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敏国  张正东  林玉娣 《中国校医》2012,26(11):824-826
目的 探讨某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某市近10年卫生部门所掌握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资料,对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涉及患者人数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患者人数的51.95%和50.98%.5-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多发期,6-9月为高峰.副溶血性孤菌中毒发生主要原因为交叉污染占45.13%,其次为加工不当占28.32%;中毒食品列前3位的分别为肉及其制品、混合样(快餐盒饭类)、水产品;宾馆饭店是首要责任单位,占发生数的53.98%,其次是集体食堂占发生数的16.81%,卤菜店和外送快餐单位则各自占到12.39%. 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应在5-10月加强对该菌的主动监测和预警.对重点单位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卤菜店和外送快餐单位要加强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有效控制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9年深圳市罗湖区食物中毒资料,对其中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总起数35.42%,发生时间集中在5~10月,中毒场所主要为餐厅,主要中毒食品为凉拌菜,潜伏期最短为2.5h,最长为23.5h。[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罗湖区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应加强市售食品制售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各可能污染环节的监控,控制好关键时期以及关键人群,做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8月完坟宴请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分析资料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海产品加工不当、生熟食品容器混用交叉污染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罹患率为11.1%(33/298)。[结论]海产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及容器严格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消费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识别食物消费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茵重点污染环节,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0年间于罗湖区海鲜制售类餐馆、非海鲜制售类餐馆、市场三类场所中采集海产品、淡水产品、加工环节采样样品及冷菜四类样品,依据国标GB/T4789.7—2008检验样品副溶血性弧菌带染状况。结果从18家海鲜制售餐馆、8家非海鲜制售餐馆、5家水产市场、4家超市中,共采集样品458份,其中海水产品57份、淡水产品47份、加工环节样本174份、冷菜样品180份。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43.75%,21/47)高于海水产品(1.75%,1/57)(P〈0.01);加工环节类样本中,粗加工砧板以及淡水养殖水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00%(4/25)、38.71%(12/31);冷菜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普遍较低,阳性率分别为熟肉1.43%(1/70)、凉菜1.54%(1/65)、生腌海产品0(0/45)(P〉0.05)。结论深圳市罗湖区部分食品和加工环节样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茵污染,尤其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建议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应加入淡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陵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4-2008年铜陵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陵市2004-2008年发生食物中毒12起,年均食物中毒发病率6.75/10万;食物中毒高峰在5-6月份和10月份: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较多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44.44%、74.06%)和溶藻弧菌(22.22%、15.57%),较多的场所是餐饮单位(41.67%、51.63%)和学校食堂(25.0%、24.8%),造成中毒的最危险因素是生熟交叉污染。结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的重点场所是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尤其应加强5-10月份大型餐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6.
一起街头盒饭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上海市虹口区卫生防疫站(200080)赵佳,黄玉生1993年8月21~22日我区曲阳地区相继发生26人食物中毒,经调查确认是由于进食街头盒饭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中毒情况:8月21~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收集整理深圳市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5-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54起,中毒1744人,无死亡病例。非集体性和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分别占51.3%及48.7%。食物中毒事件多发于夏季和秋季(68.8%,106/154);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首位(占67.5%,104/154),致病因素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61.5%)、变形杆菌(13.5%)、沙门菌(7.7%)、金黄色葡萄球菌(6.7%)等;中毒地点以集体食堂为主(占49.4%,76/154);中毒食物主要有肉及肉制品(28起)、四季豆(19起)等。结论深圳市近3年食物中毒事件查明率为89.0%。中毒发生规律与广东省其他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杰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1-115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暴发情况、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收集辖区为2006—2009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确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4起,中毒人数共115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2月,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人口密度与中毒起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熟肉为主,发生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引起食中毒的血清型别主要以O3:K6为主。结论该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快速诊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血清群,采取芯片扫描和血清学分群进行研究。方法:取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污染环境涂抹样、食品等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分离到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芯片扫描诊断。结果:330份样品,分离到62株(18.79%)副溶血性弧菌,其中:肛拭样品250份,阳性59份(23.60%),涂抹样品52份,阳性3份(5.77%)。血清分型表明,3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01型;3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为03型。菌株进行芯片扫描能显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反应。结论:实验研究表明,1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主要血清型为01型和03型。病原体悬液用芯片扫描能特异性地获得确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1起旅游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溯源致病因子及可能污染途径。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确定致病因子和污染途径。结果2012年7月8-9日,从某旅游团成员中共搜索到26例病例,罹患率为35.14%(26/74),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占96.15%)、腹泻(占96.15%)、呕吐(占61.54%)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姜葱炒花蟹为可疑食物(OR=10.00,95%C1为1.13—88.49)。共采集各类样本4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8份,阳性率为43.90%。其中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样本16份,捡出阳性12份;采集餐馆砧板、菜刀、餐具、半成品食物、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共25份,检出FEl性6份。12份病例粪便和肛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与1份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茵菌株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11份病例样本和胶篓拭子样本血清型为03:K6,1份病例样本血清型为OUT:KI。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工时间不足导致姜葱炒花蟹未能煮熟煮透。结论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副溶血性弧茵食物中毒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花蟹未煮熟导致。  相似文献   

11.
镇江市1999—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镇江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镇江市1999-2007年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人数、时空分布、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镇江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主要以第2、3季度为主(76.19%),场所分布主要以公共餐饮业(52.38%)、集体食堂(21.43%)为主,以细菌性中毒为主(47.6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30.95%),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料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结论 在高发季节控制交叉污染点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的污染食品和可疑的污染来源,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处置的样品采集,提高检出率,增强事故处理效度和信度。方法结合实验室数据,总结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引发17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是食品储存和保洁不当而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其中,受污染的食物以熟肉为主,占总起数的35.29%。而副溶血性弧菌采样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病人肛拭子,达54.50%:其次是剩余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28%。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取证困难,但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关键环节,同时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流行病学原理,高效地掌握科学证据,快速、准确地处置事故,为群众保障安全的餐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明某起食物中毒事件原因,理清责任单位,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1名食物中毒病例及22名未发病人员资料,使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进行72 h进餐史回顾调查,采集供餐公司留样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 经流行病学分析,B公司存在事故责任(x2=8.411,P=0.004),其供应的菜谱中有两样为危险因素(x21=8.384,P1=0.004;x22=4.240,P2=0.039),且在相应留样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两者结果相一致.结论 该起联合供餐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肇事单位是B公司,中毒原因疑似加工不当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嘉定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原因,探讨食物中毒防治对策。方法对嘉定区2001~2008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食物中毒事故第三季度高发。致病因素依次为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有毒动植物污染和不明原因污染。微生物污染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集体食堂和外送盒饭加工单位为中毒高发场所。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是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301份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浙江省部分海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方法:按3个季节,分别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取鱼、虾、贝类标本,采用MPN法定量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参照GB/T4789.7方法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301份海水产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33份,阳性率为44.1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虾类和贝类样品显著高于鱼类样品(P〈0.01),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浓度虾类样品显著高于其它两类样品(P〈0.01);夏季采集的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1);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主要为05、01和04,占分离菌株的62%。结论:我省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十分严重,夏季尤其突出,因此我省应重点防止由海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兰州铁路局站、车供应主要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掌握污染来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铁路旅客发生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2006年每年在兰州铁路局辖区车站超市、站台售货车(亭)、列车售货车、餐车采集样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采用国标方法对食品中大肠杆菌0157:H7、沙门菌及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茵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采集5类食品227份,检出致病菌4份,总检出率为1.76%,其中大肠杆菌0157:H7检出率0.44%(1/227)、沙门菌检出率1.32%(3/227)。另一类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5.71%(10/28)。结论兰州铁路局管辖站车供应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采集检测的5类主要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生物筛效应验证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中致病性弧菌的研究周克捷张学军贺天笙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江苏222000)副溶血性弧菌等嗜盐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我市夏秋季集体食物中毒的74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者超过弧菌性食物中毒的85%,由于此类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思明区旅行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原因.提出防控措施。方法对思明区2006~2007年旅行团食物中毒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发生旅行团食物中毒10起,中毒人数188人,发病高峰在第3季度,存在多次的共同进餐史.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90%.中毒原因主要是进食受污染的海产品。结论应加强对旅游供餐单位供餐流程监管,系统分析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各种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