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可产生全身性变化,包括免疫系统及垂体腺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本文报导二例垂体功能低下,伴鞍上发展的鞍内肿块引起视交叉受压.此二例均与妊娠有关,且均诊断为垂体腺瘤而施行了手术,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例一,女,33岁,妊娠8个月.因左颞上象限进行性视力减退4周就诊.视野检查双颞上四分之一盲,左颞较甚,神经系检查正常.催乳素6ng/ml(正常妊娠期高于200ng/ml).蝶鞍断层示朝蝶鞍扩大,鞍底显著变薄,鞍背疏松.CT显示一圆形鞍内包块向鞍上生长入鞍上池和三脑室下部.分娩后,视野稍改善,但多次测定血清催乳素及空腹皮质激素浓度仍低于正常.CT检查同前.双侧颈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正常.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指数及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均正常.经蝶窦垂体手术探查发现其内有一坚硬、灰白色肿块,冰冻切片不能作出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垂体生长激素大腺瘤和无功能大腺瘤的生长特点来比较它们不同的生长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无功能大腺瘤和18例生长激素大腺瘤(微腺瘤和二次手术者除外),采用术前MRI评估两者的生长模式特点.结果 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和生长激素大腺瘤的最大肿瘤直径分别为34 mm和26 mm.无功能大腺瘤从垂体窝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9例(45.2%),蝶鞍上侵犯37例(88.1%),海绵窦侵犯14例(33.3%).生长激素大腺瘤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4例(77.8%),蝶鞍上侵犯4例(22.2%),海绵窦侵犯2例(11.1%).与生长激素大腺瘤相比,无功能大腺瘤更倾向于蝶鞍上侵犯(P<0.05)、海绵窦侵犯(P<0.05)和独立蝶鞍上侵犯(P<0.05);而生长激素大腺瘤则更易于向蝶鞍下生长(P<0.05)和独立蝶鞍下侵犯(P<0.05).结论 根据垂体腺瘤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来观察它们生长模式的本质区别.生长激素大腺瘤明显表现出优先突破鞍底向蝶鞍下生长的倾向,而无功能大腺瘤则倾向于突破鞍膈向蝶鞍上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区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下,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上,可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结论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垂体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Ⅱ型空蝶鞍的鞍膈薄弱,其病因与Ⅰ型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4例空蝶鞍综合征(ESS)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手术所见。依其临床症状,分为四型:(1) 头痛及内分泌紊乱型;(2) 视交叉压迫型;(3) 垂体腺瘤伴发空蝶鞍型;(4) 垂体瘤手术或放疗后继发空蝶鞍型。本症常见于中年肥胖妇女,但原发性空蝶鞍的形成机理尚未明确。据解剖学研究,本病患者的鞍膈开口多较正常人为大,因此,易使上方的鞍上池压入鞍内。本病在常规蝶鞍X线断层与血管造影中的改变均与垂体肿瘤相似,二者不易鉴别。过去常规依靠气脑造影确定诊 断。近来常采用脑CT扫描,显示一蝶鞍内低密度的蛛网膜疝囊影,可有助鉴别。本文同时对经蝶窦与经额入路的手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垂体腺瘤病人作为垂体腺瘤组,正常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人。运用CT扫描观察正常人垂体窝上口与垂体腺瘤病人蝶鞍的解剖特点,并分析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对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垂体窝上口倾斜角为(0.79°±11.69°),垂体腺瘤组为(-1.73°±12.42°)。该夹角在正常人可分为前倾型、水平型、后仰型。肿瘤最长径与垂体窝上口之间的夹角为(91.18°±10.24°)。垂体腺瘤根据蝶鞍形态学分型,囊袋型41例,炒锅型24例,直筒型13例,筛型22例。结论垂体腺瘤基本垂直于垂体窝上口生长,垂体窝上口倾斜角决定垂体腺瘤往鞍上生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血清催乳素的测定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日益重要.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以往所谓无功能垂体腺瘤事实上有垂体功能亢进,即催乳素分泌过多.这些高催乳素血症病人可用溴隐亭治疗,有时有可能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根据蝶鞍改变和血清催乳素增高可推断催乳素瘤的存在,但高催乳素血症也可见于非垂体腺瘤的鞍区肿瘤如颅咽管瘤和空蝶鞍综合征.本文对115例下视丘—垂体区病变采取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分析其在此区病变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临床资料〕 115例病人中,垂体腺瘤66例,其他下视丘—垂体区病变49例、垂体腺瘤66例中,膨胀性生长腺瘤50例(鞍内肿瘤28例,鞍上发展肿瘤22例),侵蚀性生长腺瘤15例,恶性垂体腺瘤1例.非腺瘤下视丘—鞍区病变49例中,脑膜瘤14例,颅  相似文献   

7.
儿童和青春期库欣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讨论20岁以下儿童和青春期库欣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男性11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15.2岁,平均病程2.1年,表现库欣综合征占91.2%,内分泌学检查符合库欣病占70.6%。CT阳性率57.1%。MRI阳性率70%,均行经蝶窦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垂体ACTH腺瘤28例。垂体增生4例,病理阴性2例。结果 随诊3个月至10年,垂体ACTH腺瘤的治愈缓解率89.3%。垂体增生和病理阴性的治疗有效率为50%。结论 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库欣病的最佳方法,当内分泌学检查符合库欣病但蝶鞍MRI未发现垂体腺瘤时,或者当蝶鞍MRI发现垂体腺瘤但内分泌学检查不符合库欣病时,应行经蝶窦垂体探查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进行三维影像重建,探讨肿瘤形态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直径大于10mm的垂体腺瘤58例,其中经鼻蝶窦入路手术52例,经翼点入路手术6例;根据患者术前MRI表现,对其向蝶鞍周围扩展的程度进行分级,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及形态分类.结果 所有患者均重建了肿瘤、颈内动脉及脑组织结构.垂体腺瘤三维模型分为鞍内型(13.8%)、鞍上型(20.7%)、鞍下型(17.2%)和分叶型(48.3%).鞍内型腺瘤均为功能型,而鞍上型、鞍下型、分叶型腺瘤中,功能型分别占75%、60%和60.7%.不同形态的肿瘤,其间质地、囊变、鞍底硬脑膜是否存在侵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重建的垂体大腺瘤三维模型,能简单、直观地反映肿瘤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三维模型半数呈分叶状,腺瘤形态与其质地、囊变及侵袭性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鞍内脑膜瘤     
本文报告两例罕见的鞍内脑膜瘤,并对其与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例1,女,64岁,表现为TIA发作.神检和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头颅平片和蝶鞍体层摄片,见鞍内钙化影和鞍底骨质轻度变薄.CT扫描经增强  相似文献   

10.
鞍内脑膜瘤     
作者报告2例罕见的鞍内鞍隔下脑膜瘤.例1、64岁妇女,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学检查、眼科检查和内分泌试验均正常。颅骨平片和蝶鞍断层显示鞍底轻度变薄,伴鞍内钙化。CT增强扫描显示一均匀的鞍内和鞍上占位。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鞍内肿瘤染色伴小的鞍上侵犯。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证实鞍内和鞍上的病变。经右额下入路手术,发现鞍内肿瘤,推移鞍隔。视神经较长,视交叉后置可能是无视野缺损的原因。活检诊断为脑膜瘤。为保护垂体腺,手术仅作部分切除。术后无特殊,18个月后仍无临床变化。例2、男性,56岁,因视野缺损和垂体功能衰  相似文献   

11.
鞍内动脉瘤常可酷似垂体腺瘤,而也可偶见垂体腺瘤同时并发鞍内动脉瘤.作者遇1例垂体瘤并发动脉瘤病例,并首次进行了尸检及病理学检查.病例报告:56岁男性,患有糖尿病,因持续癫痫大发作、神志不清入急诊室.9年前先后作动脉瘤修补术和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本次入院后第6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尸检:大体所见为蝶鞍扩大并充满淡黄色、部分坏死的垂体瘤;具有广泛、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颅底软脑膜最为明显;脑底部颈内动脉之间有一巨大肿块,与下面脑实质紧密粘连.脑冠状切面见肿块为一个巨大、多房性动脉瘤,部分充满凝血块,动脉瘤起源于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并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垂体泌乳素瘤84例。其中71例女病人表现为月经紊乱、溢乳及不育症,13例男病人表现为性功能减退、乳腺肥大,仅少数有溢乳。75例进行了血清泌乳素检查。全部病人通过蝶鞍X线断层与头部CT检查,结合手术所见肿瘤在蝶鞍内外生长的情况,依Hardy氏法进行分类。49例有视觉损害者,71.4%肿瘤侵入鞍上池,22.4%压迫第三脑室前下部。35例无视觉损害者,88.5%瘤块局限于鞍膈下方。除2例因鞍上瘤块较大采用经额入路外,余82例均经蝶窦进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无1例死亡。1例因脑脊液漏及另1例因瘤床出血而再次手术。31例出现暂时性尿崩。有视觉损害者多于术后数日内好转,无一例加重。70例合并进行放疗。随访3个月~4.2年,仅2例因复发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无复发症状。约60%病人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且术后血清泌乳素下降。文中结合本病的诊断、手术治疗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6月施行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结果 220例患者中无功能性腺瘤143例,功能性腺瘤77例;微腺瘤41例,大腺瘤147例,巨大腺瘤3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4.55%(98/220),其中鼻内并发症34例(15.45%),蝶窦并发症4例(1.82%),鞍内并发症25例(11.36%),鞍上及鞍旁并发症8例(3.64%),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7例(12.27%).共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1.82%,死亡原因为鞍卜继发性出血.结论 大多数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均发生于单鼻孔直接经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开展早期,提示直接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临床经验和治疗策略正确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神经影像学检查设备的进步和内分泌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检出率逐渐增高。有报道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已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0%~25%。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不仅是垂体腺瘤的重要诊断依据,也是判断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的标准,因此十分重要。1垂体腺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颅X-线平片、蝶鞍多轨迹断层像、蝶鞍区CT和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目前已很少使用气脑造影、脑室造影和脑血管造影。1.1 头颅X-线平片主要了解蝶鞍区骨质变化情况。在垂体腺瘤病人中,蝶鞍可呈球形扩大;鞍底变薄、下移、倾斜或双…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比较罕见,常被误诊为原发于正常垂体附近垂体腺瘤的直接生长蔓延。我们报道1例鞍上异位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性腺瘤,其导致了库欣综合征。回顾以往关于异位垂体腺瘤的报道,对其各种临床表现进行了列表说明。此例病人为11岁男孩,出现了库欣综合征常见的多毛症、水牛背和不能解释的体重增加。实验室检查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血清氢化可的松水平未被地塞米松抑制。MRI示侵犯鞍上的垂体腺瘤。首次经蝶手术未能成功全切肿瘤,二次手术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发现单纯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与鞍内结构无任何联…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 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 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Ⅴ级。在治疗上,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全切困难,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影响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MicroRNAs ( miRNAs)、肿瘤细胞黏附性相关因子、增殖因子、基因突变、垂体瘤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等。目前为止,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机理仍处于研究中,其中侵袭性相关生物学标志物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异位垂体腺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异位垂体腺瘤发生于蝶鞍以外的异位垂体组织,它常独立存在,与鞍内垂体腺无关。迄今为止,文献中已有40多例异位垂体腺瘤的报道。本文报道2例发生于蝶窦与斜坡内的异位垂体腺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女,44岁。15年前闭经、泌乳。近3个月出现头痛。鼻塞,偶有脓涕,间断性感觉鼻根部不适。查体见皮肤苍白细  相似文献   

18.
颅骨平片上显示蝶鞍扩大,临床上通常怀疑为鞍内肿瘤,有时气脑造影看不到肿块,而显示气体位于鞍内,此种情况在过去文献上曾有不同的命名,如鞍内蛛网膜憩室、鞍内囊肿、鞍内脑池、鞍内蛛网膜疝、鞍隔缺损、空蝶鞍综合征等.空蝶鞍综合征的命名最早见于解剖学文献,1962年Colby和Kearns描述了一例鞍内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因复发性视力障碍而行手术探查,结果未发现肿瘤,故称之为空蝶鞍综合征,1968年Kaufman和Lee等分别以空蝶鞍综合征为命名报告了临床病例,自此以后,  相似文献   

19.
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经蝶窦施行垂体手术已引人注目,特别是最近的放射免疫测定,以各种激发试验为中心的内分泌诊断学,精细的 X 线多体层照相术,高分辨力 CT 的运用,以及神经放射学的惊人进步,使多数垂体微腺瘤能被发现;另一方面,在手术前后通过内分泌学检查,手术标本经电镜及酶抗体法的免疫组织学检查,使得柯兴氏病、溢乳闭经等病理也逐步得以阐明。垂体腺瘤的分期福岛考德根据 CT 图像和其他神经放射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将垂体腺瘤分为5期:Ⅰ期:微腺瘤。Ia:蝶鞍正常,肿瘤为  相似文献   

20.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经蝶窦显微手术证实为垂体脓肿7例,3例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4例诊断为其它鞍区病变。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8岁,平均病程2.3年。临床症状尿崩症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头痛3例,视力视野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手术中彻底清除脓肿,放置碘仿纱条引流。结果:随诊3个月~6年,影像学检查脓肿征象均消失。3例头痛、2例视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缓解;3例尿崩症、2例垂体功能低下改善,1例术后2年复发。结论:若鞍区病变不大,但引起较严重的蝶鞍骨质破坏,表现为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时,应首先考虑垂体脓肿。及时手术探查,彻底清除脓肿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