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5例患者中 1例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复发 ,再行颌颈联合根治术。 4例行颌颈联合根治术 ,术后配合放疗治疗。结果  2例术后 1年局部复发 ,1例术后 1 5年局部复发 ,1例术后 9个月死于肺转移 ,1例随访 3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并尽可能施行根治性切除 ,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每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检查评价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情况和JOA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个月(3~40个月).20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8±1.0)分,末次随访时为(14.0±1.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优7例,良9例,有效4例,优良率为80%.术后3个月植骨均与上下正常椎体的终板和后壁融合,融合率为100%.术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和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充分、操作安全、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5例患者中1例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再行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行颌颈联合根治术,术后配合放疗治疗。结果:2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1.5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随访3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并尽可能施行根治性切除,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5年06月至2010年12月在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钛网笼及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病52例。切除1个椎体28例,2个椎体24例。结果 52例患者中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0个月。术后52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的8.3提高到术后的14.1分。结论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应用于椎体次全切除脊柱融合术可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凸,使固定节段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并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PET-CT显像资料,经临床随访证实后确定诊断效能。结果经随访证实的10例MFH术后PET-CT显像患者,局部肿瘤存活或复发灶4处,转移灶15处,分析得到18 F-FDG PET-CT显像在MFH术后局部肿瘤残存、复发及转移监测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6.6%、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100%。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MFH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冬  李明  杨笑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64-164
目的:对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人28例采用综合治疗,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根据病情对该组病例行根治性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并辅助以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后16例复发,占57%,术后出现远处转移7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61.5%,5年生存率为26.0%,10年生存率为4.5%。结论:对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手术治疗并辅助放疗和化疗,在延长病人寿命和降低远处转移率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期护理支持对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3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器械设备环境支持,术中配合支持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和栓塞的观察护理支持。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疼痛缓解或消失于术后6~72h。结论脊柱转移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期精心护理支持,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东风  张恩录  王瑞  谢延平 《河北医药》2011,33(17):2592-2593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结合微波诱导高温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的临床比较效果。方法微波组:胸椎转移性恶性肿瘤2例,腰椎转移瘤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症状。经后路行全椎板切除,经椎弓根微波天线插入椎体内,诱导高温灭活15—30min,灭活温度60~85℃,灭活过程中硬膜外冰盐水降温。相邻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多发性椎体转移瘤2例,腰椎体转移瘤2例。均腰背痛剧烈,无明显神经体征。行C臂机椎弓根定位,注入骨水泥。结果8例局部疼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100%。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四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不明显,1例D级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6~14个月,内固定无松脱及断裂,病变椎体无塌陷,1例腰椎PVP术后局部复发,1例胸椎微波治疗术后10个月内死于原发性胃癌。并发症:PVP术中局部均有不同程度憋胀、疼痛等。但均可耐受,术后可自行缓解。术中发生一过性下肢轻度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穿刺或注射骨水泥结束后恢复。无骨水泥渗漏至椎旁软组织或椎管,患者均未出现脊髓受压症状。2组患者均未有感染、肺栓塞、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结合微波高温疗法与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疼痛效果肯定,微波高温疗法能够去除病灶,减少复发,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效果与适应症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1968~1981年收治的41例骨巨细胞瘤,刮除植骨15例,5例复发(33%);肿瘤段大块切除、肢体重建木18例,1例复发(5.6%)。因此,手术的彻底性是减少复发的关键。良、恶性骨巨细胞瘤的区別,应根据病程长短、肿瘤生长速度、软组织肿块、X 线表现、手术发现及病理检查综合考虑。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鉴别复发病例的恶性度及复发后手术方法的选择。复发不等于恶变,如未出现转移,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如出现转移,即使病理分类为良性,临床亦应诊断为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稳定性重建的价值和重建方式的选择,提高对脊柱肿瘤稳定性的认识和稳定性的重建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瘤前路切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间植骨与椎体打固定术14例,椎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36例,人工椎体置换术7例;椎弓肿瘤切除后路Luque环固定术24例,Harrington棒与推板下节段钢丝固定21例,经根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7例。椎体与椎弓肿瘤后路切除Harrington棒与Luque环和推板下段钢丝固定各3例,前方椎间植骨,后方Harrington棒或CD棒固定术4例,平均随访5.3年,通过临床与影像学等检测脊柱重建的稳定性。结果:脊柱稳定性良好者108例(857%),其中无瘤生存37例,带瘤生存9例,死亡62例;稳定性丧失18例(14.3%),其中内固定器松动移位9例,内固定器折断7例,植骨块移位2例。结论: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性可缓解症状、增加活动、预防和改善瘫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前、后路手术用不同内固定器重建脊柱稳定性都各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前路手术推荐椎体钉和椎体钢板,后路手术推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和CD棒加节段钢丝。重建稳定性的丧失与肿瘤复发、内固定器选择不当、安放不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高度及侧弯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3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治疗为A组,3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为B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随访1年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脊髓神经恢复及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均满1年,平均14.5个月.术后5d,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后A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更明显.随访显示,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局部疼痛方面优于A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植骨融合、脊柱矫正度维持及局部疼痛方面较跨伤椎固定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短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名年龄在14~30个月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儿童进行了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儿为重度脊柱侧弯或者进展性先天性脊柱侧弯,且均有半椎体引起,侧弯矫形需要半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通过1次手术完成。所有患者接受12~48个月随访,分析X线片,测量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Cobb角,计算矫正率和丢失度数。结果侧凸矫正率为96.5%,无断棒拔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瘫痪症状,X线显示断端可见明显骨性愈合,凹侧骨柱形成,病变椎体与上下椎体融合。结论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1-2006年66例脊柱内固定术及滑脱复位术中应用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3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横突间植骨融合率86%。结论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避免神经根牵拉损伤,减少根动脉及椎外静脉丛的损伤,获得了较好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肿瘤9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5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4(Frankel分级)级,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恢复,1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骨二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钛网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JOA评分方法评价脊髓功能。结果45例患者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失访者。钛网植骨均在11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湿示JOA脊髓功能评分南术前平均6.8分上升至术后13.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钛网植骨均与上下椎体融合,可见骨小梁通过。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22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行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治疗,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6例Frankel A级患者4例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恢复至B级,B级6例恢复至C级,4例恢复至D级;C级4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椎间植骨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后凸角改变:术前(21°~45°)平均30.7°,术后(3°~15°)平均7.3°。结论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椎管减压,矫正畸形,缓解胸腰疼痛症状,稳定脊柱,创伤小于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筑川  张美心  田晓滨  李波  邱冰  彭智 《贵州医药》2004,28(12):1088-1090
椎体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是重建脊柱稳定性和恢复序列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相当病人存在植骨块吸收、塌陷、高度丢失、骨不连、骨块滑脱等并发症。另外植骨髂骨供骨区也存在很多并发症。我科于2002年2月至2004年5月在椎体切除后用钛网植骨支撑,替代传统骨块植骨,经临床165例应用观察,效果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的重建方法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185例,大段异体骨移植82例,骨水泥填充22例,灭活再植17例,自体腓骨移植1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7例。结果3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42例,均为肺部转移,其中2例合并肋骨转移,局部复发42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共84例,占23.6%。最终保肢率占77.4%。结论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其中优23例(占57.5%),良14例(占35%),中2例(占5%),差1例(占2.5%)。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佳,且无松动,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无复发病例。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对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有效,同时,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保障减压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预后质量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