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腓骨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GR)技术建立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MT)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PCR-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或PCR直接测序等方法对32个确诊的CMT家系进行了PMP22、MPZ、Gx32等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21.9%的CMT家系患者有Gx32、MPZ和PMP2基因的突变。PCR-SSCP检测到10个家系有异常泳带,经PCR测序证实有5个为多态;另5个为与疾病相关的致病的点突变,即4个Gx32和1个MPZ基因的点突变。PCR-双酶切诊断了2个包含PMP22基因在内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CMT1A型家系。PCR-DGGE仅1个家系患者异常泳带,该结果也可经PCR-SSCR方法检出。结论 PCR-SSCP和PCR-双酶切可作为Gx32、MPZ、PMP22基因的点突变和CMT1A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初筛的方法,而PCR-DGGE方法用于Gx32基因的突变检测不理想,点突变应经DNA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2.
人胰腺腺癌中抗癌基因P53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SSCP分析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了16例胰腺腺癌的P53基因5-8外显子,结果发现37.5%有P53基因点突变,突变分布于外显子5-8,无特殊突变倾向点。6例有P53突变者,5例为1个等位基因突变,另1个等位基因丢失;1例同时含有突变型和隆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灵敏及准确的检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点突变方法,我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对20例G6PD变异型基因外显子2进行分析。发现有4例患者双链DNA中有一条链出现泳动变位,明显慢 于正常人及其他患者,用PCR直接测表明在cDNA第95位核苷酸发生碱基置换。结果说明SSCP技术检测点突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现行的突变检测方的行。作者还对PCR-SSCP的优点和所突变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Kras基因和HCV5′非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PCR循环测序法是将PCR扩增与核酸序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此技术原理,建立了以PCR扩增引物为测序引物,利用TaqDNA聚合酶、荧光标记的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直接进行PCR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人肺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和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HCV5′NTR)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肺癌组织中的Kras基因第1外显子第35位碱基发生点突变(GGT→GAT);属于高度保守区的HCV5′NTR存在基因变异。结论:PCR循环测序法具有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等特点,为基因突变的检测和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分析提供了一个快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灵敏及准确的检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点突变方法,我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技术(SSCP),对20例G6PD变异型基因外显子2进行分析。发现有4例患者双链DNA中有一条链出现泳动变位,明显慢于正常人及其他患者,用PCR直接侧序表明在cDNA第95位核苷酸发生碱基置换(T→C)。结果说明SSCP技术检测点突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现行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作者还对PCR-SSCP的优点和所检测突变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七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发病的分子机理。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双链DNA循环测序法,对7例TFM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B-H进行突变检测。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AR基因外显子E或G有错义突变,导致AR雄激素结合区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直接测序和多重PCR法,检测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K562细胞株,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用PCR-SSCP共筛查出5例CML中P16基因的异常,突变率为27.8%(5/18),对其中1例外显子2异常者经测序证实为第151密码子CCC→CGC的转换,导致Pro→Arg的错义突变;并检出1例MM中P16基因外显子3的异常;受检的ALL,AML,K562细胞株中,未检出突变。各病例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的缺失。本文探讨了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系统阳性的慢件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DNA,筛选出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e抗体(抗—HBe)阴性和HBeAg阴性/抗—HBe阳性各20份PCR阳性血清,分别用人工合成的HBV前C区基因寡核苷酸探针M0(无突变),M1(1点突变),M2(2点突变)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发现HBeAg阴性/抗—HBe附性慢性乙肝患含有17例(占85%)在1896位核苷酸发生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其中10例(占50%)发生2点突变。选突变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样证实点突变的存在。提示乙肝患含HBeAg阳性自然转换为抗—HBe阳性、并不一定是病毒复制减弱,而可能足HBVDNA前C区发生了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K-ras基因和HCV5‘非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PCR循环测序法是将PCR扩增与核酸序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此技术原理,建立以PCR扩增引物为测序引物,利用Taq DNA聚合酶,荧光标记的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直接进行PCR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PCR-SSCP,DNA测序,研究p16基因的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两个新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找中国人苯丙酮尿症(PKU)新的基因突变点,研究其对PKU致病的作用,藉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4区域。对发现的新突变,通过双链DNA循环测序方法加以确定。结果24例PKU样品中,7例电泳行为与正常对照有差异,分属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仅有1例,突变单链的两条带,一条位于正常单链的前方,一条滞后。测序结果显示突变发生在内含子4的5′受体位点(GT→AT);第二种类型较多见,突变单链的两条带均位于正常单链前方,测序结果显示突变发生在内含子3中,位于内含子3的3′端第11个核苷酸,为A→C取代。结论两种突变类型的第一种发生于切接位点,第二种为一多态性改变(突变频率为20%)。  相似文献   

12.
狄金明  张一楚  顾琴龙  陈蕾 《上海医学》2000,23(10):589-591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有肠癌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组织DNA提取后进行PCR-SSCP-银染分析,经测序确定点突变类型。结果 在TGF-βRⅡ的DNA709-718位点突变率为10%,表现为1A的缺失突变。突变率在近端明显高于远端。结论 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TGF-βRⅡ基因具有较低的突变率;近端结肠癌尤其是回盲部癌有较高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R-SSCP银染法检测基因点突变的准确性和检测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的点突变率。方法:建立a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36例卵巢上皮癌,12例卵巢上皮交界瘤和15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第5~9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aPCR-SSCP银染正常时出现2条带,突变时出现3条带;卵巢上皮癌p53基因突变率为30.6%;第5、6、7、8、9外显子分别为1、1、6、3、0例;突变率在临床各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卵巢上皮交界瘤仅1例p53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突变,良性卵巢瘤无1例发生突变。结论:aPCR-SSCP银染法检测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点突变准确率高,有助于区分卵巢上皮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个有明确母系遗传的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线粒体耳聋”家系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应用PCR、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线粒体DNA突变进行研究。结果:家系中全部患者和1个母系亲属存在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1555位点A-G的突变,家系中的正常后代和20个正常对照个体未发现突变。结论: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耳聋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5.
Rett综合征患者线粒体DNA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炬  戚豫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9):684-687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在Rett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outhern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直接测序结合错配PCR的方法,对15例Rett综合征患儿及其中14例的母亲的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的部分片段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儿及其中11例的母亲的线粒体DNA上,编码16SrRNA基因的2650-3000区域DNA突变,其中7例患儿及其中6例的母亲存在2835位点的点突变(C-T),30例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有此点突变。结论线粒体DNA在Rett综合征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胰腺癌患者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不对称PCR-SSCP技术检测胰腺癌患者P53基因在5,6,7和8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它与传统的PCR-SSCP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双链DNA不完全变性或非特异扩增造成的解读困难和错误判读,而且应用一对引物中不同当量的2个引物配成的反应混合物Mix1和Mix2,对标本进行两次检验,可以两次判定结果,进一步增加了实验的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CR-SSCP银染法检测基因点突变的准确性和检测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的点突变率。方法:建立a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36例卵巢上皮癌,12例卵巢上皮交界瘤和15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p53基因第5 ̄9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aPCR-SSCP银染正常时出现2条带,突变时出现3条带,卵巢上皮癌p53基因突变率为30.6%;第5、6、7、8、9外显子分别为1、1、6、3、0例,突变率在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从厦门同安肝癌高发区所建的裸鼠移植瘤(HHC,HHC15)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方法 从两移瘤提取的总DNA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测序,如PCR方法扩增p53基因部分第7外显子,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法,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激光荧光DNA测序等。结果 HHC4细胞DNA有p53基因第250密码子(C→A)的突变;HHC15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G→T)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用PCR突变技术克隆艾滋病病毒蛋白酶基因||[阎小君,苏成芝,吉昌华.中国病毒学,1993;8:154~159]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用于PCR技术的突变引物HIV-1Pr1和HIV-1Pr2,分别在两引物中设计了两个突变点,使突变后基因含有EcoRI...  相似文献   

20.
MTS1是Kamb在199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很多类型肿瘤中经常出现MTS1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或突变。本文利用PCR方法研究了MTS1基因第2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纯合性缺失情况,24例标本中发现2例缺失。用PCR-SSCP并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了24例原发性胃癌标本中MTS1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只发现1例突变,此结果提示胃癌中MTS1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