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对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的测量学特性进行检验.探讨在此量表基础上生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城市居民的心理幸福感量表的可能性。方法 在山东泰安和烟台市区取样(n=390),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该量表所含项目进行了分析与筛选。结果 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运用于我国城市居民时同质信度较好,全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分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也在0.67以上.效标效度尚可,但构想效度不理想。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基础上生成的中国城市居民心理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结论 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及其派生而来的中国城市居民心理幸福感量表,具有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进一步试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段建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生活质量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评定,SWB是反映主观生活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应用于基督徒群体的测量特性进行检验,对基督教徒主观幸福感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范围内随机取样(n=304),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组群分析。结果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基督徒群体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督徒主观幸福感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以及10个分量表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居民平均水平;性别和年龄状况分别不同程度的影响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收入程度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城市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石家庄市4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在心理幸福感各纬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质学校的教师在自主性上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工龄的教师在个人成长方面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积极关系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在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工龄、不同职称和不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用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报告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研究考察了几种常用自阵主观幸福感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情况。表明,除情感平衡量表外,中国人幸福感量表,总体生活满意感量表和删改后夏普量表,对测量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都有一定的实用或参考价值,但从根本上讲编订一套适用于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之一。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被称之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 -being)。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 ,它不仅敏感地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的关注与感受[1] ;同时 ,它还与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 ,如乐观[2 ] 、适应性[3] 、焦虑和抑郁[4 ] 以及自杀倾向与行为[5] 有密切的联系。在测量主观幸福感的工具之中 ,幸福感指数量表 (Indexofwell -being)是常用的一种。该量表由Campbell等人 1976年编制 ,主要测量受试者目前的…  相似文献   

7.
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量表对29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担心出错、对行动的疑虑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变量;担心出错、组织性和对行动的疑虑是自尊的影响变量;担心出错和组织性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变量.②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顺应良好的完美主义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结论完美主义维度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顺应良好和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牙科焦虑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试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牙科焦虑量表 (DAS),对我国243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并对 DAS 量表进行了信、效度及临床实证等评定,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 DAS 得分明显高于 Corah 的美国大学生调查结果 (t=7.518,p<0.001) 作者认为,DAS 有较好的信、效度,而同一群体的测定差距,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并与整体牙科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Barratt冲动量表(BIS-11)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arratt冲动量表测查,并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结果:条目分析结果表明,除条目9、12、22、25外,其他条目-总分相关r为0.16-0.58(P〈0.05,P〈0.01);重测信度为0.83(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注意、运动和缺少计划三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解释方差比率总计52.64%),除条目18、22和27外,其他条目的负荷范围在0.30~0.6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GFI、AGFI、NNFI和CFI分别为0.91、0.85、0.75、0.80,RMSEA为0.09;量表及因子α系数为:注意0.73,运动0.60,缺少计划0.65,总分0.80。结论:BIS-11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估冲动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调适综合量表的制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心理调适综合量表(CCSA量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266名文理科大学生为被试,结果表明.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因素分析结果也证明量表具有合理性;但从严格角度来看,CCSAI量表的项目设计和结构效度欠佳.要作为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需进一步修订。1研究目的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国内外都成为心理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与父母的关系、恋爱等面临着许多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失眠、自卑、焦虑、抑郁等现象增多.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及满意度,并探讨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归因量表等对1-4年级的400名大学生小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0.46±1.79;城市高于乡村(城10.87±1.75,乡10.37±1.78),有显著性差异 (t=2.15,P<0.05);而性别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r=0.37,P<0.001), 其中"总体情感指数"与自尊的相关最高(r=0.51,P<0.001).3.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其中"总体情感指数"与"主观支持"相关最高(r=0.31,P<0.001);4. 归因倾向为"外控组"的大学生幸福感较低,而"内控组"与"中间组"的大学生,其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初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某城市四所中学初中学生共1244人的幸福感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从总体上看,83.1%的初中生经常有幸福感的体验.2.初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同伴关系、宽松的外部环境、自尊需要的满足、掌握知识、漂亮的外表、自主自由、物质生活的满足、休闲娱乐八个因素.结论:初中生幸福的体验主要来自良好的同伴关系、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老师同学家长的赞赏、学习知识、漂亮的外形、自由不受约束、富足的物质生活及休闲娱乐.这些因素和初中生心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不同样本的比较结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Ryff的<心理幸福感问卷>对台北、赣南两地六校485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在自主性、生活目标维度上赣南大学生得分高于台北大学生(P<0.01,P<0.05),在与他人积极关系维度上台北大学生得分高于赣南大学生(P<0.05);两地不同性别大学生得分比较:台北大学生在4个维度上有差异,而赣南大学生在5个维度上都未显示差异.另外,两地女生之间的差异大于两地男生之间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地域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r=-0.30,P<0.01),大多数维度之间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对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友的情感支持"、"猎取考试的信息"、"消极逃避或放弃"、"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和"认真学习与复习".其中,具有轻、中、重应激症状的三类受测者在策略一、二、四、五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除"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外,其他策略对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的效果并不明显.结论:加强群体沟通和注意积极休息可能对大学生应付考期应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层随机抽样,对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t=2.23,P<0.05),快乐感低于女性(t=-1.99,P<0.05),在正向情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0.21,P>0.05);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和正向情感多于大四学生(t=2.08,2.22,P均<0.05),在负向情感上无显著年级差异(t=-1.76,P>0.05);除精神病性外(t=1.49,P>0.05),快乐感高的被试与快乐感低的被试在心理症状其余各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3.24~6.40,P<0.01).相关分析表明:快乐感、正向情感与多数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1~0.59,P<0.05~0.01),负向情感与所有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0~0.61,P<0.05~0.01).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JSDQ、EPQ -RSC、UCLA、SCL -90等对 42 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 ( 1)性格的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 (r =0 2 9,P <0 0 1) ;( 2 )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 6,P <0 0 1) ,低表露者比高表露者的孤独感体验强烈 ;( 3 )SCL -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16,P <0 0 1)。结论 :高、低不同表露者与其孤独或人格特征、情绪体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以武汉市某些高校17~25岁的大学1~4年级学生共1712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4.5%;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9.9%;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学业受影响、人际关系受损、遭家人朋友抱怨、放弃重要活动等;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男性、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焦虑性、抑郁性、社交恐怖性是个体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信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治疗与预防要从性别、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业受挫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方法:以365名广东某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学业受挫学生73名,一般学生292名,采用CIAS、OCS、网络使用调查表等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受挫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自知网瘾程度、求助心态、学习态度、专业兴趣、上网后学业成绩等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2)学业受挫学生在时间管理、人际和健康、逃避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结论:过度使用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业受挫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较一般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