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部隐痛2周,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2天,疑急性胰腺炎于1985年4月29日入我院消化内科。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疼痛减轻转为隐痛和钝痛,但5月9日出现黄疸(入院时无黄疽),1min胆红素24.6μmol/L,以后黄疸进行性加重,5月23日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1min胆红素85.59mol/L。随着黄疸的加深,疼痛亦加剧呈持续性胀痛。B超提示:胰头实质性占位病变,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胆囊增大。GI报告十二指肠球后有压迫性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1985年5月27日下午行ERCP检查术,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皮肤黄染2周,瘙痒5天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总胆红素31.31μmol/L(正常参考值1.7~21.3μmol/L),直接胆红素13.98μmol/L(正常参考值0~6.80μmol/L),间接胆红素17.33μmol/L(正常参考值0~13.6μmol/L)。血细胞计数正常。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肝脏内多发异常回声团块,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末端与胰头部见一4.8cm×4.4cm低回声团块,有分隔,伴有条状血管信号影,考虑胆总管末端与胰头部实性占位。多层螺旋CT平扫显示肝左、右叶多发低密度区,胆总管至肝内胆管扩张,其…  相似文献   

3.
蛔虫钻入T管致拔出困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卫 《四川医学》2004,25(11):1174-1174
患者 ,女 ,5 0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 1个月余 ,伴皮肤巩膜黄染半月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腹平坦 ,对称 ,上腹部深压痛 ,肝脾未扪及 ,未扪及确切包块 ,Murphy征阴性。肝功 :总胆红素344 μmol/L ,直接胆红素 30 1μmol/L ,总蛋白 6 5g/L ,白蛋白 37g/L ,谷丙转氨酶 90U/L。B超 :胰头部不规则占位 ,肝内、外胆管扩张。入院诊断 :阻塞性黄疸 ,胰头癌 ?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扪胰头部约 5cm×5cm× 4cm大小包块 ,质硬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胰头癌 ,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child’s法 )。胆肠吻合时置 2 4号T管…  相似文献   

4.
张娟  张中伟  廖雪莲  周然   《四川医学》2022,43(8):843-84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视物模糊4 d,意识障碍10+h”于2020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4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伴不辨颜色、头晕、胸闷,无头痛、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未重视。2 d前患者出现运动性失语,可单字吐词,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等,就诊于急诊科,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6.4μmol/L,直接胆红素14.8μmol/L,间接胆红素21.6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8 IU/L。提示肝功能异常,脑脊液检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3周入院.查体,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5.6×109/L,红细胞4.2×1012/L,血小板152×109/L.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 U/L,总胆红素11.3 μmol/L,血糖4.9 mmol/L.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癌胚抗原、糖抗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B超提示胰腺体部直径约5 cm囊实性肿物,边界较清楚.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体部囊实性肿瘤,直径约5 cm,类圆形,边界清楚,无钙化;增强扫描后见动脉期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强化程度加强;囊性部分无强化.诊断为胰体囊性肿瘤.予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3周入院.查体,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5.6×109/L,红细胞4.2×1012/L,血小板152×109/L.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 U/L,总胆红素11.3 μmol/L,血糖4.9 mmol/L.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癌胚抗原、糖抗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B超提示胰腺体部直径约5 cm囊实性肿物,边界较清楚.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体部囊实性肿瘤,直径约5 cm,类圆形,边界清楚,无钙化;增强扫描后见动脉期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强化程度加强;囊性部分无强化.诊断为胰体囊性肿瘤.予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右上腹占位1个月入院.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9.5 μmol/L,直接胆红素9.0 μmol/L,间接胆红素20.5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肽酶125 U/L, 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41 U/L.上腹部增强CT(图1),胰头颈部后方(胰头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之间)腹膜后肿物,内容物为囊性,密度不均,壁完整有钙化.肿物显著推挤周围结构,压迫胆总管下段使肝内外胆管扩张,压迫肠系膜上静脉达门脉交界处,腹膜后多发静脉曲张并呈瘤样.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右上腹占位1个月入院。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9.5μmol/L,直接胆红素9.0μmol/L,间接胆红素20.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肽酶125U/L,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41U/L。上腹部增强CT(图1),胰头颈部后方(胰头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之间)腹膜后肿物,内容物为囊性,密度不均,壁完整有钙化。  相似文献   

9.
一、病历摘要:张某某,男性,62岁,以“上腺部不适一月,黄疸三日”于2004年5月8日来诊收住,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余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考虑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于2004年5月12日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胆总管1.5cm,肝淤胆表现,胰腺硬,尤以胰头为甚,内有3×3cm包块。术后病理报告:(胰头及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导管增生,部分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术后恢复良好。于2004年9月初又出现皮肤搔痒,巩膜黄染,于9月13日来院收住,CT示:胰头区域软组织块伴  相似文献   

10.
患者王某,男,30岁,新疆人,因"反复剑突下隐痛不适6mon”,于1998年10月5日入院治疗.院外B超检查提示:胰腺组织回声强弱不均,胰头上方可见一约6cm×5cm的占位病变,其内可见少许液性暗区.我院胰腺CT检查提示:胰腺组织明显增大,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光点,胰头后上方有一约5cm×4cm的肿块,包膜较完整,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胰腺后方腹主动脉旁可见一肿大的淋巴结,约2cm×1cm大小.血淀粉酶分别为40 IU/L,56 IU/L(参考值:0~120).入院诊断考虑:①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②胰头癌腹腔转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腺组织增大,质地较硬,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胰腺后方腹主动脉旁的肿大淋巴结约2cm×1cm大小,质硬,剖开后可见干洛样组织.术中冰冻及术后切片示:胰腺慢性增生炎症,送检肿块及淋巴结分别为增生性肉芽肿组织及淋巴结结核.术后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随访6mon病人已治愈.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因间断皮疹、发热1个月,无尿3d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治疗“疥疮”服用罗红霉素0.25g后24h内出现头颈部及双臂皮疹,瘙痒,压之退色,渐扩散到全身。28d前出现发热,体温不详,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丁胺卡那霉素及阿莫西林等治疗,体温逐渐升高至38.6℃,原有皮疹面积扩大并出现巩膜黄染。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1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3IU/L、总胆红素35.4μmol/L、直接胆红素9.4μmol/L,肾功能正常,考虑为“麻疹合并肝损害”,给予青霉素、泰能、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解热镇痛药,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肖向华  苏斌  蒲含河 《四川医学》2001,22(11):984-984
患者 ,女 ,4 5岁。因上腹饱胀 1月 ,伴黄疸 ,阵发性腹痛 8天入院。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深压痛。B超示胆囊增大 ,胆总管扩张约 1.2 cm,内见约 1.1cm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胰腺钩突异常 ,主胰管扩张。血淀粉酶 2 0 IU/ L。以胆道结石择期手术。术中见胆囊 12 cm× 5 cm,壁厚约 0 .3cm。胆总管扩张直径达 1.5 cm,其下端一结石直径 1.3cm。切除胆囊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及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狭窄 ,3号探子不能通过。胰腺弥漫性结节性肿大质硬。行胆肠 Roux- en- y吻合 ,胰体取活检 ,胆道及腹腔 (胰腺前 )分别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发生胰漏(实验组),未发生胰漏患者103例(对照组),两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胰管支撑引流例数、应用生长抑素例数、胰腺质地、胰头癌例数及术前胆红素(≥171μmol/L)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P<0.05).结论 术前胆红素(≥171 μmol/L)、胰腺质地、胰头癌及胰管支撑引流例数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向武  杨冬华  杨见权  汤绍辉  黄卫 《广东医学》2008,29(12):1998-199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内镜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并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内径等临床指标。结果32例超声引导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均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295.82±156.54)μmol/L及(125.47±92.28)μmol/L(P<0.01);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分别为(205.41±115.27)μmol/L及(106.47±82.16)μmol/L(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分别为(155.42±65.57)U/L及(56.38±28.47)U/L(P<0.01);胆总管内径分别为(15.25±5.16)mm及(8.55±3.18)mm(P<0.01)。结论超声引导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植入术,对梗阻性黄疸疗效肯定,无明显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0岁,退休教师,因间歇性右上腹痛3年以“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于2012年4月16日收入住院。1个月前患者曾在当地县医院行B超及CT检查,诊断:(1)胆结石;(2)胰头占位。去某三甲医院行腹部MRCT检查,诊断“胆囊结石”,随来我院行手术治疗。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压痛,Murphy氏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2.4%,淋巴细胞43.6%;血沉20mm/h;总胆红素15.2μmol/L,间接胆红素5.8μmol/L,谷丙转氨酶36.7U/L;结核抗体(-);肿瘤免疫标记CA199正常。影像学检查: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胆囊3.6cm×1.2cm,壁厚0.4cm,内部液区消失,见强回声充填,后伴声影,胆总管显示段内经0.7cm,诊断提示:胆囊萎缩,胆囊炎,胆结石;MRCP:胆囊结石,胆总管走行及形态正常。术前诊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12年4月19日在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被网膜包裹,粘连紧密无法在腹腔镜下分离,中转开腹,开腹后见胆囊与网膜、胃壁粘连致密,仔细分离粘连,见胆囊壁厚,组织较硬,呈皮革状,胆囊内充满结石,术中怀疑胆囊癌,取胆囊组织行快速冰冻切片,排除胆囊癌,怀疑结核。仔细顺肝床用电刀切除胆囊,因胆囊颈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紧密,无法分离,保留部分颈部胆囊壁,行粘膜电灼烧,胆囊管残端缝扎。切除胆囊后见胆囊体积约13.5cm×6cm×3cm,剖开胆囊见内有多个结石,最大者直径约0.9cm,胆囊壁慢性炎性增生性改变,组织脆硬,胆囊颈部可见一灰白色肿物约4cm×3.2cm×2.2cm,切面灰白,实性,质软,呈干酪样,胆囊壁厚(0.3~1.2)cm。术后石蜡切片:胆囊组织内见大量郎罕氏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形成的结核结节,伴干酪样坏死。病理诊断:胆囊结核。术后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并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6.
案一、黄疸案(胰腺头肿块)病员马淑珍,女,47岁。工人,住院号3401。患者因全身发黄入院。入院后经剖腹探查见“肝肿大,瘀阻明显,胆囊肿大,充血水肿,胰头有一约4×4厘米大小之包块,表面凹凸不平,胆总管下段受压,上段扩张”。手术诊断为“胰头癌”,施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术后,请中医会诊。刻诊:全身面目及周身深黄如橘子色,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患者,女,36岁,因厌油、发热及尿黄2d于2013年2月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甲肝Ig M抗体阳性,其他嗜肝病毒(乙肝、丙肝、戊肝)抗体阴性,总胆红素85.8μmol/L,直接胆红素63.6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5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41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27U/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4岁,因反复上腹痛6个月,加重伴腹胀3d入院。2004年5月12日起无诱因出现上腹痛,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缓解。此后又3次发作,均有血淀粉酶升高。体征:腹部稍膨隆,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莫非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60×109/L,中性粒细胞91.5%,淋巴细胞4.6%,单核细胞3.5%,嗜酸粒细胞0,嗜碱粒细胞0.4%。总蛋白54.6g/L,白蛋白31.7g/L,球蛋白22.9g/L,直接胆红素12.3μ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5IU/L,总胆汁酸22.6μmol/L,血淀粉酶389.9μkat/L,尿淀粉酶1199.6μkat/L。CT示胰腺稍大,胰管稍扩张,胰体尾小点状…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3岁,因阻塞性黄疸、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入院。既往有胆囊切除手术史。肝功能:总胆红素64.4μmol/L,直接胆红素18.6μmol/L,谷丙转氨酶226U/L,谷草转氨酶125U/L,白蛋白32.5g/L,球蛋白37.5g/L,碱性磷酸酶348U/L,谷酰转肽酶515U/L,AFP1.63ng/ml,CEA3.41ng/ml。B超及ERCP提示胆管癌可能,CT未见有明显的占位,仅仅示一堆静脉相增强影。择期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未见胆管占位性病变,而行十二指肠切开,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胃十二指肠管至肝总管,作减黄引流术。术后第5天,肛门恢复排气拔除胃肠减压管。次日,Winslow孔引流管引出…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9年,加重1周."于2003年3月18日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瘙痒,伴食欲不振、消瘦,无腹痛、发热.查ALT 44IU/L,AST 53IU/L,ALP 168IU/L,GGT 179IU/L,TBIL 64.98μmol/L,DBIL 45.02μmol/L,B超、CT均提示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占位.疑诊胆管癌,行手术探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管、胆总管、肝管均硬韧,呈索条状,胆总管壁厚约0.2cm,肝脏未见结节及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