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群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湖北地区冠心病病例和对照各961例,了解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饮酒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显著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结论:湖北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寻找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薄弱环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结果74例患者中不知道"直系家属有冠心病"是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的占28.4%,不知道"吸烟、缺乏蔬菜和水果"是冠心病危险因素者近50%,半数以上患者对"糖尿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不足。在了解危险因素的同时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在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上未采取行为。结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宣教过程中应加强吸烟、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以及糖尿病对冠心病危害的教育,加大对能够认识到冠心病危险因素却不能改变其不良行为的患者的教育力度,使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寻找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结果 74例患者中不知道“直系家属有冠心病“是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的占28.4%,不知道“吸烟、缺乏蔬菜和水果“是冠心病危险因素者近50%,半数以上患者对“糖尿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不足.在了解危险因素的同时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在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上未采取行为.结论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宣教过程中应加强吸烟、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以及糖尿病对冠心病危害的教育,加大对能够认识到冠心病危险因素却不能改变其不良行为的患者的教育力度,使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70例疑似冠心病且属于非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确诊为冠心病的1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胸痛特征、持续时间、放射痛部位、心悸、气促、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年龄55岁、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吸烟史和血脂异常史等因素是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典型心绞痛患者而言,男性、年龄5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等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冠心病和(或)其他动脉硬化患者所进行的预防[1].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二级预防要减少危险因素,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效的二级预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二级预防的依从性,是二级预防能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心脏康复在近代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占有一定位置,也是康复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证实通过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训练等综合方案可以达到心脏康复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病都是由遗传和环境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并已知一些肯定的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吸烟、超重、糖尿病、摄盐过多、遗传因素、年龄增大和男性等。在这些危险因素中,除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外,其他几项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能控制或削弱这些因素,就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另外,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可以获得稳定的闭塞血管开通率,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只是以机械方式改变血管腔的几何形态,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没有根除,并不能逆转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可以获得稳定的闭塞血管开通率,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只是以机械方式改变血管腔的几何形态,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没有根除,并不能逆转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10
心脏康复在近代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占有一定位置,也是康复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证实通过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训练等综合方案可以达到心脏康复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病都是由遗传和环境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并已知一些肯定的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吸烟、超重、糖尿病、摄盐过多、遗传因素、年龄增大和男性等。在这些危险因素中,除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外,其他几项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能控制或削弱这些因素,就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另外,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调查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以及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缺少运动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和此次AMI的诱发因素.结果:吸烟史42例、脑力劳动39例体力劳动14例、高脂血症38例、缺少运动36例、超重或肥胖33例、高血压22例、饮食结构不合理喜食肥肉18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14例、糖尿病2例,对冠心病及危险因素有所认识的8例,本次发病有明显诱因的30例.结论:对青年男性AMI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进行危险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展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心肌桥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仅有少部分有如心绞痛类似冠心病样改变,严重时可以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顿抑与猝死。过去临床几乎不能诊断此病了多以误诊为主。近几年由于影像学快速发展特别是双源CT出现,大幅度提高对心肌桥-壁血管的诊断,甚至可以测出壁冠状动脉位于心肌深度,还能显示收缩期与舒张期壁冠状动脉改变。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于发生粥样硬化与斑块,心肌桥对心肌缺血与心肌间质纤维化存在独立危险因素。内科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或(和)钙离子拮抗剂为主,治疗不佳时可以外科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肌松解术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如循证使用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技术、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等)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下降,治疗结局改善。但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不断加剧,发病率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心肺功能,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DSA检测,确定劲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换分为观察组(狭窄程度50%,共421例)及对照组(狭窄程度≤50%,共202例)。统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等,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初步选择危险因素,进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t检验及卡方检验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NIHSS评分可能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冠心病史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合并颈动脉狭窄,年龄和冠心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而且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远高于单个危险因素作用的总和。其中年龄、性别、个人和冠心病家族史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人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160例患者来自本院老年CHD住院患者,非CH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对老年患CHD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显示吸烟史、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C、TG、HDL-C和L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史、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左室重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521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血尿酸、左室重量指数、血脂、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史及其他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血尿酸和左室重量指数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除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血尿酸和左室重量指数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2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康晓庆 《全科护理》2008,(6):555-555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虽然很多,但除年龄、性别和某些遗传因素以外,其他诱发因素均可通过自我护理得到控制改变,如能采取良好的防治措施,可延缓或不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和医学基础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是可能的,提示冠心病的预防是有很大潜力的。因而,家庭护理在控制冠心病病人诱发因素,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TLC)是指能降低血脂和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系列方法.它的基本特征[1]是控制饮食、减轻体质量、增强运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保健,减少或延缓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采取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心理保健、药物干预等一系列康复保健措施。结果能有效地减轻和延缓中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充分的运动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控制、心理保健及药物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和延缓中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有资料统计,大约有35%的人发生过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或感到睡眠很浅,甚至感到整夜未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剧烈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生有递增趋势。失眠使人表现出沮丧、焦躁,同时能削弱免疫机制。阻碍体力恢复,造成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及日常工作能力的下降;还可引起患者抑郁、焦虑或恐惧心理;也是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症状陛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等。本病目前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正确诊断与治疗失眠症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