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浅静脉环缩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恢复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阻止血液倒流的功能,治愈静脉曲张及合并症。方法 用5/0无损伤血管缝合线于管腔外环形缩窄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使其周经缩小1/3,再抽剥曲张浅静脉,结扎交通静脉。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慢性溃疡愈合,踝关节区域水肿消失,色素减退。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股静脉瓣膜带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何玲萍,孔令群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年来才被肯定的一种下肢静脉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肢体酸痛沉重、小腿下端色素沉着,严重者还伴有肢体肿胀,血栓性...  相似文献   

3.
下肢浅表静脉曲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静脉疾病,年轻时即可发病,中壮年发病率较高。大多数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下肢静脉疾病可以分为血流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大类。血流倒流性病变主要包括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血流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216条肢体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其中152条肢体行经皮Guo静脉插管造影,并对14条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正常瓣膜)肢体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202条肢体诊断为下肢静脉关闭不全,14条肢体诊断为单纯型大隐静脉曲张,其中,I型:深静脉瓣膜脱垂致瓣膜关闭不全26例;Ⅱ型:深浅静脉扩张致瓣膜相对关闭不全33例;Ⅲ型:瓣膜脱垂加股静脉扩张36例;Ⅳ型:先天性下肢深静瓣膜发育不全症4例;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瓣膜遭破坏39例。14条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完全正常,屏气时正常肢体股静脉第一对瓣膜、Guo静脉瓣膜同时关闭,足背伸屈运动时Guo静脉瓣膜开放程度显著大于股静脉第一对瓣膜(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全面反映疾病的病理本质,较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更确切。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造影诊断(附1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最佳造影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对123例下肢静脉病变行顺行造影、经皮穿刺Go静脉插管造影及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显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浅-深静脉交通支及浅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顺行造影显示,42例下肢原发生下肢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DVI)、13例单纯性浅静脉曲张,Go穿造影显示PDVI39条、单纯性浅静脉曲张4条;改良法显示PDVI36条,单纯性浅静脉曲线1条,此外,GO穿造影及改良法还分别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血液倒流及瓣膜功能损害。结论:改良法较单纯顺行及GO穿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静脉及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中占90%以上[1],是一种常见病。我们采用自体静脉片或大腿深筋膜环包股静脉瓣膜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共40例44条肢体,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左下肢26例,右下肢10例,双下肢4例,共44条肢体。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2岁。病程4~25年。16床表现主要为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踝部皮肤色素沉着伴溃疡15例,既往已行大隐静脉抽剥术5例。1.2静脉造影:顺行静脉造影提示下肢深静脉主干呈直管状扩张,失去瓣膜…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患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7例295条肢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88/167),进行了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尤其是静脉造影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小腿曲张静脉采用点状切口抽剥或激光治疗。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及浅静脉炎消失。随访1-14个月,无复发。结论 积极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对恢复患者体力劳动.减轻并发症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股浅静脉壁环缝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先行大隐静脉抽剥术,解剖股浅静脉,于第一对瓣膜下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股浅静脉壁。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明显缓解。结论:股浅静脉壁环缝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惊鸿  龚景庆  陈寅 《新医学》2003,34(11):695-695,701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123例(126条下肢)予以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治疗。结果:术后2年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下肢108条(85.7%),患肢色素变浅、溃疡无复发、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12条(9.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出现浅静脉曲张、肿胀,皮肤色素加深、溃疡形成6条(4.8%)。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29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在硬膜外麻醉下首先在股部做4cm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瓣窦环包),矫正静脉返流,同时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再由大隐静脉远端插入5F导管,光导纤维跟入,使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下肢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及其浅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结果 术后当天可自由活动,术后8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无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外修复处均无返流,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 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行、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通过股浅静脉环缩术治疗6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的患者,经过3月-3年的随访,全组病例静脉性跛行、疼痛和小腿酸胀感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小腿部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由此认为股浅静脉环缩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的一种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2.
改良深静脉瓣膜套戒术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逐步认识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深静脉瓣膜套戒术。我院自 1997年开展这一手术以来 ,已完成 72例 ,疗效满意 ,其中有 2例解剖股静脉困难 ,我们实施了变通的套戒术 ,取得了同样疗效。1 病例简介例 1,患者男性 ,6 5岁 ,久立后左下肢酸胀感 30年 ,左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 2 0余年。查∶心肺腹未见异常 ,左下肢沿大隐静脉走行浅静脉迂曲扩张 ,小腿内侧可见多个静脉曲张团块 ,最大面积约 10cm×10cm ,内踝处可见色素沉着。无皮肤破溃。左下肢逆行深静脉造影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III度 ,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运用超声检查临床疑下肢静脉病变42例,均作出有无深静脉血栓的明确诊断,其中检出26例28条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双侧2例;单侧24例,发生于左侧19例,右侧5例);2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例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2例静脉炎;7例除外下肢静脉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除外深静脉血栓者加站立位检查可观察静脉瓣功能,有助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在下肢静脉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3例共171例下肢静脉血管病变进行造影,其中顺行性造影98例计116条。单纯性一侧逆行造影45例计55条。结果:(1)浅静脉曲张39条。(2)浅静脉曲张伴交通这支瓣膜功能不全42条。(3)静脉曲张伴深静脉血栓23条。(4)静脉曲张伴深静脉伴功能不全65条。(5)先天性发育异常2条。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能明确地确定病变部位,显示血管病变的性质及深静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187例(196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183条肢体)术后随访7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随访率94.1%(176/187);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疗效良好160条,占随访肢体87.4%(160/183);术后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4条,占2.2%(4/183);轻度肿胀17条,占9.3%(17/183);溃疡复发2条,占8%(2/25)。结论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方法:54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结果:术后原有下肢肿胀(49例),色素沉着(36例)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2例(82条下肢),对其施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肢体症状缓解,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外科常见病 ,约占下肢静脉病的55.3 %[1]。常用的手术方法种类繁多。我们采用自体静脉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共2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39~63岁 ,平均46岁。左下肢10例 ,右下肢7例 ,双下肢3例 ,共23条下肢。病程5~22年。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 ,下肢肿胀8例 ,伴踝部皮肤色素沉着6例 ,伴下肢溃疡6例。2、静脉造影顺行造影法提示深静脉呈直管状 ,失去瓣膜所在位置所构成的竹节状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刘也  姜守忠  杨和强  刘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478-2478
笔者应用股静脉环缝术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以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下肢静脉的三大疾病,其中合并存在髂静脉病变的比例达21.8%[1];对于同时存在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复合手术(hybrid)来同期处理下肢深、浅静脉病变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即通过腔内治疗的方法来治疗髂静脉病变,再通过传统的手术方法解决下肢局部浅静脉或穿通支病变。本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对13例患者采用复合手术的方法进行处理,结合精心的护理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