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省农村HIV感染人群健康状况与卫生需求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HIV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利用情况.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上蔡县和睢县HIV感染者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HIV感染人群自我健康评价低于一般人群,两周患病率(45.2%) 高于一般人群( 13.5%) , 影响HIV感染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HIV感染人群两周就诊率(95.6%)、平均就诊次数(5.0)、年住院率(15.3%)分别高于一般人群(89.8%,3.2%,3.7%).HIV感染人群91.3%门诊就医选择在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而一般人群约1/3选择村卫生室、1/3在私人医院、1/3在县级以上医院.结论 农村HIV感染人群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一般农村居民差,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农村艾滋病病人医疗救治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2004年和2009年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艾滋病防治政策实施后卫生服务利用的改善情况,为政策改进提供感染者数据支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及对照人群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结果]调查前三个月内,AIDS患者、HIV感染者和对照组门诊平均就诊次数分别为33.55次、24.55次和10.28次,平均住院次数分别为0.43次、0.37次和0.26次,前两组均高于后者;HIV/AIDS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t=3.046,P〈0.05)。[结论]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HIV/AIDS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和住院。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保证农村为基础的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门诊量和住院量以及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布,为开展 AIDS 医疗救治提供基础资料一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 AIDS 患者和 HIV 感染者的门诊量和住院量以及他们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布,进行非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对照,分析 AIDS 患者和 HIV 感染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特征。结果:AIDS 患者、HIV 感染者和健康时照的3个月的就诊次数分别为23.672次、13.549次和2.724次,AIDS 患者和 HIV 感染者高于健康对照(X~2=925.526,P<0.000);AIDS 患者、HIV 感染者和健康对照的3个月住院次数分别为0.593 095次、0.176119次和0.078027次,AIDS 患者和 HIV 感染者高于健康对照(X~2=43.716,P<0.000);AIDS患者、HI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比例分别为80.83%、82-31%和65.72%(X~2=786.425,P<0.000),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比例分别是68.19%、84.75%和43.68%(X~2=38.720,P<0.000)。结论:AIDS 患者和 HIV 感染者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均高于对照人群;门诊病人集中在村级医疗机构,住院病人集中在乡镇卫生院。病人分布与对照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一般健康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河南省4个项目县10个乡/镇居民进行调查,利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1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9.00%,其中HIV/AIDS组知晓率为81.62%,一般健康人群知晓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IV/AIDS组和一般健康人群组对亲戚朋友HIV/AIDS态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9);在日常性行为中HIV/AIDS组中39.59%的人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而一般健康人群组中仅占11.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病例组均高于一般健康人群组;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艾滋病的性传播危险性较大,需要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安全性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7—2009年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HIV新近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09年全部VCT人群中新报告HI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采用BEDHIV-1发病率捕获酶联法(BED-CEIA)进行检测,以确定新近感染比例。结果 2007—2009年德宏州VCT人群HIV感染率为12.6%(1091/8674),HIV感染者中有80.7%(880人)属新检测发现,其中13.8%(120/871)BED-CEIA检测为阳性,确定为新近感染。新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中经BED-CEIA检测确定属新近感染的比例2007年为15.2%,2008年为12.3%,2009年为14.1%,19岁及以下组与20~29岁组高于40岁及以上组;本地户籍者高于缅甸籍者;汉族高于景颇族。结论德宏州2007—2009年VCT人群HIV感染率高,新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的比例波动不大,低年龄、本地户籍者及汉族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梅毒对HIV/AIDS的影响,为AID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湘潭市新发现并随访到的463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的基本信息、采集血液样本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采用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感染情况,统计分析不同人群的合并梅毒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463例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率与性传播比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955、P0.05);463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合并梅毒感染率为26.35%;男性(30.13%)高于女性(19.25%)(P0.05);农民工(34.88%)高于商业服务(12.77%)和其他人群(13.33%)(P0.01);男男传播人群(42.03%)高于异性接触感染人群(27.18%)(P0.05);性传播组感染人群(29.89%)高于其他组感染人群(10.59%)(P0.01);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层的HIV/AIDS病例合并梅毒感染(39.53%)高于CD4~+T淋巴细胞201~≥501个/μl(21.26%)3层的HIV/AIDS(P0.01)。结论 HIV/AIDS多合并梅毒感染,已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防治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HIV/AIDS的梅毒感染、传播,在治疗中要针对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某县外籍嫁入妇女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玉红  王水旺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79-138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外籍嫁入妇女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摸底登记及HIV检测;对确认感染者做CD4+ T细胞测定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县共普查出1995年以来外籍嫁入妇女1468例,受检数910例,总受检率61.99%,查出HIV感染者9例,受检人群感染率0.99%。9例感染者平均年龄30岁;4例来自本省市,其余5例分别来自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感染途径:性传播7例,有偿供血传播与输血传播各1例;CD4+ T淋巴细胞平均265个/mm3,小于200个/mm3有4例,7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艾滋病高流行农村地区间及农村在城市打工的流动妇女成为我国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流动妇女健康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咨询检测、HIV阳性育龄妇女免费治疗、心理关怀及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淮北市艾滋病流行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淮北市艾滋病流行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况调查整群抽样法,资料收集后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类高危人群共监测1117人,HIV感染17例,感染率为1.50%,其中有偿献血者400人,HIV感染16例,感染率4.00%。歌舞厅、美容院从业人员193人,HIV感染1例,感染率0.25%;长途卡车司机和羁押人员未发现HIV感染者。17例HIV感染者中,30岁以下占5.88%(1/17),30~39岁占52.49%(9/17),40~49岁占41.18%(7/17)。结论歌舞厅、美容院从业人员中发现HIV感染者,预示存在HIV通过性接触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惠州市一般人群及性病门诊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4~9月惠州市单位体检人员及性病门诊患者,采集血样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用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梅毒感染,阳性者再做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TRUST定量检测。结果430名体检人员HIV均阴性;检出隐性梅毒3例,感染率为0.70%。275名性病门诊患者中检出HIV阳性1例,感染率为0.36%,梅毒23例,感染率为8.36%。结论惠州市受检的一般人群中暂未发现HIV感染者,性病门诊患者的HIV感染率也较低;但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感染途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调查既往有偿采供血173人、静脉吸毒89人和性途径194人的HIV感染者人口学、感染途径、献血/卖血史、吸毒史、同性性行为史、婚外性行为史及检测HCV-IgG抗体.结果 总HCV-IgG抗体阳性率63.24%;既往有偿采供血、静脉吸毒和性途径HIV感染者HCV-IgG阳性率分别为95.40%,98.88%,18.04%;合并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既往有偿采供血(OR=89.84,95%CI=40.31~200.24)和静脉吸毒感染(OR=363.72,95%CI=48.90~∞);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性途径合并HCV感染率分别为19.81%,25%,明显高于辽宁省的2.94%(P<0.01).结论 HIV感染者总HCV-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我国一般人群.经性接触感染HIV者的HCV感染率显著低于经静脉吸毒和经血途径.经吸毒感染HIV和经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HIV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经性感染HIV由于地域和性伴不同,HCV合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耀光  张拓红  高军  徐玲 《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149-150,154
目的探索城市不在业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库中抽取8412名城市不在业者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影响城市不在业者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状况。结论需要提高城市不在业者的医疗保障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系统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系统反应性,为制定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发展政策和策略,提高民族地区卫生系统绩效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系统两周就诊以及住院服务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系统反应性低于汉族地区农村(P<0.05),卫生系统反应性与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合理的期望有一定距离。结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统筹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强调卫生服务反应性,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四川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为开展贫困医疗救助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高达66.98%和56.60%;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不足,患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达到26.76%,2周未就诊率、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分别达到45.77%、51.67%。结论四川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差,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四川省贫困地区的贫困医疗救助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在三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性.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拥有不同基本医保的中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2.74分、2.59分和2.49分;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2.07%、55.66%和57.78%;4周患病率分别为12.74%、16.49%和13.92%.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82)和住院服务(OR=0.79)的利用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77)和住院服务(OR=0.69)的利用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其中慢性病参保人群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相似,以上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保的中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存在不平等性,应通过统筹发展城乡医保、提高筹资及报销比例来缩小不同医保保障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卫生服务调查对于揭示黑龙江省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同时找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政策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十分重要。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黑龙江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两周患病率为275.9‰,随着年龄的增加两周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率为329.2‰,两周就诊率为156.53‰,两周未就诊率为61.22%。居民调查前一年内住院率为80.43‰。黑龙江省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继续增大,卫生服务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掌握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效率,以及试点县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卫生资源配置,给农民提供优质、足量、高效、适宜的卫生服务,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成功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报表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试点县农民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为3.74元,千人口拥有床位0.70张,卫生技术人员0.93人,医生0、40人,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0.52人,医、护比为1:0.57.床、医比为1:0.57,床、护比为1:0.32。县级病床使用率50%左右,乡级30%左右。结论试点县卫生投入不足,资源缺乏,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方武  杨旭丽  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83-3085
[目的]了解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以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表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中两周就诊率7.01%,年住院率6.00%。城市老年患者主要选择县区级医院就诊,农村老年患者主要选择私人开业的医疗场所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较低。人均住院费用占人均医疗总费用的79.49%。两周门诊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都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占总各费用的81.01%和68.29%。[结论]医疗费用与经济收入成为影响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的重要因素。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通过对全国1 661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基线调查"总体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和医疗费用等资料,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科学合理的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案,于2003年在河南省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了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卫生资源调查和农民卫生服务调查。方法通过报表收集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资料;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结果与1998年相比,河南省农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也在逐渐上升。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仍然偏低,经济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的抑制作用有所加强。结论住院服务利用不足仍然是农民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长期发展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年-200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发育水平明显提高,机能指标发育水平呈下降趋势,素质指标发育水平降多升少、总体下滑,学生常见病疾病谱有所改变。结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河南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向好,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