过去的几十年 ,因无录像监测以及皮层脑电图缺乏癫疒间 样放电 ,很多学者把这种出现于NREM睡眠阶段的夜间运动发作统称为睡眠障碍 ( parasomnias)。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学者发现有些NREM睡眠中的运动发作较传统的睡眠障碍 (梦游、梦魇及觉醒错乱 )存在不同的特征 ,如发作时间短 ,发作具有刻板特点及对抗癫疒间 药有效 ,认为可能是一癫疒间 性起源[1 ,2 ] 。进一步的研究已证实此癫疒间 放电局限在额叶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单次痫性发作后不同时段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及其与大脑神经元的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分别于间歇期、单次痫性发作第1、2、3、5、10天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检测,并检测50名正常人的血清NSE含量作为对照.结果:60例患者痫性发作间歇期、发作第1、2、3、5、10天的脑电图阳性率分别为46.7%、51.7%、55.0%、76.7%、68.3%、48.3%.第3、5天脑电图阳性率与间歇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3天最高.与间歇期比较,血清NSE含量以发作第2天最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5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单次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对大脑神经元有损伤,痫性发作后第3、5天脑电图异常率较间歇期增高,可能是由于受损脑神经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兴奋性增强、膜电位不稳定,导致异常放电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小儿睡眠障碍与夜间额叶癫疒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睡眠中的夜间运动发作或行为异常现象在儿童时期是常见的.它们主要出现于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在过去的几十年,因无录像监测以及皮层脑电图缺乏癫疒间样放电,很多学者把这种出现于NREM睡眠阶段的夜间运动发作统称为睡眠障碍(parasomnias).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有些NREM睡眠中的运动发作较传统的睡眠障碍(梦游、梦魇及觉醒错乱)存在不同的特征,如发作时间短,发作具有刻板特点及对抗癫疒间药有效,认为可能是一癫疒间性起源[1,2].进一步的研究已证实此癫疒间放电局限在额叶,故称之为夜间额叶癫疒间(noctumal frontal lobe epilepsy,NFLE)[3-6].小儿睡眠障碍和NFLE临床既有相似,又有重叠表现,故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许多学者就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疒间)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门诊随访.结果:继发癫(疒间)34例(7.8%),其中急性期(脑卒中1个月内)发作19例,恢复期(1~6个月)发作11例,后遗症期(0.5~2年)4例.其中发生于脑出血患者11例,发生率6.5%;脑梗死患者18例,发生率7.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例,发生率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为中、老年新发癫(疒间)的主要病因,脑叶卒中后继发性癫(疒间)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非癫痫陛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痫,8例(20%)为非癫痫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痫3例(60%)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7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均有明显的皮肤损害,以色素脱失斑最为常见;均有癫疒间发作,智力低下2例,听力异常1例,1例有家族史;头颅CT/MRI 7例均有异常改变,以侧脑室内钙化常见;脑电图异常6例。抗癫疒间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本病以皮肤损害、癫疒间发作和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头颅CT/MRI和脑电图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抗癫疒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癫疒间患者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及CT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经临床初诊为癫疒间的患儿做脑电图和CT检查,对脑电图和CT异常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小儿癫疒间脑电图检查异常95例(79.2%),CT检查异常32例(26.7%)。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和CT有同样的趋势。结论脑电图异常改变对小儿癫疒间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CT在寻找癫疒间病因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癫疒间 在儿科临床较常见 ,患病率约为 3‰~ 5‰ ,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况且 ,长期服用抗癫疒间 药物有不少患儿出现各种药物副作用 ,从而影响治疗结果。 1996— 2 0 0 3年我们应用尼莫地平和维生素E辅助抗癫疒间 药物治疗小儿癫疒间 2 0例 ,在癫疒间 控制与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0例患儿中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5 .0± 1.2 )岁。发作类型 :部分性发作 2 3例 ,全身性发作 17例 ;初次就诊 18例 ,另 2 2例为坚持规律或不规律服用常规…  相似文献   

11.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就诊的299例年龄在49d~5岁之间拟诊或需排除癫痫的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分为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癫痫125例,热性惊厥24例。结果:299例中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其中主要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睡眠肌阵挛、脑发育不良及脑损伤引起的发作性抖动、小儿屏气发作、心因性发作、触觉或情绪诱发性运动障碍、电解质紊乱、晕厥、小儿夜惊等;AEEG监测到发作间期正常99例,癫痫样放电37例,非特异性改变14例;同期监测到60例有临床发作的病例均不伴异常放电。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有效地诊断非癫痫性发作,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影响儿童非癫痫发作性障碍诊断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儿童非癫痫发性作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EN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  相似文献   

13.
毛樱  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54-15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小儿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癫痫患儿和96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AEEG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EEG出现痫样放电几率明显高于REEG(AEEG为65.4%,REEG为16.7%);癫痫组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组AEEG的总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癫痫组,AEEG证明有痫样放电102例患儿中,清醒期出现痫样放电47例(46.1%),睡眠期共出现91例(89.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与REEG相比,AEEG在小儿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痫性发作的原因,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被误诊为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2例为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为偏头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椎基底动脉系TIA、低血糖发作各1例,4例为睡眠障碍,6例为精神性发作,3例为急性焦虑发作。误诊的主要原因:①病史采集不完整,对非痫性发作与痫性发作的特点认识不足;②过分相信其他医叶:或队院的诊断;⑧知识面窄,对临床少见疾病认识不足;④缺乏脑电图知识;⑤依据治疗效果而诊断。结论临床医生对于癫痫的鉴别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诊断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但耽误治疗,还将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非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对其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Video-EEG,V-EEG)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北京太阳公司SOLAR2000B床旁监护仪,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经V-EEG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26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EEG正常19例(73.1%),异常7例(26.9%)。其中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1例,发作间歇期痫样波2例。发作频率:1次者16例,2次4例,3次以上6例。发作时相:清醒期发作23例(88.5%),睡眠期发作1例,清醒期、睡眠期均有发作2例。结论:V-EEG对NE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优于常规脑电图(R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对诊断NES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是诊断癫痫,明确癫痫发作分类,鉴别癫痫与儿童NES的最有效检查方法。被认为是儿童NES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115例儿童癫痫与疑似病例的动态脑电图资料,与同期1 115例常规脑电图资料对照。结果动态脑电图组:39%检出癫痫样放电,4.2%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变化;常规脑电图组:14%检出癫痫样放电,0.8%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动态脑电图组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和发作期波形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组(χ2=179.5,P<0.01;χ2=26.45,P<0.01)。结论与常规脑电图比较,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NE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并存,癫痫样脑波,脑器质性损害证据及抗癫痫药滥用是影响NES诊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监测315例各类反复发作性症状的患儿24h脑电图(AEEG)。结果表明:动态脑电图异常224例(71.11%);其中142例(45.08%)记录到痫性放电,以惊厥发作和失神发作症状者阳性率最高。提示AEEG对儿童癫痫的诊断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