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7例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对照(包括5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癌旁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癌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8%,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ER、PR状况、绝经与否无关.对照组中无MDR1基因表达.[结论]乳腺癌MDR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的评价指标,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多药耐药(MDR1)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6例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MDR1mRNA、MRPmRNA.结果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MDR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58.3%,两者之间明显相关(rs'=0.597,P<0.01).而M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7.8%,两者之间无相关性.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MRP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s'=0.524,P<0.05).两者在低分化宫颈癌中阳性率均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MRP的共表达可提示预后不良,外周血MDR1阳性可间接反应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 6 7例乳腺癌患者、2 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 :6 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 18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2 6 9% ,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 NA的表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P <0 0 5 ,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 ,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RT—PCR方法检测临床乳癌组织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建立了临床乳腺癌mdr-1mRNA表达的检测方法,同时筛选优化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几个主要条件,检测74例乳癌标本发现,原发乳癌mdr-1基因性表达为34.3%(12/35);复发转移乳癌为49.0%(23/39)。其中32例复发转移乳癌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多药耐药(MDR)相关药物疗效的总符合率为78.1%。初步结果显示,RT-PCR方法检测临床乳癌  相似文献   

6.
Jin T  Chen DF  Gu L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214-2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5年间,我国城乡妇女乳腺癌年龄调整发病率、死亡率及绝对患病人数星明显上升趋势。乳腺发育来自于内胚层,而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上皮源性细胞肿瘤标志物,与胚胎期内胚层发育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68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KISS-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KISS-1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人乳腺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其蛋白metast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的KISS-1 mRNA及metasti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且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乳腺癌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KISS-1基因表达降低与人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人乳腺癌转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作为标志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可能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表达情况,另抽取2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有21例表达,阳性率为30.4%,对照组中PIPmRNA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mR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分期、病理类型、ER、P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PmRNA可能作为标志来检测乳腺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耐药肿瘤细胞MCF7/ADR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用TA克隆的方法将基因片段插入到PGEM-T质粒载体中,在Line-gene荧光定量检测系统上建立检测mdr-1基因表达的标准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mdr-1基因的质粒重组子,建立了在mRNA水平定量检测mdr-1基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可稳定检测出40μL体系中10^2拷贝数的模板。重复5次实验组内和组问变异系数均〈1.0%。结论:用基因克隆法可快速准确地构建mdr-1基因的标准曲线,定量检测mdr-1基因的表达,简单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郭宏峰  乔振华 《白血病》2000,9(5):290-292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8例AL患者骨髓和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组MDR1阳性率最高,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完全缓解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初治组MDR1阳性病例与MDR1阴性病例的首次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45%和88.89%)之间有显著差异。MDR1的表达在FAB各亚型间略有差异。MDR1阳性的复发难治AL患者,经环孢酶素A(CsA)逆转多药耐药后,完全缓解显著增高。结论:MDR1基因过度表达可临床耐药,是预后的重要不得因素,是判断疗效及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标志。CsA有较好的逆转复发难治AL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49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全部表达,RASSF1A校正值(RASSF1A/β-actin)为0.6902±0.1179;49例乳腺癌组织中仅19例RASSF1A表达,校正值为0.1833±0.2441;癌组织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9,P=0.000)。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腋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RASSF1A基因阳性表达率降低(χ2=7.201,P=0.027;χ2=3.893,P=0.048);病理组织学分级增加,RASSF1A基因呈现低表达(χ2=6.479,P=0.039);c-erbB-2蛋白表达阳性伴随RASSF1A基因的低表达(χ2=13.437,P=0.000);即RASSF1A基因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002,P=0.962)、病理组织学类型(χ2=0.549,P=0.908)及其雌、孕激素受体(ER/PR;χ2=0.330,P=0.566/χ2=1.464,P=0.226)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高于癌组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上升以及c-erbB-2蛋白的高表达,RASSF1A基因表达率降低。提示RASSF1A基因丢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乳腺肿瘤较差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复发转移的早期预测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24.14%(7/29)、17.24%(5/29)、13.79%(4/29)。12例对照组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35.29%,6/1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33%,1/12),但χ2=2.79,P=0.095。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6.67%(4/6),Ⅲ期16.67%(2/12),Ⅰ、Ⅱ期9.0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2。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TNM分期进展,阳性率更高,提示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MUC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75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8位健康人骨髓中的MUC1mRNA表达,并分析MUC1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相关分子指标(Ki67、p53和VEGF)的关系。结果:75例乳腺癌患者中,32例检测出MUC1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2·7%(32/75)。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骨髓中未检测到MUC1mRNA表达。MUC1mR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ER状况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PR表达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和VEGF表达均无相关。结论:MUC1mRNA可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分子指标之一。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预测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对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阳性表达率为50·75%(34/67),而hMAM-mRNA在健康人外周血中无表达;1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中仅1例阳性表达,乳腺癌hMA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735,P=0·000。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者,其外周血hMAM-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2/8)、45·80%(11/24)、43·75%(7/16)和73·70%(14/19),Ⅳ期乳腺癌hMAM-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Ⅲ期,χ2=5·5268,P=0·0187。结论:hMAM-mRNA是一个有价值的检测乳腺癌微转移的标志物,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候选抑癌基因SEMA3B和SEMA3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EMA3B和SEMA3F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SEMA3B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5·0%、20·0%和0,P<0·05;SE-MA3F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20·0%和0,P>0·05。晚期(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中SEMA3B的表达缺失率(85·0%)明显高于其在早期(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45·0%),χ2=7·03,P=0·008;SEMA3F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χ2=0·10,P=0·744;SEMA3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缺失率(52·0%)明显高于其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缺失率(13·3%),χ2=5·98,P=0·014;而SEMA3B的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无关,χ2=3·55,P=0·06。两者与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SEMA3B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hMAM mRNA的定量检测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 me QuntitativeRT-PCR,Q-RT-PCR)技术定量检测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mRNA的技术,并应用于检测外周血hMAM mRNA,探讨其诊断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自行建立的SYBR Green I Q-RT-PCR检测技术,检测61例乳腺癌、3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以及1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6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10例检出hMAM mRNA表达,其癌组织HER-2阳性者占8例,HER-2阴性组未见hMAM mRNA阳性表达。HER-2阳、阴性组间外周血hMAM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HER-2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表达量范围1.98×102~6.21×103,中位数4.0×102,在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均阴性。结论:SYBR GreenI Q-RT-PCR技术可定量检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表达与其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相关。定量检测hMAM mRNA可作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77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CK20、CK19及CE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RT-PCR技术检测77例胃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CK19、CEA mRNA的表达.结果 77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CK19及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35.1%及54.5%;三基因同时检测时,至少一个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表达率为74.0%,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具有相关性.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检测肿瘤细胞的外周血微转移,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hMAM 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中hMAM mRNA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hMAM mRNA表达阳性率为37·3%。骨髓微转移率随乳腺癌肿块的增大而增高,χ2=15·34,P=0·000;临床分期越晚,骨髓微转移率越高,χ2=10·91,P=0·004;组织学分化越差,骨髓微转移率越高,χ2=7·80,P=0·020;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骨髓微转移率较低度恶性乳腺癌组高,χ2=6·40,P=0·041;骨髓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月经状况无关,χ2值分别为2·68、1·30、2·54,P值分别为0·101、0·255、0·111。乳腺癌骨髓微转移阳性者易发生远处转移,P=0·049。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微转移阳性者发生远处肿瘤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微转移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和masp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maspin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检测25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CAF组)和同期29例未化疗组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BCSG1、maspin的表达情况。对化疗组疗效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价,并分析BCSG1、maspin蛋白表达与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结果:54例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组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对照组,χ2=7·569,P=0·006;部分缓解(Ⅱ级)病例BCSG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效(Ⅲ级)者,P=0·017。化疗组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85,P=0·03。化疗后部分缓解Ⅱ级病例与无效者Ⅲ级细胞核maspi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在分子水平上,BCSG1mRNA表达CAF组明显低于未化疗组,t=-2·315,P=0·026。而maspinmRNA表达CAF组同样低于未化疗组,t=-2·352,P=0·023。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抑制乳腺癌细胞BCSG1蛋白的表达,同时可部分恢复乳腺癌细胞核的maspin蛋白的表达。在蛋白和分子水平,均提示BCSG1表达在监测乳腺癌化疗疗效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