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肝移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细胞肝癌行肝脏移植的指征、效果及相关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收集并分析近年国内外文献,结合我院近6年112例肝癌肝移植病例资料,对肝癌的分期标准及供肝分配原则、大肝癌行肝脏移植的指征、肝癌肝移植患者等待供肝时的处理、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后因子及肝癌患者行肝切除还是行肝脏移植的选择原则等肝癌肝移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建立与评价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的分期标准及手术指征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总结第一例肝移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二例肝移植术。患者男性,22岁,1977年4月上旬发现肝肿大,肝扫描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AFP阳性,临床诊断为肝癌。于1977年5月22日进行了手术探查,手术时发现肝脏方叶癌肿和全肝结节性硬化,故给予切除方叶和肿瘤。手术后一周AFP持续超过1280毫微克,最高达5160毫微克;以后肝扫描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肝癌复发。经研究认为患者年龄轻,现为肝癌复发和全肝硬化,临床检查未发现有肝外转移的情况,符合肝脏移植的条件,故于1978年2月24日作了同种原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1], 肝癌患者在国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排第2位[2],其中约90%患者合并乙肝肝硬化.目前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措施,但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多伴有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能够接受手术切除的不到10%[3].此外,由于肝癌的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多中心起源等生物学特点,肝切除术后预后差[4].20世纪60年代肝移植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张琴 《肝博士》2017,(1):46-47
肝癌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严峻的形势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肝脏本身血供丰富,肝静脉、肝动脉和门脉互相交错,并与循环系统其他部分相交通,使肝癌容易发生肝内播散和肝外转移,进而增加了肝癌治疗后的复发风险,因而对于肝癌的处理就不仅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治疗措施,同时也应包含治疗后的定期随诊观察,实际上后者对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韩侨宇 《重庆医学》2018,(1):125-127
肝癌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癌症,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约75万新发患者[1].由于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一种全新的肝切除手术方式,分两期完成:一期为门静脉右支横断;二期手术为右半肝根治性切除术[一期手术后7d行腹部CT重新评估患者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若剩余肝体积/总肝体积(FLR/TLV)>30%,则可行二期手术],为既往因FLR不足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ALPPS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除既往肝脏手术麻醉特点外,对麻醉又提出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方顺勇  黄长玉 《医学综述》2007,13(3):207-209
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复发来源有两种形式:肝内播散及非同步多中心癌变。目前,手术再切除、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水酒精注射、瘤内射频热凝固、放射、肝移植等疗法均可用于肝癌转移复发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我国以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每年死亡人数占世界HCC死亡人数的45%。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手段,但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后HCC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肿瘤干细胞(CSCs)学说认为CSCs对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耐药起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HCC干细胞(Hep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癌模型的化学诱导及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  Hua YP  Chen ZB  Zhang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50-853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模型的化学诱导方法和肝癌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诱发大鼠肝癌;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重建大鼠肝动脉血供,建立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结果 诱癌18周以后,诱发肝癌组大鼠行肝移植和不行肝移植两组的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6.3%和2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9,P〈0.05)。大鼠肝癌肝移植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肝移植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0.0%;肝癌肝移植实验组中,移植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多表现为肺部转移和腹腔转移,而移植肝肿瘤复发仅2例;肝癌肝移植实验组和肝移植对照组的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NA诱发肝癌的方法能大批量诱发出相对稳定的肝脏肿瘤;肝癌肝移植可以明显提高肝癌大鼠生存率;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是一个更符合生理和肿瘤演进的OLT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癌肝移植术后肾上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我院肝外科13例肝癌肝移植术后肾上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肾上腺切除疗效,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肝癌移植术后肾上腺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6个月,肾上腺转移后中位时间为13.7个月。PET/CT对肝细胞肝癌肾上腺转移的阳性诊断率较高,并且能够发现其他影像学难以发现的极小转移灶。以肾上腺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未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但可有效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发现肾上腺转移时间、肝硬化程度、原发肝癌肿瘤个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  PET/CT对肝细胞肝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早期发生肾上腺转移患者的预后可能相对较差。采用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1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了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历时11 h 30 min ,手术获得成功。病肝的切除采用“左右翻转法”,肝静脉重建采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其夹角宜在30⒓~45⒓。术中在无体外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1 天因胸、腹腔广泛转移死于呼吸衰竭。认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但对较晚期肝癌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