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间完成的53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17wgq (21.8%),其中表现为精神异常(如烦躁不安、躁狂、神志淡漠)112例(20.9%),表现为脑梗塞5例(0.9%)。单因素显性分析发现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栓塞史、搭桥同期进行其他心脏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管栓塞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CABG术同期行其他心脏内手术、高龄、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是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管栓塞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CABG术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高龄、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呼吸机依赖(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行CABG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0例中,发生VD17例(12.14%),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与呼吸机依赖发生关系密切。VD者比非VD者在ICU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VD是CABG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ICU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加强70岁以上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合理控制体循环血压及肺动脉压力,积极维护心功能,预防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降低CABG术后发生V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阜外医院2009年10月到2012年9月期间由单一术者施行的单纯OPCAB治疗的595例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从阜外医院数据库中提取,远期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OPCAB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8年,共有70例患者死亡,远期死亡发生率为11.8%。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年龄、术前肌酐、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围术期输血、外周动脉疾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年龄(OR=1.069, 95%CI:1.031-1.108, p=0.000)、术前肌酐(OR=1.021, 95%CI:1.008-1.033, p=0.001)、高血压(OR=2.513, 95%CI:1.209-5.221, p=0.014)、COPD(OR=7.140, 95%CI:2.342-21.768, p=0.001)是OPCAB术后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OR=0.948, 95%CI:0.920-0.977, p=0.001)是OPCAB术后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即术前LVEF值越高,远期死亡的风险越低。
结论 年龄、术前肌酐、高血压、COPD是OPCAB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本组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1.31%。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P波离散度、RCA近中段狭窄〉50%、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体外循环与否、同期行瓣膜手术与否、移植血管数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P波离散度〉40s、RCA近中段狭窄〉50%、LAD〉40mm、LVEF≤40%均与术后房颤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65岁、P波离散度〉40s、RCA近中段狭窄〉50%、LAD〉40mm、LVEF≤40%是CABG术I暑皂鲕倍士的倍除隅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死亡预测模型研究及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评分系统效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并初步建立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风险预测模型,并与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即EuroSCORE及EuroSCORE对数回归模型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CABG手术或CABG合并手术的1637例患者资料。收集影响手术死亡的42个术前危险因素,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初步建立CABG手术死亡危险评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分辨度、校准度检验,并与EuroSCORE及EuroSCORE对数回归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组患者年龄(61.9±9.7)岁,实际病死率4.03%(66/1637),CABG合并手术3.85%(63/16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既往介入治疗(PTCA、溶栓或支架)、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瓣反流及二尖瓣反流为CABG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CABG手术死亡危险评估模型。并与EuroSCORE及EuroSCORE对数回归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新建立风险模型(0.83)EuroSCORE对数回归模型(0.82)EuroSCORE模型(0.81),Hosmer-Lemeshowχ2检验新模型P=0.225,P0.05,即预计病死率与实际观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2种模型P0.05。结论:慢性肺部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既往介入治疗(PTCA、溶栓或支架)、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瓣反流及二尖瓣反流等7个因素为CABG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CABG手术死亡危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分辨度和校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男性140例,女性58例,年龄40~84(66.36±9.29)岁.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给氧(氧流量>6 L/min),术后PaO2低于[102-(0.33×年龄)]mm 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低氧64例,低氧发生率32.3%,成功纠正低氧60例,余4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纠治率93.8%.术前、术中、术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术后胸腔积液、术后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血管病变根数、术后24h引流量、RBC输注量、术中液体入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前PaO2.多因素回归分析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后肺部感染(OR=10.906,95%CI3.082~38.592)、血管病变支数(OR=3.432,95%CI 1.552~7.590)、吸烟史(OR =2.385,95%CI 1.181~4.815)、糖尿病史(OR=2.542,95%CI1.253~5.157),预测强度依次递减(P<0.05).结论 充分认识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防治CABG术后低氧. 相似文献
8.
31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分析与探讨31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危险因素评价的特点,方法:1999年10月-2001年6月连续312例OPCAB手术,死亡7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没形式的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急症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机械通气时间依次是本组OPCAB手术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20.718,0.942,19.366,3.821,1.029,年龄,性别,二次手术,心肌梗死1周内属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危险因素不构成OPCAB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手术较cABG手术危险因素减少,体现出OPCAB手术良好的微创效果,但该结果尚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的综合评价验证。 相似文献
9.
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分析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病人的特点和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体外循环下完成的GABG病例1302例,分为存活组和院内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病死率为2.5%。与国外大组病例相比。本组病例年龄轻,女性病人少,合并陈旧心肌梗死和室壁瘤、吸烟病人和左主干病人多于国外组,但急诊和再次手术病人明显少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3例老年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等18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先行单因素筛选,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3例老年CABG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57(23.46%);单因素筛选8个可能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史、慢性肺病史、有瓣膜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术毕血红蛋白(Hb)、术中输液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慢性肺病史和体外循环时间是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而术毕Hb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吸烟史、糖尿病史、慢性肺病史和体外循环时间是CABG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而术毕Hb则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至2010-09间在我院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术前采集患者血样,以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应用PHQ-9抑郁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PHQ-9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终点,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CABG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与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收集234例CABG患者,共计232例完成了随访,另外2例为院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0.8±8.6)岁,其中女性比例为18.5% (43/232),CABG患者术前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 (42/232),术后1个月抑郁障碍者的发生率为14.7%( 34/232),患者6个月抑郁障碍者发生率为18.1% (42/232)高于前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抑郁障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20.9%:13.2%,P=0.197;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20.9%:17.5%,P=0.594).术后抑郁障碍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障碍者[术后1个月:(5.4±5.1)mg/L vs(3.0±2.9) mg/L,P<0.01;术后6个月:(4.9±4.7) mg/L vs(3.0±3.0)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术后1个月、6个月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调整,得出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影响CABG患者术后早中期抑郁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以及术前肾功能不全对OPCAB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5年1月到2006年7月完成330例OPCAB,根据术前肌苷清除率水平,153例合并有肾功能不全(A组),均为非透析依赖性肾功能不全;177例肾功能正常(B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以及早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在年龄[A组(69.3±6.2)岁,B组(59.1±8.2)岁,P<0.001]、女性比例[A组:52(34.0%),B组:30(16.9%),P<0.001]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肌苷清除率均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肌苷清除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使用桡动脉比例[A组31(20.3%),B组91(51.4%),P<0.001]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在术后早期疗效上,肾功能不全组输血量多于肾功能正常组[A组(355.6±337.9)ml;B组(227.7±321.5)ml;P<0.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其它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OPCAB不损害患者围手术期的肾功能,术前肾功能不全对OPCAB术后早期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功能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肌酐水平.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25枚),旁路移植术后72小时血清肌酐较基础测值明显下降[(153±22)μmol/L比(163±31)μmol/L,P<0.05].各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2±0.77)支,术后1例发生脑梗塞.平均随访(15±8)个月,各例血清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2例复发胸痛,其中1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无严重心脏事件生存率95.5%.结论: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增加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 32例射血分数小于 0 30的冠心病患者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选择性OPCAB 32例 ,全部经左心室造影测定射血分数在 0 1 6~ 0 30之间 ,平均 0 2 71± 0 0 35。合并心肌梗死史 2 7例 ,急性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 1 0例 ,不稳定心绞痛 2 5例。NYHA心功能Ⅱ级 1 3例 ,Ⅲ级 1 5例 ,Ⅳ级 4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 2例 ,双支病变 2例 ,三支病变 2 8例 ,左主干病变 1 0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0~ 6 9mm ,平均 57 3± 4 0mm。 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OPCAB手术 ,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6± 1 0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 8例 ,其中 1 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术后死亡 2例 ,分别于术后 8天死于心室颤动和术后 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有 2例术后出现左心功能衰竭 ,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 4例术后心室颤动 ,有 3例复苏成功。随访远期死亡 2例 ,死因为心功能衰竭 ,另有 3例慢性心功能不良。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功能良好。 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 ,而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的病人 15例。 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6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 (OPCABG)。 结果 :9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差 ;6例行OPCABG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围术期腹膜透析 4例 ,血液透析 2例 ,其中 1例行术中血液透析 ,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全组无术中死亡 ,1例术后第 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术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经过适当的术式选择及积极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 ,大多可以安全渡过肾功能衰竭关 ,接受CABG ,达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Chen Xin Xu Ming Jiang Yinshuo Sui Kaihu Qiu Zhibing Wang Liming Liu Peisheng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2006,7(2):104-107,72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owever,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CABG nowadays had experienced fail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研制的进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比较 ,OP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变化 ,术后心、脑、肺等常见并发症减少 ,死亡率低 ,ICU及总住院时间缩短 ,费用低 ,对高危患者更具安全性。是冠心病患者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