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豚鼠内淋巴管形态学观察龚树生汪吉宝崔江新近研究发现部分内淋巴在到达内淋巴囊之前经由内淋巴管吸收,但对其吸收功能的形态学基础的认识尚有一定的分歧。我们对豚鼠内淋巴管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认识内淋巴管的吸收功能。一、材料与方法健康纯白豚鼠5只,体重25...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内淋巴管闭塞后对内淋巴囊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对12只成年豚鼠经后颅窝进路用Kimura和Schuknecht氏法行内淋巴管闭塞,术后24小时、48小时处死动物各6只,取出颈骨。4只豚鼠用于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内淋巴囊细胞的形态学变化;8只豚鼠进行内淋巴囊组织培养,培养基中加入10pCi/ml“C标记的葡萄糖,经4/J‘时培养后进行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并用四种酶处理后用X线自动照相,计数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结合“C葡萄糖的颗粒密度。另用8只正常豚鼠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光镜检查内淋巴管闭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内淋巴囊细胞结构无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囊血管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例(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  相似文献   

5.
前庭学     
日41468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透射电镜观察(摘要)/王锦玲一护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4,29(2)一115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的细微结构,研究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结构特征显示其在调节内淋巴容量、内淋巴离子浓度和维持内耳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材料与方法并报告观察结果。图5(木干1}、马41469豚鼠外淋巴间隙阻断术对前庭和耳22卫蜗的影响/冷同嘉…夕中华一耳鼻}帅叹科杂志一1994,29(2)一96~97 对18只豚鼠施行单侧外半规管外淋巴间隙阻断术。术前、后观察ABR、旋转试验,并作火棉胶连续切片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内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内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内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内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 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实验性内淋巴积水是将大部分内淋巴囊和,前庭导水管破坏,使内淋巴囊内淋巴管广泛纤维化或完全闭锁致内淋巴管囊功能严重障碍,这与临床梅尼埃病患者的内淋巴囊及内淋巴管仍为开放状态大相径庭。该作者通过全切或烧灼邻近乙状窦的内淋巴囊骨外部分,成功建立了更接近人类梅尼埃病的中度到重度的内淋巴积水的动物模型。实验选用健康雌性豚鼠17只,平均体重25Og,分为两组,第一组12只,手术全切同乙状窦相邻的内淋巴囊远侧端;第H组5只,用硝酸银不同程度地烧灼内淋巴囊的远侧端。每只豚鼠一耳用作试验,另一耳作对照。经上述处理3周…  相似文献   

8.
内淋巴囊与内淋巴管作为颅内压向内耳传递途径的实验研究(摘要)余力生,F.Schon;J.Helms通过一层有弹性的薄膜,把矩形压力作用在4例新鲜人类岩骨标本的内淋巴囊上。压力通过内淋巴管传递至内耳,用激光多普勒干涉仪可以观察到镫骨发生指数运动。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的缺血病变,本文将16只豚鼠ES供血动脉阻断,并在不同缺血时相对其病理损伤作光镜观察。结果:缺血早期ES上皮细胞混浊肿胀,气球样变,部分细胞崩解坏死,上皮下组织水肿出血;缺血中期上皮细胞萎缩变性,中间部皱褶带消失;缺血晚期上皮坏死区出现新生结缔组织及新骨,囊周缺血病变与Meniere病囊周病理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10.
听力学     
201293豚鼠内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崔江…//承德医学院学报一1999,16(4)一317~3 18 目的:观察豚鼠内淋巴管形态学特征,以认识内淋巴管的吸收功能。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联合观察的方法。结果:①内淋巴管管腔上皮细胞层相对不平.伴有皱折和囊袋样突起,表面有微绒毛;②上皮细胞底面指样突起;③上皮细胞间有浅的紧密连接及增宽的胞间侧隙;④上皮下层有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且该血管上皮有丰富的微饮小泡。结论:认为内淋巴存在跨上皮屏障的水和离子的转运,且与内淋巴吸收密切相关。参1(原提要)201294不同年龄段豚鼠螺旋蜗轴动脉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和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显微解剖法取出的豚鼠内淋巴囊经超声波处理后,以其提取液作为原始抗原,探讨建立能够分泌识别内淋巴囊表面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系列杂交瘤。应用电镜免疫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抗体显示具有和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进行显著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活性,类似的反应出现在肾脏的近曲小管和亨氏袢的上皮细胞上,与其它15个脏器(包括大脑、膀胱、胆囊、肺和肝脏等)  相似文献   

12.
前庭学     
971776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陈继川…//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7,32(1)一32一34 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颖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颖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l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管网…  相似文献   

13.
豚鼠内淋巴囊碳酸酐酶组化分布测定和超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结合图象分析,观察了豚鼠内淋巴囊(ES)碳酸酐酶(CAH)的分布和超微定位。结果发现:在ES的近侧部仅少数上皮细胞有阳性反应,中间部和远侧部的大多数上皮细胞着色;中间部和远侧部CAH阳性产物灰度值明显高于近侧部(P<0.01)。在ES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内淋巴腔面细胞膜、微绒毛、细胞浆、侧膜皱褶和基侧膜皱褶处;表明CAH在调节内淋巴的容量、离子转运及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淋巴囊同种抗原免疫致自身免疫性Meniere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在已致敏的豚鼠内淋巴囊(ES)局部免疫,诱发出明显的前庭和听觉功能障碍,以及与Meniere病极为相似的内耳膜迷路水肿改变。从而证明ES局部同种内耳抗原免疫是一种有效的造成Meniere病的方法,提示部分Meniere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ELS)位置、大小和血管分布等特点的认识仅局限于外科医师的主观观察。该文对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的病理解剖学进行统计学研究,并与非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的特点比较。研究对象为101例接受内淋巴囊引流术的梅尼埃病患者,对照组为2...  相似文献   

16.
以显微解剖法取出的豚鼠内淋巴囊经超声波处理后,以其提取液作为原始抗原,探讨建立能够分泌识别内淋巴囊表面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系列杂交瘤。应用电镜免疫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抗体显示具有和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进行显著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活性,类似的反应出现在肾脏的近曲小管和亨氏袢的上皮细胞上,与其它15个脏器(包括大脑、膀胱、胆囊、肺和肝脏等)无明显的交叉反应。所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系列中,抗体亚型包括IgG1、IgG2b、IgM。此系列抗体分子量约为74000。该分子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构成和功能上的作用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颧骨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梅尼埃病与内淋巴积水有关,任何原因引起的内淋巴管狭窄、闭锁或内淋巴管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内淋巴积水。在以往的多体层摄影及高分辨CT仅能显示前庭导水管的骨管形态。近来,使用具有表面线圈和薄层面的高分辨MRI技术已能显示出前庭导水管内的内淋巴管、囊以及其周围组织,对了解该区域的病变有很大帮助。为了比较梅尼埃病不同临床过程中内淋巴管和囊的MRI显像情况,用三维付立叶转换(3DFT)梯度回波MRI技术检查40名健康受试者及22名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耳内淋巴管和囊。根据扫描时疾病所处的临床阶段,将患者…  相似文献   

18.
内淋巴囊的脉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豚鼠内淋巴囊表面的脉管及其粘膜下层结构的研究,了解其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素黑水加10%甲醛进行左心室灌注,将豚鼠的颞骨标本用冬青油透明并进行显微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内淋巴囊表面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而且与乙状窦有很密切的联系,内淋巴囊周围被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和个别微动脉形成的一个细密的环状血管网所包绕。毛细血管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窦、毛细血管与淋巴窦构成一个完整、细密的网状  相似文献   

19.
内淋巴间隙积水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作者们用豚鼠作实验,堵塞内淋巴囊及管后观察到发生内淋巴积水时,直流电电位、K~+作用浓度或蛋白质含量等方面无显著改变。内淋巴囊的K~+作用浓度仅为耳蜗部内淋巴的1/9,在耳蜗内淋巴K~+的浓度为150 mEq/l(毫当量/升),而内淋巴囊则为17mEq/l。通过实验显示直流电电位、离子浓度及蛋白质含量在内淋巴系统的不同部位有差异,这种差异提示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破坏内淋巴管后发生内淋巴积水符合纵流学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管超微结构,从形态学上进一步研究人类内淋巴管吸收内淋巴的作用。切取与耳病无关死者的颞骨10个。死后两小时内经圆窗和卵圆窗交替灌注固定液,剖出前庭导水管,予以脱钙,于内淋巴管的关键部位制作连续切片,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见到内淋巴管管腔内有许多凸起,有些凸起连成乳头状突。管壁有扁平、立方和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