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钟文  任继刚  周琳  王建  游波  杨靖  黄兰 《华西医学》2010,(9):1589-1591
目的探讨西地兰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快速型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配至西地兰组与联合用药组,西地兰组以多次静脉注射西地兰控制心率,联合用药组则予以多次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分别在用药开始时、用药开始后监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肺部啰音、呼吸困难,记录肺水肿改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民异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与SpO2均无差异;在治疗整个过程中,两组患者收缩压无差异;治疗开始后60、90及120min时联合用药组心率均显著低于西地兰组。联合用药组从在治疗开始到肺水肿改善的时间短于西地兰组[(71.37±13.37)、(78.77±14.74)min,P=0.046]。治疗期间无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联合用药组患者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平均总量为4.22mg/例。结论在排除美托洛尔禁忌症的前提下,静脉注射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可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缓解肺水肿。  相似文献   

2.
探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收治的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观察用药期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72 h内),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氧耗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治疗后,观察组LVEF、CO、氧耗量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为9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逐步加大剂量至靶剂量,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试验对象: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03—2015-10收治的83例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对症治疗组和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组两个组别。对症治疗组常规监护,给予硝酸甘油、呋塞米等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组基础上增加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指标:①疾病改善率。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24 h心肌缺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次数的差异。结果①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组相比于对症治疗组疾病改善率更高,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左心射血分数、24 h心肌缺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次数相似,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组相比于对症治疗组左心射血分数明显提升,24 h心肌缺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次数降低更显著,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和心衰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致重度二尖瓣狭窄(MS)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死亡率高。我院于1993-01-2004-06应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例重度MS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结果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卫东  高想 《临床荟萃》2007,22(9):653-654
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迅速有效的控制房颤的心室律,是减少房颤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毛花甙C(商品名:西地兰)静脉注射,但近年来认为除非有心力衰竭,洋地黄已不是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首选药物。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30例快速房颤患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并与静注毛花甙C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8例患者均为本院急诊及住院房颤患者。其中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特发性房颤8例;男27例,女31例。房颤持续>24小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PCI治疗,研究组41例予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IL-6、IL-17、IL-10、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IL-6、IL-17、IL-10、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IL-6、IL-17、CRP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高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756-1757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两组均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行量化考核管理。比较两组入院当天、干预后1个月、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生活状态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入院当天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状态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管理中,量化考核管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福辛普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67.21%,低于观察组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大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非致命性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可较好的恢复患者心功能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81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41例)与西地兰组(40例),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美托洛尔组与西地兰组相比,起效更快[(9.0±4.3) min vs (36.5±12.6) 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结合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34例单纯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处各点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并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Tei指数。结果MS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4.9±7.01%、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8.0±6.8t%,两组间左室LVEF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S组室间隔运动速度4.07±1.44cm/s、侧壁运动速度5.33±1.72cm/s、前壁运动速度4.89±1.71cm/s、下壁运动速度4.28±1.21cm/s、前间隔运动速度3.94±1.46cm/s、后壁运动速度5.19±1.81cm/s、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4.61±1.62cm/s;对照组室间隔运动速度6.11±0.96cm/s、侧壁运动速度8.74±1.40cm/s、前壁运动速度8.45±1.33cm/s、下壁运动速度6.59±0.94cm/s、前间隔运动速度6.01±1.25cm/s、后壁运动速度7.70±1.46ends、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7.27±1.63cm/s。M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节段Vs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AVs)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MS组Tei指数0.50±0.12、对照组Tei指数0.21±3.47,MS组Tei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LVEF很难准确地反映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在亚临床水平上的损害,QTVI技术结合Tei指数能更加敏感、有效地定量评价风湿性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和左室整体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和氯沙坦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将1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3组:美托洛尔(Metoprolol,M)组65例、氯沙坦(Losartan,L)组67例、美托洛尔辅氯沙坦(M-L)组64例。美托洛尔根据心功能确定首次剂量,若无不良反应,每周剂量加倍,直到最大耐受量;氯沙坦25~100mg,qd。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胸比例(C/T)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M-L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M和L组。结论美托洛尔和氯沙坦合用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酯预防高血压病并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观察组以坎地沙坦酯4—8mg/d,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为基础用药,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5);治疗后两组间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高血压病并房颤引起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CR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参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中成药物;而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为7d。治疗前后采血测定各组BNP和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d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及CR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附治疗组患者血浆BNP含量及CRP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更为显著,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血浆BNP及CRP含量。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封堵术后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SD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封堵成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rhBNP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rhBNP组在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即刻静脉应用rhBNP48小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小时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右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rhBNP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上升趋势,两组右心室内径有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和右心室内径下降趋势有所不同,rhBNP组较对照组上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更明显.结论 静脉滴注rhBNP可在ASD封堵术后进一步缓解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和口服合贝爽序贯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予西地兰静脉注射和地高辛口服维持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和口服合贝爽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有效率、出院后4周内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 <0.01;观察组出院后1、2、3和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4.9%、81.1%、79.2%和7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55.6%、55.6%和47.2%, P均 <0.05.结论:静脉注射和口服合贝爽序贯疗法可良好控制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张秋林  魏延津  尹传贵 《新医学》2012,43(3):152-155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P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影响。方法: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量组100例,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d;强化量组100例,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入院后1~5 d应用Holter监测两组频发VPB和NSVT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频发VPB与NSVT在强化量组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9例患者发生NSVT,与未发生NS-VT患者相比,发生NSVT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高龄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心房颤动、LVEF﹤4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结论: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减少频发VPB和NS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