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2):886-886
经皮穿针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介乎手术内固定和手法整复骨折后用石膏绷带、夹板等固定骨折之间的一种方法。三者各有其所特有的应用指征,在临床应用上互为补充,是骨科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治疗技术。骨外固定的历史远早于内固定,1840年Malgaigne就设计出第一个外固定器,用于治疗小腿骨折。但骨外固定的发展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演进过程之后,外固定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不仅成为公认的骨折治疗方法之一,还在生物力学及应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推动下,包括Ilizarov的创造性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骨外固定技术的提高与发展,为矫正畸形和组织修复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法,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50年代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库尔干市的伊利扎诺夫(Ilizarov)教授,经过15年的努力,创造性地设计了环形外固定器,用于矫形和创伤的治疗,这一技术的问世解决了不少矫形外科过去不能解决的难题。谈到Ilizarov技术往往仅使人联想到肢体延长术,实际并非如此。Ilizarov技术除能用于肢体延长,还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假关节、儿童严重骨缺损,甚至肢体毁损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秦泗河  郭保逢  臧建成 《骨科》2020,11(3):181-185
前苏联骨科医生伊利扎洛夫(Gavriil A.Ilizarov)教授于1950年代提出了“张-应力法则(law of tension⁃stress,LTS)”,发明了能组装成8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创立了全新的骨科微创外固定技术体系,被国际学界称为Ilizarov技术,被誉为20世纪骨科学进展的里程碑之一[1]。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模仿自然,通过体外控制与转化生命运动的应力,医生通过可调节的外固定能够体外操纵骨组织修复重建,治愈复杂创伤骨折、骨与软组织的缺损、感染与肢体的严重畸形。截至2019年,中国大陆引入Ilizarov技术已满30周年,30年来Ilizarov技术在中国完成了本土转化,临床思维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秦泗河提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创立矫形外科手术病例数据库,形成应力控制下具有中国特色四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技术体系,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复杂创伤、肢体残缺和疑难杂症[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既往7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肢体骨折,对侧肢体无明显外伤,其中39例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39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患者均随机选取,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环形外固定器组的疗效优良率为89.74%,明显高于单臂外固定器组的69.23%(P<0.05);相对于单臂外固定器组,环形外固定器组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环形外固定器组的踝关节功能(疼痛、功能、步态与活动度)评分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应用于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Ilizarov应用其发明的环式骨外固定器,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发现稳定缓慢的牵伸可以激发活体组织的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最终形成了张力=应力法则。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难治的疾病,涉及:骨科、口腔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等。在骨科主要应用于:四肢骨折、肢体延长、骨关节畸形矫正、骨不连、复杂的足踝畸形矫治,等。应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的主要技术原则包括:保持骨段的稳定固定;合理的框架结构及穿针布局;微创的穿针技术;促进骨断端的愈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其他相关的技术原则包括:积极的术前准备;微创的截骨技术;遵循牵拉组织再生的基本原则。就目前有关Ilizarov技术的应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10余年来,随着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理论、牵拉成组织技术(DH)在世界范围推广,传统的骨外固定技术从理论、器械、手术方法到适应证的扩展,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已经实现在固定骨折的基础上,通过体外时空操纵、力学与生物学信号的转化,刺激局部细胞组织再生,修复骨与关节的创伤、感染与残缺,重建丧失的肢体功能。为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外固定器已在创伤骨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技术也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已大幅度下降。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新鲜骨折和骨折疑难病300例(其中多数为开放或复杂骨折,骨折疑难病多数是伴有感染、骨缺损或伴肢体短缩的久治不愈的病例。骨折愈合率为99.8%),现就外固定器在创伤骨科应用的有关护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疗效。自1993~1997年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不连35例,所有病例均在2.5~8个月内愈合。认为本法对骨折端稍加修整后进行加压外固定,固定牢固可靠,手术创伤小,不切除硬化骨。患者可早期功能活动,下地负重,促进骨不连愈合,关节功能大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Sretlana Ilizarov应国际Ilizarov技术应用与研究协会(ASAMI)中国组委员主席秦泗河教授邀请首次来到中国,先有天津医院舒衡生教授陪同参观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尔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外固定骨与关节重建国际论坛",为500位参会代表演讲。会后系统参观了秦泗河矫形外科,当她看到中国有那么多医生正在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治愈了那么多肢体创伤与畸形残缺,Sretlana Ilizarov教授深感欣慰。本文是她应秦泗河教授邀请写的文章,原收入秦泗河、李刚主编的《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专著,特在本杂志刊载。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骨外固定装置作为骨病和创伤的治疗措施,已日趋普及。40年前,Ilizarov 设计环形贯穿固定钢针的骨外固定器应用于多种骨病和骨损伤,特别是需肢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17-1220
[目的]介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6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前臂畸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6~20岁,平均(12.72±5.23)岁;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行尺骨牵伸延长、桡骨截骨矫形等处理,1例患者同期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行桡骨近端骨软骨瘤切除术。[结果]患者前臂畸形矫正满意;尺骨近端延长25~35 mm,平均(30.00±5.00) mm,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延迟愈合;桡骨截骨矫形良好、截骨端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大部分纠正,下尺桡关节复位,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屈腕畸形,予以配置辅具与前臂外固定器相结合很快纠正并有效预防复发。[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折始于Malgaigne,他于1840年设计了一种用于治疗小腿骨折的外固定器,其后又于1843年设计了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爪型外固定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广泛应用于固定火器伤骨折,并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机械结构有缺陷、固定骨折缺乏稳定性以及针道感染等问题,致使其在战后未能成为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一度受到非议。随着交通运输、工矿生产的发展以及战争中发生的复杂骨折治疗的需要,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的骨外固定再度兴起,并随着外固定器的设计制造日臻完善,现今已成为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并在截骨矫形和一些骨病的治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实用骨科杂志》2010,(1):31-31
经皮穿针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介于手术内固定和手法整复骨折后用石膏绷带、夹板等固定骨折之间的一种方法。三者各有其特有的应用指征,在临床应用上互为补充,是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治疗技术。骨外固定的历史远早于内固定,1840年Malgaigne就设计出第一个外固定器,用于治疗小腿骨折。但骨外固定的发展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演进过程之后,外固定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不仅成为公认的骨折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骨伤》2012,(1):8
近10余年来,随着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理论、牵拉成组织技术(DH)在世界范围推广,传统的骨外固定技术从理论、器械、手术方法到适应证的扩展,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已经实现在固定骨折的基础上,通过体外时空操纵、力学与生物学信号的转化,刺激局部细胞组织再生,修复骨与关节的创伤、感染与残缺,重建丧失的肢体功能。为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国际外固定与骨重建联盟中国组委会(ICEF&BR China)、纳通医疗集团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联  相似文献   

17.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5):351-351
经皮穿针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介于手术内固定和手法整复骨折后用石膏绷带、夹板等固定骨折之间的一种方法。三者各有其特有的应用指征,在临床应用上互为补充,是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治疗技术。骨外固定的历史远早于内固定,1840年Mal—gaigne就设计出第一个外固定器用于治疗小腿骨折。但骨外固定的发展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演进过程之后,外固定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不仅成为公认的骨折治疗方法之一,还在生物力学及应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8.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具有缓慢牵伸延长作用,在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畸形及骨缺损、骨不连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又有了相应的改进,其临床应用更灵活,更广泛。该文就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发展演变,在临床治疗肢体延长、骨髓炎伴骨缺损、复杂性骨折、骨不连和肢体畸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21日.22日,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Ilizarov技术应用研究学会(ASAMI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在京召开。大会邀请了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家做专题报告。秦泗河回顾了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China成立10周年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6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27例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结果 27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16~50)个月随访。骨搬移长度平均7.9(5~12)cm,搬移时间平均78(55~160)d,骨搬移停止至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180(95~220)d。出现针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静点抗生素、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出现牵张成骨区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愈合;拆除外架后发生牵张成骨区骨折1例,经内固定后骨愈合;骨搬移停止后,对15例断端进行去除嵌压组织、新鲜化处理后断端骨性愈合,9例无需进一步手术,通过断端加压后骨愈合,3例加压固定3个月后无明显愈合表现,按照骨不连处理方案,应用手风琴技术处理后顺利愈合。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骨搬移过程中的环形固定器有利于畸形矫正,但患者对单边固定器有更好的耐受性。严谨的术前设计、精细的术中操作、耐心细致的术后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