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季玲教授认为,肾虚血瘀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临证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分型论治.出血期以止血为主,同时根据出血特点及伴随症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证型,加用不同的药物,采用炭类及化瘀止血之品.阴虚血热型治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予两地汤合止血之品;气不摄血型治以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予固冲汤;瘀阻冲任型治以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予四物汤加味.血止后则补肾健脾,调理阴阳气血,软坚散结,固本求源.  相似文献   

2.
介绍杨小清省名中医治疗血证的经验。杨小清主任医师认为血证治疗必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疗法则根据火、气、瘀之缘由分别给予治火、治气、治血祛瘀。实热火盛者应清热泻火宁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止血,气虚失摄者当补气固摄统血,出血有瘀者则需活血祛瘀生血。临床运用时容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瘀血一症,为病甚夥,滞于脏腑则生气被阻,塞乎经络即酸麻疼痛。治之者,或行气以活血,或祛痰以消瘀,必溯本求源以绝其根荄。而刮垢剔污,直清肠胃,假道阳明以出之,尤为治疗之捷径。《内经》谓“冲为血海,隶于阳明”,而“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多血多气”,其气以下行为顺,是以治之者恒用泻法以通为补。所谓“血实者宜决之”是也。阳明清则脏腑气调,经脉和畅,气血往来不愆其度,不治瘀而瘀自祛矣。此治病求本之道也。仲景明其义,是以《伤寒》《金匮》于  相似文献   

4.
膏淋者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或有滑腻之物 ,尿时热涩疼痛。古人云 :“尿似膏自出”。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命门部》言之最详 ,其曰 :“膏淋之证 ,小便如油如膏 ,甚则溺器中粘结稠叠 ,有如败絮 ,皆是肾家脂液 ,与诸淋之属膀胱为病不同。”大凡膏淋多因湿热下注 ,膀胱气化不利 ,若日久反复不愈 ,则肾虚下元不固而失于固摄 ,中气不足而现气虚下陷之象。可见乳糜尿多归属膏淋范畴。临床膏淋因病机不同而有气虚下陷、湿热下注、肾失固摄诸型证 ,属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常可奏效 ,肝经湿热下注者非龙胆泻肝汤不可 ,而肾虚失于固摄者在于补肾固摄…  相似文献   

5.
小便失禁,是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老年体弱者.对其治疗,一般予补肾收涩之品,然疗效有的病人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安在?《景岳全书》谓:“凡治小便失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贤者必须治肺,家以参芪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水气同治之真谛,验之临床,信而有征.聊举两案,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6.
<正> 喘者,古又称之上气,气即气息之谓,其证可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其由来,肺主一身之气,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乘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或肺虚气失所主,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或肾元不固,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是以此证治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实喘其治在肺,逐其外邪,其喘自平;虚喘其治在肾,益肾纳气,其病向愈。此谓常法之治。  相似文献   

7.
崩漏者 ,亦名崩中漏下 ,系妇人常见之疾。冲为血海 ,系于胞宫 ,若因故冲脉失于禁固 ,致非经期阴道流血 ,则崩漏之证作矣。崩漏之证病机虽繁 ,然可一言以蔽之 :冲脉不固 ,血海泛溢而已。治宜固冲 ,冲固血止 ,其病则愈。针对冲脉不固 ,导致崩漏的因、机 ,笔者自拟三首固冲汤 ,即举陷固冲汤 ,逐瘀固冲汤 ,清热固冲汤 ,以辨治 6 2例崩漏 ,疗效颇佳 ,报告如下。1 年龄14岁 ,初潮即罹此疾者 4例 ;2 0~ 30岁者 19例 ;31~ 4 0岁者 2 1例 ;4 1~ 50岁者 14例 ;51~ 6 0岁 ,绝经数年 ,复罹此疾者 4例。2 病程10天左右者 11例 ;1月左右者 31例 ;2月…  相似文献   

8.
孙继兰 《陕西中医》2001,22(11):703-703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 ,如功能性子宫出血 ,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 ,或持续淋漓不断、来势急、血下如注者谓之“崩”,来势缓、出血少 ,但淋沥不尽者渭之“漏”,本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 ,因热迫血妄行以瘀血停滞等因素引起冲任损伤 ,固摄无权所致 ,在治法上根据“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急者先行益气摄血、止血防脱 ,即煎服生脉散、澄源 ,防止复发最后补虚培本 ,以还其旧 ,即固本善后 ,治法补肾、调肝肤脾、益肾固冲调经 ,…  相似文献   

9.
总结阮诗玮“六辨”瘀证经验。瘀证主要包括血瘀和瘀血两大证候群。阮诗玮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辨治瘀证。(1)辨病因:瘀证之病因主要从“正邪”两方面考虑,可分为正虚致瘀、邪实致瘀;(2)辨病位:瘀证之病位可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经络诸窍,具体可分为“脏腑络瘀、经络窍瘀、三焦之瘀、卫气营血之瘀”;(3)辨病势:瘀证之病势有缓急之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4)辨病体:瘀证在不同个体有所差异,因而治疗亦有所不同;(5)辨病时:时令之变化可影响瘀证;(6)辨病象:瘀证之病象客观存在,可分“潜象、显象”或“固象、液象”。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崩漏发病 ,原因多端 ,病变非一脏一腑 ,常是因果互干 ,气血同病 ,多脏受累。尤其是肝、脾、肾之脏 ,肝不藏血 ,脾不统血 ,肾虚失司 ,出血日久 ,下血愈多 ,气血愈虚 ,气虚下陷 ,固摄无权 ,则下血愈多。崩漏论治应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谨守病机参合临床见证 ,采取塞流、澄源、复旧大法辨证施治。崩漏之际 ,当塞流固本 ,漏下不止 ,当理血固本 ,血出稍缓宜澄源固本 ,复旧调经 ,同时又须结合临床现证 ,虚者补之 ,瘀者化之 ,热者寒之 ,寒者温之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 ,在治法上又各有侧重。如青春期肾气未充 ,天癸始至 ,冲任初能精气未裕 ,治疗上宜重在补肾气 ,调冲任。  相似文献   

11.
谢昌仁医论     
吾师谢昌仁主任医师,年逾六旬,学验俱富,辨证精确,论理颇切临床。兹择其经验数则,介绍如下: 一、古方今用1、《伤寒论》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治黄疸瘀热在里者。谢老观其方药,殊具疏风清营解毒之功,故用治过敏性荨麻疹,屡试屡验。盖《本草正义》曰: “麻黄轻清上浮,虽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故《本草正》谓其“风热斑疹,惟斯为最”。连翘,《本草经疏》谓其“清凉以除瘀热,芬芳轻扬以散郁结,则营卫通和”;故《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12.
戴尔珣 《江苏中医药》2012,44(12):71-72
扬州中医任氏“然”字门被世人尊为“时方派”,其学派昌盛于第十代传人先师任继然先生,发展于其子任达然先生,至今已传承十三代.任氏“然”字门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不外气血,辨证应以虚实为纲,将本病分为胃中结热、肝郁化火、气不摄血、脾胃虚寒四证,分别治以清泻胃火,凉血止血;泻肝解郁,止血消瘀;健脾益气、温中摄血及温阳补气,引血归经.遣方用药遵循肝火胃热宜清、急则治标止血、注重顾护脾胃等原则,血止后习用散剂吞服护膜固络,修复损伤之膜络.  相似文献   

13.
许晓波  石玲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05-1005
崩漏发病,原因多端,病变非一脏一腑,常是因果互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尤其是肝、脾、肾之脏,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肾虚失司,出血日久,下血愈多,气血愈虚,气虚下陷,固摄无权,则下血愈多。崩漏论治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谨守病机参合临求见证,采取塞沈、澄源、复旧大法辨证施治。崩漏之际,当塞沈固本,漏下不止,当理血固本,血出稍缓宜澄源固本,复旧调经,同时又须结合临求现证,虚者补之,瘀者化之,热者寒之,寒者温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治法上又各有侧重。如青春期肾气未充,天癸始至,冲任初能精气未裕,治疗上宜重在补肾气,调冲任。  相似文献   

14.
毛以林教授临证40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证经验,特别是对于危重症的辨治.主张对危重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要牢牢把握正气,对于心肺之危证,以固摄上焦宗气为要;对于脾胃之气衰败危证,抢救以顾护胃气为关键;对于下焦元阴元阳衰败亡脱之症要治以补阴摄阳,固守元气为原则;另对于一些邪实正不虚者,则需祛邪以达正安;危重症变化迅速,治病用药不...  相似文献   

15.
正4讨论子宫肌瘤中医学属于“癥瘕”“崩漏”“月经过多”等范畴,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或经期、产时、产后摄生不慎,外邪趁机侵袭,或脾肾阳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结;湿、痰、郁、瘀等聚结胞宫而成癥瘕积聚。因脾肾亏虚,固摄无力,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见月经过多。久之则致气血亏虚,而见面色白光白、神疲懒言、头晕耳鸣诸症,即成贫血。治宜益气补血、散结消癥。应用自拟益气补血消癥汤治疗,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以助脾统摄血液之功;阿胶、当归、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昆布软、夏枯草散结消癥;蒲黄消瘀止血,藕节炭、侧柏炭收敛止血;  相似文献   

16.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1):485-487
20 行血以止血中医治疗血证 ,其专藉凉营以冀“血得寒则凝”与用炭药以期“血见黑即止”等法 ,医者每恶其有“留瘀”之弊。“服寒凉药百不一生”的说法 ,虽非绝对公允之论 ,但以之为擅用凉血法者之棒喝 ,似属必要。缪仲醇氏治血三法 ,首条即指出 :“宜降气不宜降火”,继又指出 :“宜行血不宜止血”,可谓善治血证者。否则 ,见血止血 ,则咯血者往往因血多喉小 ,瘀不得出 ,留于肺络 ,久之将成损怯。反之 ,以行血化瘀法治咯血 ,则肺络中无瘀 ,因而也就无后患可言。王清任云 :“瘀化下行不作痨”,这是经验之谈。对于女科经漏者 ,用止血法亦常朝…  相似文献   

17.
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五大证型论治:胞宫蕴热型,治拟凉血止血;肝气郁结型,治拟疏肝解郁;胞宫瘀血型,治拟化瘀止血;脾不统血型,治拟健脾益气;肝肾亏虚、冲任不固型,治拟补益肝肾、固摄冲任。治疗时当针对病因治疗,佐以止血,而不能一概地用止血药。  相似文献   

18.
<正> 反治法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其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证象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记载:“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说明正治是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一致的疾患,病情一般比较简单;反治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疾患,由于病情复杂,有时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正治是一般的治法,方法较多,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均属之。反治大抵分寒热补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证候;“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适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证候;“塞因塞用”即是以补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者;“通因通用”即是以通下的方法治疗泄利、漏下的证候,适用于内有瘀  相似文献   

19.
黑带治案     
余于临证所见妇女赤、黑带下者,以挟瘀者为多。故其治法必须破瘀生新,然后固带,是可为治。曾治一妇人,年三十二岁,于小产数次后出现黑带时下。尝用养血滋阴、清火、固带之药治之,皆罔效。延余诊时,症见:下腹隐痛拒按,  相似文献   

20.
唐汉钧教授认为“虚”、“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创“瘀不去,肌不生,气血盛,肉乃长”之说,主张辨证分期,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祖国医学“煨脓长肉”之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作了有益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