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海钢  华凯  包磊 《浙江医学》2011,33(7):1046-1047,1097
目的 研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zrin蛋白在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EM患者异位内膜标本60例作为异位内膜组,其在位内膜标本30例作为在位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20例作为正常内膜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ezrin蛋白在卵巢EM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位内膜组ezrin表达值高于正常内膜组,异位内膜组ezrin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异位内膜重度组ezrin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zrin蛋白可能在E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和EM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ezrin可能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P法检测EM36例异位内膜组、EM32例在位内膜组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MP-2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中阳性率分别为36.36%、65.63%和86.11%,异位内膜组MMP-2阳性率高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P<0.05或P<0.01)。在位内膜组中,分泌期MMP-2表达强于增生期(P<0.05);正常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中,分泌期与增生期MMP-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MMP-2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了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 结果:1、EM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中Fas及FasL的表达均呈周期性改变,增生期呈低水平表达,分泌期表达增高, 两组间同期别比较增生期无显著差异,分泌期EM患者在位内膜的Fas及FasL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异位子宫内膜中的Fas及FasL的表达都呈现低水平或不表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可能与Fas及FasL的表达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表达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依赖粘附素-E(E-cadhe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0例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20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在E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E-cadherin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其与E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NF-κB及VEGF在35例正常子宫内膜、48例EM在位内膜及76例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和VEGF主要定位于3 组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其中异位内膜表达强度最强,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最弱(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NF-κB和VEGF的表达强度随月经周期发生一定的变化,分泌期高于增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与VEGF之间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0.733和0.827 (P<0.01).结论:NF-κB和VEGF在EM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高表达及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EM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在位内膜的表达,探讨二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8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1)VEGF在二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VEGF在EM患者在位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强度比增生期明显增强,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3)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周期性变化;(4)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均有表达,而二者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从而表明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中的表达及其与 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 2 9例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2 9例在位内膜组织及 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 (对照组 ) ,分别测定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1VEGF的表达在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 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EGF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 EM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均有表达 ,VEGF的促血管生成是 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上皮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NA-78在EM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26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及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2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ENA-78的表达。结果:①ENA-78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主要表达于异位腺体细胞,间质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②ENA-78的表达强度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强(P〈0.05)。③不同月经周期中ENA-78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④EM组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ENA-78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异位内膜的ENA-78表达也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ENA-78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及血管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君华  徐键 《浙江医学》2011,33(12):1760-1762,1765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EMs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EMs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32例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在EMs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4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异位内膜中表达要高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蛋白在Ⅰ~Ⅱ期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TLR4表达下降,但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TLR4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ERа和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在位内膜及小鼠模型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EM 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为对照组(NEM 组),分别利用0.2,0.4,0.6 g 梯度量化子宫内膜建立小鼠模型,5 d后获取异位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а和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EM 组及NEM组种植率比较:0.2 g 的种植率分别为6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0.4 g 种植率分别为100%和85%,0.6 g种植率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异位病灶体积比较,EM组各组病灶均大于NEM组( P< 0.05)。ERа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中EM组比NEM组阳性率高,在EM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EM 组在位内膜与异位病灶ERа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ERβ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EM组比NEM 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位内膜ERβ蛋白表达均比同组相应各组异位病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具有更强的异位种植能力,在位内膜中ERа和ERβ均高表达,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以β亚型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分别检测 4 5例 EM(研究组 )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 32例子宫肌瘤 (对照组 )的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 结果 研究组异位内膜中ER、PR、ER/PR和在位内膜中 ER/P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且均发生于增殖期。异位内膜中 ER、PR及在位内膜中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 结论 异位内膜 ER、PR、ER/PR和在位内膜 ER/PR的低表达及异位内膜 ER、PR和在位内膜 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特点可能与 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Fas/FasL系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和Fas配体 (Fas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 -P法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 5 6例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 (30例 )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LmRNA水平。设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 (2 5例 )。结果 Fas蛋白在卵巢异位症 (OEM )与子宫腺肌症 (AM )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和 77%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92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FasL蛋白在OEM与AM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7%和 73% ,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且二者的表达均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FasLmRNA的表达强度在异位症组 (包括OEM和AM两组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结论 Fas/FasL系统中FasL基因转录激活 ,使Fas与FasL蛋白表达比例失衡 ,可能对异位内膜组织逃避免疫监视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R、ETB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妇女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EMs患者(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照组)在位内膜中ET-1、ETAR、ETBR的表达.结果 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ET-1、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P均<0.01);ET-1和ETAR在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68,P均<0.05).ETBR在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内膜三者间的表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的不同的组织学周期,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在EMs组不同临床期别(r-AFS分期)内膜,ET-1、ETAR、ETBR表达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ET-1和ETAR在EMs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VEGF及TSP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反应素(TSP)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TSP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组)及14例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对照组)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织VEGF表达增加,TSP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可能参与异位子宫内膜的形成及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上游激活酶MEK-2和下游激活酶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ER-13、MEK-2和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ER-β、MEK-2和p-ERK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ER-β和MEK-2、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 r=0.628,P<0.01;r=0.559,P<0.01).MEK-2和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1).结论:ER-β、MEK-2和p-ERK在EMs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ER-β相互作用,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中医各家也众说纷纭,但以"血瘀"达成共识。而许多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在位内膜论、遗传、免疫、激素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专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