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室性早搏 (VPB)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可以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 ,也可见于正常人 ,但是正确鉴别对于其诊断和治疗的意义不同。本文对VPB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旨在阐述VPB的QRS波群宽度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2 4例VPB ,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 64例 ,女 60例 ,年龄 1 8~ 82岁 ,平均 54± 2 0岁。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宽度分成两组 ,A组为室性早搏QRS波群宽度≥ 1 4 0ms,共 48例 ;B组为QRS波群宽度 <1 4 0ms ,共 76例。2 .测量方法 以上病人均是采用日本光电 91 30K型十二导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在社区中的应用及其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按检测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远程心电图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P波宽度、QRS波振幅、QRS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等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ware tachycardia)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大于或等于120ms、频率大于100次/分,规则或基本规则的发作性心动过速.它是极为重要的心律失常急症,也是心内科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各种类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病因和预后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误诊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致命性后果.有学者曾对12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者仅为32%,而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者为35%,未确诊者为33%,可见本病的误诊率相当高.因此对宽QRS波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心电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方法 ]对心电 (ECG)信号的检测 ,最关键的是对QRS波群的检出。本研究利用小波在时、频两域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性的能力 ,适当选择基本小波 ,应用Mallat算法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从而检测出QRS波。 [结果 ]在Mallat算法实现时 ,选用适当的基本小波 ,清晰的检测出了QRS波群。 [结论 ]小波变换原理检测ECG信号中QRS波群具有很好的效果 ,而且选用不同的基本小波 ,可以检测出不同频率成份的波段 ,这样也同样达到了去除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安装起搏器前后的心电图QRS波群、射血分数(EF)、二尖辩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的比值(E/A).结果:术前,RVA组患者和RVS组患者的QRS波群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QRS波群宽度都有所增加,但RVA组患者心电图Ⅱ导联的QRS波宽度明显宽于RVS组患者心电图的QRS波宽度(P<0.05).术前,RVA组患者和RVS组患者的EF、E/A比值无显著性差异.术后,RVA组患者的EF、E/A均明显降低(P<0.05),RVS组的EF、E/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室间隔起搏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功能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一组因呼吸困难而急诊就诊的患者中,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水平升高联合QR S波群宽度增大可以高度灵敏且特异地预测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此方法可用于预测呼吸困难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获得更有效的评估。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水平联合QRS波群宽度预测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在社区中的应用及其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便捷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图检测202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随机抽取99例患者进行同时间、同地点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对远程与常规心电图形的P波振幅、P波宽度等10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行远程心电图检测的202例患者中,发现各类异常心电图107例,占52.97%.对比99例患者远程与常规心电图,除心率、P波振幅、Q-Tc指标外,P波宽度、QRS波振幅、QRS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操作简便,能方便社区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和就医诊治.  相似文献   

8.
男性患者,22岁,发作性心悸史十多年,可自行缓解,90年14日晨6时感心悸,胸闷,恶心,无紫钳及呼吸困难。血压13.3/8.0kPa,心界不大,心率约为180次/分,节律不齐。心电图各导联未见规律P波,R—R间隔不匀齐,除少数宽度正常外,多数QRS波群宽大畸形,宽度不等而形态基本相同。开始记录的同步Ⅰ、Ⅱ、Ⅲ导联第1、2个QRs波群宽度  相似文献   

9.
刘明艳 《四川医学》2013,34(3):454-455
目的探讨aVR导联对宽QRS波群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7例宽QRS波群心律失常进行分析,采用Vereckei新四步流程法观察其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结果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或合并束支阻滞时,aVR导联均未呈R型。结论宽QRS波群心律失常在心电图aVR导联出现起始R波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血钾对QRS波群振幅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50例低血钾患者I、aVF、V1三个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之和的变化.结果:低血钾时QRS波群振幅较正常血钾时显著增高.结论:低血钾时可使QRS波群较正常时升高.  相似文献   

11.
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中QRS波时限变化的意义。方法 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 6 2例冠心病患者和 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运动试验前、后QRS波时限变化。结果 冠脉正常组平板运动试验 (ETT)后QRS波时限较运动前缩短 (P <0 0 5 ) ;冠心病组ETT后QRS波时限较运动前延长 (P <0 0 1)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ETT后QRS波时限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ETT后QRS波时限延长为异常 ,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 6 % ,特异性为 93 8% ,准确性为 97 8%。结论 冠心病患者ETT后QRS波时限延长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标志 ,QRS波时限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将观察组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Ⅱ、Ⅲ、Ⅳ级3个亚组。另选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QRS波时限。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对照组及心衰对照组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LVEF则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和QRS波时限值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和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P<0.001),Hcy、QRS波时限与BNP、LVEDD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与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窦律时和心脏起搏时蝙蝠葛碱(Dau)、普卡胺(pro)和利多卡因(Lid)对体表ECG的影响。Dau能明显延长QRS时间,轻度延长QT间期,QT延长主要是由于QRS时间延长所致,而它对JT间期的影响甚微。Pro同时延长QRS时间和JT间期,从而使QT间期明显延长。Lid通过缩短JT间期使QT间期缩短,它对QRS时间无何影响。结果表明,Dau对ECG的影响与Pro和Lid明显不同,而与晚近报道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对ECG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宽QRS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分为≥120 ms的宽QRS组19例和<120 ms的正常QRS组101例,分析两组患者QR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宽QRS组LVEF、LVFS、LAD、LVEDd均大于正常QRS组,有显著差异;②两组间心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对评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运动试验前后QRS环时间对冠心病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91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病人,在术前2 d内行心电向量图运动试验,测量运动前后QRS环时间的改变,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QRS环时间延长,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运动后QRS环时间缩短,两组QRS环时间变化均在运动后即刻最为显著。用BAZETT公式校正的QRS环时间,无论是冠心病组还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运动后均延长,其中以冠心病组延长为著(t=20.2,P<0.01)。结论心电向量图运动后QRS环时间改变,可在ST段等指标的基础上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心电向量图QRS环时间测算容易,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过心电图评估伴有肺动脉反流(PR)的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笔者医院进行TOF矫治手术后合并PR的TOF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与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测定QRS时限、碎裂QRS波群(fQRS),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对上述数据采用Pearson 分析,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右心室扩张、功能障碍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28例患者(45.9%)出现fQRS,45例患者(73.7%)QRS间期时限>120ms,45例患者(73.7%)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例(31.1%)患者RVEF<45%,被诊断为右心功能不全。30例患者(49.1%)RVESVi>150ml,被诊断为右心室扩张。QRS间期时限与RVEF呈显著负相关(r=-0.60, P=0.000);QRS间期时限分别与RVESVi、RV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00;r=0.55,P=0.000)。出现fQRS患者的QRS间期(156.83±25.45ms)显著高于未出现者(131.5±26.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间期>120ms分别与右心室扩张、右心室功能障碍相关(HR=6.69,P=0.000;HR=10.62,P=0.000)。 结论 初步认为可以借助QRS间期辅助判断伴有PR的TOF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和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引起的QRS波增宽及其增宽强度和冠心病缺血严重程度(病变涉及冠状动脉的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且在半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重新测量和分析他们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记录资料,观察在运动试验内QRS波的增宽及其增宽程度,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而发现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中QRS波有不同程度的增宽.1支血管病变组平均增宽4.4 ms,2支病变组平均增宽7.9 ms,3支病变组平均增宽13.5 ms.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当中QRS波有增宽,而且这种增宽的程度和冠状动脉受累的支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a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垒、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试验组),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匹配的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LVEF≤45%为收缩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将所有入选的心力衰竭病例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SHF组,LVEF≤45%,n=52)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组,LVEF>45%,n=60),比较各组QRS波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及NYHA分级,并对SHF组进行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电图QRS波时限在SHF组为(135.17±39.75)ms,显著长于DHF组的(100.93±27.13)ms及对照组的(80.56±7.7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在SHF组及DHF组分别为(1 248.25±45.84)pg/ml、(664.07±35.7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4.96±47.84)pg/ml,且SHF组和DHF组比较显示前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SHF组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NT-proBNP水平、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及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可用于辅助判断心力衰竭类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QRS波群时限及QT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并计算其QRS波群时限及QTd,并统计其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追踪其住院期间心脏病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A组与B组、C组各组间两两比较的QRS波群时限差别有显著意义(P均〈0.01);(2)与A组比较,B组的QTd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的QTd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大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4)与D组比较,E组的ORS波群时限、QTd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增加,其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QRS波群时限、QTd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