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周某某 ,男 ,4 5岁 ,飞行员 ,1996年 12月 12日急诊入院 ,住院号 383987。因感冒畏寒高烧头痛 ,5、6日不愈来求治 ,次日即发生排尿困难 ,随予留置导尿 ,以后病情逐日加重 ,至神识昏迷而病危 ,经中西医抢救11次 ,使病症得以控制 ,但仍排尿困难或有尿意无力排出。检查 :体温、脉搏、血压值均正常 ;化验 :脑脊液生化 ;糖 2 .7mmol/ L,蛋白 0 .4 4 g/ L ,氯化物 12 5mmol/ L ,脑脊液常规 :颜色无色 ,透明度透明 ,潘台仅反应 ,细胞计数 38个 / mm3 ,单核 90 % ,多核 10 %。尿常规 :尿脓细胞血细胞 10— 12 / HP,余项正常范围。舌质淡红 ,…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7月。以"发热伴皮疹3d"为代主诉于2017年5月2日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诊治。3d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伴双手足、臀部及口腔散在红色小皮疹,皮疹轻度瘙痒,无呃逆、呕吐,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惊战、四肢抖动、抽搐等情况。在当地乡镇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7.24×10~9/L,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9×10~(12)/L,血小板33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9.30%,淋巴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92年7月~9月间用自拟清暑汤治疗儿童夏季高热1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在院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为2~7岁,平均4岁。发热时间最长者2天,最短者4小时,平均发热时间为16小时。体温在39.2℃~40.5℃之间,所有患儿均查自计分:WBC 4.2×10~9/L~10.8×10~9/L之间,N 0.40~0.72.L 0.25~0.58。其中10例患儿入院前使用过柴胡注射液、热可平及复方氨基比林等退热剂,7例在用本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 1998年 7月~ 1999年 7月收治 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顽固性呃逆及低血钙患儿 ,经补充钙剂后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15例患儿中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2~ 10天 ,生后大多在 3天后出现呃逆 ,呃逆出现持续时间 12~ 2 4小时以上 ,经解痉、镇静剂等药物治疗后均无缓解 ,在出现呃逆 12~ 2 4小时后测血钙发现患儿血钙均低于 2 .1mmol/ L,故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 4~ 6 m L后 ,结果患儿呃逆迅速控制或减轻 ,控制发作时间为 10分钟~ 2 4小时。根据低钙程度和疗效继续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 ,每日 1次 ,控制发作 2天后血钙恢复正常 ,在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脑脊液、影像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7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头颅CT检查48例,正常18例,异常30例.头颅MRI检查28例,正常5例,异常23例.脑脊液压力〉200mmH2O68例;白细胞:正常11例、(11~99)×10^6/L32例、(100~499)×10^6/L28例、(500~1000)×10^6/L5例;葡萄糖〈1.5mmol/L21例、1.5~2.5mmol/L32例、≥2.5mmol/L23例;氯化物86~100mmol/L8例、101~119mmol/L59例、≥120mmol/L9例;蛋白质0.45~1.0g/L23例、1.1~3.0 g/L38例、3.1~5.0g/L 8例、≥5.1 g/L7例.结论: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以及试验性治疗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庄泽澄 《中医杂志》2002,43(6):470-470
患者,女,17岁,学生。2001年10月18日傍晚觉头痛,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当天夜晚发热达39.3℃,头痛欲裂,周身酸痛,呕吐3次,遂到某医院诊治。当时查体:瞳孔等大,两眼底有渗出,项强,布氏颈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5×10~9/L,淋巴0.62。脑脊液外观正常,压力稍高,细胞数1.2×10~6/L,其中淋巴细胞占89%;蛋白质0.55g/L,糖3.2mmol/L,氯化物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患儿 ,男 ,2岁 ,因误服高碘酸钠于 2 0 0 3年 6月 19日中午 12 :0 0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查体 :T 37℃ ,P 12 0次 /min ,R 4 0次 /min ,BP测不到 ,昏迷状态 ,尿少 ,为酱油色。WBC2 9.8× 10 9L-1,Hb 81g/L ,Plt 36 9× 10 9L-1;便常规WBC 5~8个 /HP ,RBC 0~ 3个 /HP ;尿常规胆红素 ( ) ,红细胞 ( ) ,葡萄糖 ( ) ;肝肾功能送检 2次 ,均溶血 ,肌酐 36 6 μmol/L ,BUN 2 8.7mmol/L ,K 2 .3mmol/L。遂行血液透析治疗。2 护理体会2 1 透析器及管路选择 因患儿年龄小 ,故选择面积小的透析器及管路 ,本例采用F4聚砜…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洛美沙星致肾功能损害加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75岁 ,2 0 0 2年 7月 2日初诊。患者 2 0 0 2年 6月14日在某医院因反复咳嗽年余 ,胸片提示 :支气管炎 ;肾功能检查 :肌酐 119μmol/L(参考范围 70~ 10 6 μmol/L) ,尿素氮6 .2 0mmol/L(参考范围 1.8~ 7.1mmol/L) ,尿酸 2 4 1μmol/L(参考范围 90~ 36 0 μmol/L) ;彩超示 :双肾皮质回声改变。配服洛美沙星胶囊 0 .2g/次 3次 /d× 6d及肾衰宁冲剂。服药后于 2 0 0 2年 6月 2 2日复查肾功能 :肌酐 12 3μmol/L ,尿素氮6 5 0mmol/L ,尿酸 397.0 0 μmol/L ,而转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咳嗽痰少色白 ,痰尚能咯出 ,神…  相似文献   

9.
病情简介患者,女,45岁,江苏张家港市人,农民,住院号7549。因头昏、乏力、牙龈出血3月余于1972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从1972年7月即感头昏、牙痛,在乡医院拔牙时出血约250ml,此后即卧床不起,当地医院诊断贫血,经抗贫血治疗无好转而转至县医院住院。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92次/min,重度贫血貌,两颌下有蚕豆大小淋巴结共3枚,活动,无压痛。心率92次/min,节律齐,心尖区闻及II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部无异常,胸骨压痛阳性,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四肢皮肤有散在性瘀点。化验;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0.88×10~(12)/L,白细胞5.3×10~9/L,分叶核27%,原始加幼稚淋巴细胞73%,血小板60×10~9/L,72年10月30日骨髓象(72—159):有核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 刘某,女,71岁,离休干部,住院号:0130,因冠心病,继发性贫血于1989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脉搏68次/分,血压18/11.7kPa(135/88mmHg),心脏听诊正常;血常规:红细胞3.06×10~(12)/L(306万/mm~3),血红蛋白84g/L(8.4g/dl),胆固醇5.9mmol/L(227.9mg/dL),甘油三酯1.42mmol/L(125.8mg/dl),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劳损。入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0年5月~1993年11月,对60例腮腺炎并发脑炎的患儿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配合西药病毒唑及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经治120例腮脑患儿,均为住院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确诊.用随机配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均在发病72小时内人院.治疗组男30例,女30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12岁.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腮腺肿痛,伴发热,头痛,频吐,精神、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血白细胞3.1~15×10~9/L,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少量,细胞数50~500×10~6/L,单核0.60~0.80,糖和氯化物正常.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乙型脑炎1例救治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张某,男,4岁半,1981年8月13日入院。患儿发热2天,头剧痛,呕吐,抽风。地方医院怀凝是乙型脑炎而转入二十九医院传染科。患儿神志朦胧,面色灰白,重病容,被动体位不合作,抽风不止。检查:T 38.9C,P 120次/分,R 28次/分,BP 14/10kpa,心肺(-),瞳孔缩小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浅反射消失。巴氏征左(±),右十,克氏、布氏、查氏征均阳性。化验室检查:白总分13.2×10~9/L,中性0.81,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96kpa,细胞数40×10~6/L,糖5.5mmol/L,氯化物190mmol/L,培养(-)、血型“O”。诊断:乙型脑炎。治疗:抗菌素(青霉素钠160万/日),强心(西地兰),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镇静(复方冬眠灵),补液、脱水、给氧、降温、吸痰、特护。8月14日体温升至39.8℃,患儿进入深昏迷,痰浊阻塞呼吸道,呼吸极困难,抽搐更甚,缺氧发绀,呼吸曾暂停过。遂请外科予气管切开术,常规治疗并静脉推注环磷酰胺60mg。8月15日体温达40.4C,频抽不止,白细胞19×10~9/L,中性0.87,心衰,呼吸暂停2次,病情危殆,家长完全丧失治疗信心。下病危通知,请中医指导抢救。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31-1434
目的:探索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化疗和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常规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KPS体力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6.00%)、KPS体力改善率(84.00%)、治疗总有效率(98.00%)、血小板(213.61±13.58)×10~9/L、血红蛋白(123.56±5.48)、白细胞(6.23±1.25)×10~9/L、CD4~+/CD8~+水平值(1.98±0.56)g/L、CD8~+水平值(29.47±6.35)%、CD4~+水平值(42.36±3.58)%、CD3~+水平值(65.47±5.6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26.00%)、KPS体力改善率(60.00%)、治疗总有效率(66.00%)、血小板(156.35±10.32)×10~9/L、血红蛋白(102.36±5.36)、白细胞(3.54±1.36)×10~9/L、CD4~+/CD8~+水平值(1.02±0.69)g/L、CD8~+水平值(27.45±2.69)%、CD4~+水平值(36.25±4.58)%、CD3~+水平值(60.36±4.89)%(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郝友泉 《四川中医》1993,11(5):34-35
白×,男,18岁,住院号:68713。因高烧、头痛5天,昏迷抽搐1天,于1991年7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40.2℃,血压16/10.7KPa,面色焮红,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均消失,鼻燥乏律,齿燥如死骨,颈有抵抗感,两肺无异常,心率120次/分,律整,肝脾未触及,神经反射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腱反射消失。舌红乏津,无苔,脉洪数。脑脊液检查:清晰,蛋白质定性试验(+),细胞数0.1×10~9/L,糖2.4mmol/L,血常规:白细胞11.4×10~9/L,N0.80,L0.20。脑电图示中度异常。诊断为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32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糖尿病病程2~15年,糖尿病足病程1~6月;并发下肢大血管病变16例(50%),周围神经病变14例(44%),冠心病13例(41%),脑梗死6例(19%);糖尿病足分级: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例,1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8例,2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17例,3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4例,4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2例;平均白细胞9·67×109/L,胆固醇4·58 mmol/L,三酰甘油1·27 mmol/L,血糖15·39 m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与脑脊液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80例,分为三组:健康组、观察组(白细胞数>10×109/L)和对照组(白细胞数≤10×109/L)各60例,依次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分析研究.结果: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92%,脑脊液异常率49.8%,头颅CT异常率14.6%.进行脑脊液分析的患者中,健康组中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改变者占67.5%.观察组中脑膜受累症状明显(58.9%)51/60,头痛的出现率为(89.9%)58/60,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脊液检查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间,预防性应用花生衣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40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年龄34~75岁,化疗前WBC 4×10~9/L,Hb≥90g/L,Plt≥100×109/L,无明显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无血液系统疾病,体力状况(PS)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第1周期(对照周期)化疗血小板最低值≤75×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血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102例危重患儿和70例轻症患儿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血糖>6.67mmol/L者65例(占63.7%),单器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血糖浓度分别为(9.17±3.55)mmol/L、(14.26±6.59)mmol/L,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10mmol/L组,病死率8%;血糖10~15mmol/L组,病死率23.81%;血糖>15mmol/L组,病死率73.68%,3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儿刘××,男,2岁,住院号13746。因"腹泻两天"在当地乡医院就医,给予针刺中脘、天枢(双)、长强治疗一次,其后渐出现阵发性哭闹、拒食、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病情进行性加重,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9.3℃、脉搏115次/min,呼吸26次/min,发育正常,重病容,神志清,烦躁不安,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未见紫癜及出血点,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腹部触诊不满意,拒按,叩诊鼓音,听诊可闻气过水声。肛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81%,淋巴19%;血小板180×10~9/L;出血时间1.5min,凝血时间2 min。腹部透视:中下腹部可见阶梯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69-171
目的:观察研究血康联合羟基脲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室收治疗的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基础上加用血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应用羟基脲片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别为(100.9±20.7×109/L、83.7±11.0 g/L、108.5±10.0×10~9/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3±22.6×10~9/L、86.4±11.3 g/L、99.7±9.3×109/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性中幼粒细胞和中性晚幼粒细胞水平分别为(4.86±2.14、3.87±2.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25±3.75、9.95±4.2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早期病死比例分别为(62.22%、22.22%、8.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11.11%、28.89%)。4观察组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氧自由基ROS水平为(48.72±5.72)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21.69±2.84)mmol/L。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康联合羟基脲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与单独应用羟基脲片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