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包括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和IκB激酶(IKK)。其中,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物质代谢等多种生物进程。IKK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能使多种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NF—κB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NF-κB表达及i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NF—κB表达及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褪黑素处理组(Mel)3组.分别检测标本中NF—κB表达和iNOS含量。结果S组无NF-κB阳性表达;I/R组和Mel组经历单纯的肝脏缺血后,NF—κB的表达与S组无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表达增加,并均于6h时点处达到各自峰值,Mel组于再灌注后各相应时点NF—κB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R组(P〈0.01)。再灌注后0~1h,3组iNOS活力无差异(P〉0.05),此后,I/R组iNOS活力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较S组显著上升(P〈0.01),其高峰亦在9h时点处出现,Mel组再灌注1h后各时点iNOS活力均较I/R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下调肝脏I/R过程中NF—κB的表达,抑制iNOS的活力,发挥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1 NF~κB概述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首先是由Sen和Baltimore于1986年报道,NF-κB是一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由NF—κB/Rel蛋白家族成员NF—κB1(p50,其前体p105),NF-κB2(p52,前体p100),RelA(p65),RelB和C—Rel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组成,不同的NF—κB/Rel蛋白双双结合形成不同的NF—κB,以p50/p65发现最早,分布和作用最广泛,是通常所说的NF-κB。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细胞中的NF—κB与其抑制因子(IκB)蛋白家族成员(包括bcBα,IκBβ,IβBγ和BcL-3等,其中M3a是最重要的NF-κB活性调控成员)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哺乳动物中,核转录因子NF—κB家族包括五个成员:NF—κB1(p105/p50),NF—κB2(p100/p52),RelA(p65),RelB,and c—Rel。它们调控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IKK(IκB激酶)是一个蛋白激酶复合体,属于丝/苏氨酸激酶,在核转录因子的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部刺激因子通过激活IκB激酶(IKK),引起核转录因子的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泛素化和降解,从而使核转录因子活化,进入细胞核内,调节相应基因的转录。此外,有很多研究也表明,IKK的组成性活化和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密切关系。目前已经发现并克隆出了细胞因子诱导的IKK复合体的四个主要组分:IKKα、IKKβ、IKKγ和IKAP。本文综述了IKK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拮抗β淀粉样蛋白25—35(Ap25-35)毒性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为靶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AB25-35造模浓度、时间以及Ost预处理最适宜浓度的选择。经Aβ25-35和Ost干预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重标记的NF—κB与其抑制蛋白(IKBot)在细胞内的激活程度,结合形态学观察分析Ost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Ost可拮抗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尤其以低浓度(0.01-1μmol/L)为佳,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呈减弱趋势。40μmol/L的Aβ25-35作用于As24h可过度活化NF—κB的表达(P〈0.01),激活IκBα发生磷酸化及降解(P〈0.01)。低浓度的Ost可显著抑制NF—κB的过度活化(P〈0.01),上调细胞核内IκBα的表达(P〈0.01)。【结论】Ost抑制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延缓A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可能与NF—κB活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意义。方法:肾毒血清肾炎应用兔抗鼠肾小球基膜肾毒血清制备。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Western blot检测。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采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肾组织中IL-8表达,并分析其与NF—κB活化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肾组织中IL-8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显著增强,p65由胞质转移至咆核.咆质内IκBα和IκBβ降解明显增加;NF-κB活化与IL-8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IκB信号通路介导小球肾炎肾组织中IL-8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 tetrandrine, Tet)对去氧胆酸钠 tetrandrine, Tet) ( sodium deoxycholate, SDOC )诱发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Tet防治胆盐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采用MTY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亚单位P65生成量和核易位;另外,提取核蛋白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SDOC可以直接导致胰腺细胞损伤,呈时间依赖性。Tet可以减轻SDOC所致的细胞损伤,Tet可以抑制SDOC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内NF—κB活化。结论Tet可以抑制SDOC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内NF—κB活化,从而发挥对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IL-1β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和IL—1β,而不表达IL-1αmRNA,AngⅡ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NF—κB特异性抑制剂2-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ngⅡ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质内IκBα和IκBα的降解。结论:Ang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聪 《中原医刊》2009,(9):16-1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对柔红霉素(DNR)诱导K562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K562细胞的NF—κB活化,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DNR同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和NF—κB活化的作用;DXM50μg/L能显著抑制DNR诱导的K562细胞的NF—κB活化和增强DNR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NF—κB活化抑制率为20.17%(P〈0.01),细胞凋亡增强率为25.44%(P〈0.01)。结论DNR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 p65活化;DXM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20的泛素修饰抑制NF—κB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NF—κB的失控能介导肿瘤和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锌指蛋白A20在内的几种蛋白质紧密的控制着它的活化。近来A20针对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多种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NF—κB的活化的下调机制的研究取得进展。在TNF—α途径:A20发挥两个相对的活性,相继的TNF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的去泛素化和泛素化,从而靶向蛋白酶体导致RIP降解,抑制了抑制性κB激酶(IKK)的活化,从而终止了TNF诱导的NF—κB的活化;在TLR途径:A20通过其N末端卵巢肿瘤(OTU)域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去除泛素链,从而终止了TLR诱导的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ulsineui-Brierley法建立大鼠I/R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1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0、2、4、6、8、10、12h组,于在脑组织臂旁核、室旁核、杏仁核、蓝斑所在部位作冠状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脑I/R2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I/R8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核碎裂、消失,间隙增宽,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局部溶解、液化性坏死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脑组织不同部位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R2、4、6、8、10、12h组NOS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NOS表达于8h时达高峰,8~12h呈下降趋势。NF-κB表达于0~8h呈上升趋势,8~12h较稳定。结论:NOS、NF-κB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氧化氮(NO)在调控中起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与肾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肾癌细胞系786—0的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ICC、ISH、Westernblot和EMSA技术检测15例肾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NF—κB信号分子IKKα/β、IκBα、p65和ICAM-1的表达和NF—KBDNA结合活性;As2O3处理肾癌786—0细胞后NF—κB信号分子蛋白表达、p65mRNA表达和NF—κBDNA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肾癌组织中NF—κB 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B和ICAM-1蛋白表达量升高(R〈0.01),但IKB仅蛋白明显降低(P〈0.01);经2μmol/L浓度As2O3处理786-0细胞72h后,p65mRNA含量、NF—κB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β、IκBα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结论:NF—κB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β和ICAM-1蛋白增加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2μmol/L以上浓度As2O3可以全面抑制786—0细胞中p65、IKKα/β、IκBα和ICAM-1蛋白和p65mRNA的表达,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可能是As2O3抑制786—0细胞增殖的另一种机制,NF-κB有可能成为抗肾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一种机制复杂的级联反应性疾病,在其机制中炎症反应最为关键。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 B,NF—κB)信号通路作为炎症反应的主要环节,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及下游基因表达启动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目前研究显示,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对CIRI具有保护作用,为明确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中的作用机理,就近年来NF-κB信号通路在CIRI后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方面可能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初治与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培养初治与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将两组病人细胞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中加NF—κB抑制剂PDTC(终浓度为50μmol/L),对照组中不加PDTC直接培养。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活化水平。结果难治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NF—κB活化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试验组细胞的NF—κB活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F—κB活性水平增高可能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有关,PDTC能明显抑制NF—κB活化,因此可以考虑以NF—κB为治疗靶点以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茂 《广西医学》2009,31(11):1708-1710
细胞核因子κB又称κ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gene binding,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具有多向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参与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其活性受到一个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的抑制。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NF—κB能介导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在肝脏疾病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核因子κB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IκBα降解和NF-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KB(NF—KB)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分别用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内皮细胞。采用Westem印迹法检测血清刺激30、60、90、120min后内皮细胞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血清刺激30、60、120、240min后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IκBα发生明显降解,刺激后60min达高峰,2h后表达逐渐升高;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NF-κB活性迅速升高,30~60min达高峰,2h后逐渐回复基础状态。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内皮细胞IκBα降解、NF-κB活化。结论 烧伤血清可诱导内皮细胞IκBα降解,活化NF—κB,从而在烧伤后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三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NF—κB活性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NF—κB活性和IL-6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NF—κB活性和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在SIRS组大鼠中NF—B活性和IL-6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肾炎(CN)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IκBα系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PC-1)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C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κB亚基P65及其抑制性亚基IκBα单抗为抗体,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N肾组织NF-κB P65/IκBα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与肾小球内MCP-1蛋白表达,肾脏病理改变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CN肾小球中NF-κB P65与MCP-1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而IκBα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以增殖性肾炎(MsPGN)为最显著(P<0.01),CN肾小球NF-κB,MCP-1阳性细胞数与肾小球IκBα阳性细胞数呈负相关,而与肾脏病理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C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