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膈俞穴治疗呃逆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症多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这次讲的是降"糖"五穴中最后一个腧穴。在我们熟知的十四经361个腧穴中是没有胰俞穴的,然而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即在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是一个空缺。2004年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  相似文献   

3.
对近十年我科用膈俞穴注射氯丙嗪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10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从有效率可以看了膈俞穴注射氯丙嗪治疗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为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海涛  邹来勇 《河南中医》2012,32(4):483-484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循经推拿治疗,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超过5次者视为未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和最后1次治疗前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48例,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83%,显效率为54.17%,治疗组48例,治愈27倒,显效10例,有效11例,未愈0倒,总有效率为100.00%,显效率为77.0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循经推拿治疗落枕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呃逆发生时,医者用双手拇指甲按压患者少商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40秒钟~1分钟,间隔2分钟,再重复上述操作,共3次。一般情况下,如此反复按压3次,即可制止呃逆。如呃逆严重者,可增加1~2次按压,即可治愈。治疗后如发现按压处有青紫色,可采用轻推、轻  相似文献   

6.
膈俞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风香 《四川中医》2002,20(6):73-74
采用膈俞为主穴进行穴位注射,实证配中脘,虚证配足三里,治疗术后、癌肿放化疗后、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的呃逆共122例,结果治疗1次痊愈者45例,2次而愈者38例,3次而愈者31例,无效者8例,总治愈率为93%。  相似文献   

7.
四针围穴法治疗呃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针围穴法治疗呃逆白秀玲,额尔敦其木格(内蒙古自治区医院针灸科,呼和浩特市010017;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中医院)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呃呃有声、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西医认为此症是由隔肌痉挛所致。笔者于1994年7月起运用四针围刺膈俞穴之法治疗了8例,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运珠 《陕西中医》2006,27(12):1563-1564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等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气至有效,强化了调畅局部气机治疗作用。电针增强针感,共奏降逆止呃之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疼痛、肿胀的作用,并观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患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作肩关节被动-主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肩关节功能疗效( JOA)判定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周围疼痛,且简便易行,可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耳穴配合循经取穴辅助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沿皮透刺耳穴腰骶椎配合选取腰部循行经脉之穴位针刺,辅助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结果:治愈率88.24%,有效率100%.结论:该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 1993年至今 ,采用电针、艾灸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80例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病人中 ,男 47例 ,女 33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86岁 ;病程最短 3h ,最长 4月。2 诊断标准患者自觉胸膈气逆 ,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 ,声短而频 ,难以自忍 ,甚则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呃逆初起 ,呃声响亮有力 ,形神未衰 ,多属实证 ;久病呃逆 ,气怯声低无力 ,神疲形枯 ,多属虚证。3 治疗方法取穴 :膈俞、天突、膻中、中脘、内关、合谷、足三里。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 ,其中天突穴要求病人仰头 ,先直刺入皮下 0 2~ 0 …  相似文献   

13.
电针仪的输出脉冲所刺激的穴位是固定的,这种刺激方式使多数患者的远端穴位得气感仅局限在穴位周围而达不到病灶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刺疗效的发挥.笔者从设计、使用等方面,介绍了循经治疗仪将输出导线依次自远端穴位的针灸针接至近端穴位的针灸针上,随着治疗仪的端口依次输出脉冲,患者的得气感沿一个个穴位向病灶方向传递,最终将得气感自远端穴位催赶至病灶部位.循经治疗仪避免了现有电针仪存在的不足,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础,经气会聚是关键",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产生与经脉循行和经气会聚多少(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三方面总结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客观存在,且可能通过机体内在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等问题。今后当加强实验设计和评定方法的科学性,以广泛的疾病或疾病模型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究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对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 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 PI 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经选穴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 察组患者 AIS、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TST)、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 Ⅲ ~ Ⅳ(S3 ~ S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ST、 REM、S3 ~ S4 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ST、REM、S3 ~ S4 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可 有效改善 PI 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赫增才 《中国针灸》2007,27(6):474-474
1胰俞的称谓胰俞作为胰腺的腧穴名称,最早出现在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学》一书中。2004年由齐强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胰俞穴功能的挖掘从解剖生  相似文献   

18.
循经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给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外配合肢体功能锻炼和穴位按摩等护理,减少了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姜淑芳 《中国针灸》2007,27(4):314-314
笔者近几年来对与进食无关的病理性单纯急性呃逆,采用Vit B1注射液注射膈俞穴治疗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