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成年雄性家兔52只,分为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未经处理的正常家兔。三组动物饲养条件相同,分别在手术后1~40天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盐水组:手术后3~28天,甲状腺滤泡细胞的酶活性比空白组的低,手术后7~28天,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增大;溃疡组:手术后1~3天,滤泡细胞的各种变化与盐水组的相同,手术后7天,部分酶活性增高。手术后14~28天,溃疡组的AcP、SDH、G6PD、PO、ATP酶和AIP活性都比盐水组的高。滤泡细胞内PAS阳性的胶体小滴数量,也比盐水组的多,细胞较高,滤泡腔直径较小。手术后40天,两组动物的各项观察指标都恢复正常。本文结果提示,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细胞可能参与了抗疾患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2.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正常大鼠。在手术后1~28天分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盐水组:手术后2~21天,甲状腺滤泡细胞的AcP、AlP、α-GPD、SDH、G 6 PD和NsE的活性减弱,并且比空白组的低,手术后4~21天,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溃疡组:手术后2~21天的AlP活性比盐水组略高,但比空白组的稍有减弱,α-GPD、SDH和G6 PD活性都比盐水组高,与空白组的相同。NsE与盐水组的相似,在手术后4~21天,此酶活性有所减弱。手术后4~10天溃疡组的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手术后14天,滤泡细胞高度恢复正常,滤泡腔大小与空白组的相似。本实验结果与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细胞功能活性增强基本一致。从而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大鼠和家兔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可能都参与了胃溃疡修复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9只,体重180~220 g,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射入胃粘膜下层,造成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冰醋酸;空白组为正常大鼠。于手术后4~28天分批取材,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盐水组:手术后4~6天,甲状腺滤泡细胞变得扁平,顶部质膜光滑,微绒毛减少。胶体小滴、溶酶体和分泌颗粒的数目减少,粗面内质网和高尔  相似文献   

4.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5只,分溃疡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将0.01 ml冰醋酸注入动物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注入0.01ml生理盐水;空白组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3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在手术后2~28d,分7批取材,取出胰尾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盐水组:A细胞在手术后2~4 d,AlP活性减弱,5~Nase活性增强,10 d恢复;B细胞在手术后2~4 d,AcP及5-Nase活性增强,ATPase活性减弱,10 d基本恢复。溃疡组:A细胞在手术后2~4d酶活性变化与盐水组相同。手术后6d,AlP、ATPase、SDH、LDH、G-6-PD及α-GPD活性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增强,至手术后28 d恢复;B细胞在手术后21 d的变化与盐水组基本一致,但手术后4 d,AcP、5-Nase、SDH及LDH活性均减低,21 d恢复。本文实验结果提示,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胰岛A、B细胞共同参与了机体自然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对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家兔38只,分为胃溃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对照组分盐水对照组,即用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模拟手术;空白对照组,不做手术。手术后3~49天之内,分批取肾上腺,进行组织化学观察。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变化以束状带和网状带比较明显。在胃溃疡手术后早期,束状带和网状带充满嗜苏丹黑B脂类小滴,并充满用Schultz氏法显示的胆固醇小滴,随后,脂类和胆固醇小滴减少。抗坏血酸稍减少,随后稍增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稍增强。这些变化在胃溃疡手术后10天之内比较明显,14天开始恢复,18天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在盐水对照组于手术后早期,即出现束状带和网状带的脂类和胆固醇减少,抗坏血酸稍增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稍增强。以上变化在手术后3天比较明显,10天开始恢复,14天以后恢复正常。讨论了以上组织化学变化的意义,并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还存在内分泌调节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共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5只,分为3组:实验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将0.01 ml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空白组为未经处理的正常大鼠。在手术后2、4、6、10、14、21及28天的不同时间内,共分7批取材。取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3只,分为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手术后4、10,14、21及28天分批取材。用Sternberger PA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G和D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了细胞计数和统计学分析。本文结果表示,溃疡组G细胞数量在术后10至14天明显增多(P<0.01),21、28天趋于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有些G细胞排列成群,密集呈明显带状。正常时G细胞分布在幽门腺的中、下1/3处,而溃疡组可见有些G细胞分布在腺的上部。D细胞数量仅在术后10天增多(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可见G细胞和D细胞之间存在着形态上的接触。溃疡自愈期间,G/D细胞比值未见明显改变。本实验结果提示,胃窦粘膜局部G、D细胞的变化和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修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共用成年雄性大鼠40只,分为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将0.01ml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注入生理盐水0.01ml;空白组为未经处理的正常大鼠。三组动物于相同条件下饲养。术后6、10、14、21天分别取材,每批动物均包括溃疡组5只、盐水组3只和空白组2只。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分别显示胰岛A、B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多肽在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PP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的面数密度(NA)及平均灰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胃溃疡组大鼠胰岛PP细胞NA于溃疡第6d明显下降,平均灰度值升高(P<0.05);溃疡第10~28d,PP细胞NA升高、平均灰度值下降(P<0.05);尤以第10d最明显.胰岛PP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形态观察结果与同期图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胰岛PP细胞在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其细胞NA和平均灰度均发生改变.提示PP细胞参与了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溃疡4、6、10、14、21及28d分批处死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粘膜的5-HT细胞。在光镜下观察胃溃疡自愈过程中,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组5-HT细胞数密度在溃疡4~28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盐水组在第4d时亦出现增高趋势(P<0.0l),但第6d后基本恢复正常。与盐水组比较,溃疡组5-HT细胞的数密度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盐水组(P<0.0l)。因而提示:胃窦粘膜5-HT细胞参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 ,胰岛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trin ,G)和生长抑素细胞(somatostatin ,SSorD)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 结果 大部分G细胞免疫反应深浅不一 ;溃疡术后 4、10d ,胰岛G细胞面数密度增高 ,与正常或盐水组相比P <0 0 5。D细胞面数密度于 4d增加 ,P <0 0 5。 结论 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呈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 ;胰岛G细胞和D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调节的途径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3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0.78,细胞百分率为4.27±0.27。溃疡组G细胞标记指数在手术后4天比对照组降低,10天的比对照组增高;G细胞百分率在手术后4、6、和10天低于对照组,21天的则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其中21天的G细胞百分率与4或6天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溃疡组手术后6天的新生粘膜内出现G细胞,其数目随时间增加。6、10和21天的新生粘膜内可见少量~3H-TdR标记的G细胞。G细胞形状有多种,有的G细胞伸出突起,与幽门腺其他腺细胞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期间,G细胞可能与其他内分泌细胞共同参与了机体自然抗病活动。  相似文献   

13.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1 80~ 2 3 0 g) 3 8只。实验性胃溃疡组 (溃疡组 ) 1 9只 ,戊巴比妥钠 40mg·kg- 1ip注射麻醉 ,常规消毒 ,剖开腹腔 ,在胃前壁近胃窦处 ,注入 0 0 1mL冰醋酸至胃粘膜下层 ,造成实验性胃溃疡。对照组 (盐水组 )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大鼠40只,分为溃疡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在手术后6、10、14及21 d,分4批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Sternberger PAP法,分别显示胰高血糖素细胞(A细胞)和胰岛素细胞(B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胰岛A、B细胞的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分别计算A、B细胞所占百分数。正常大鼠A细胞所占比例为23.31±1.91%(X±SD),B细胞为73.15±4.01%;而溃疡组术后10 d,A细胞比例增高达42.67±5.59%,B细胞则为57.59±4.55%。经统计学处理,A细胞比例的增高与盐水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6、14 d,A细胞比例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1 d则基本恢复。本文结果提示,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胰岛A、B细胞共同参与了机体自然抗疾患的代谢活动,A细胞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实验性慢性胃溃疡大鼠为动物模型,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胃溃疡自愈过程中睾丸间质细胞内合成睾酮的关键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及睾酮的改变。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胃溃疡组。各组分别于术后4、6、10、14、21和28d测溃疡面积。取右侧睾丸恒冷箱切片,用四唑盐法显示间质细胞3βHSD,用半定量积分法评价其活性。左侧睾丸经4%多聚甲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胃癌发病与胃溃疡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大白鼠实验性胃溃疡进行组织病理学、~3H—TdR标记和粘液组化染色,观察了胃溃疡旁粘膜腺体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变化和粘液分泌状况,结果表明:大鼠胃粘膜形成溃疡之后溃疡旁胃腺细胞增生十分活跃,其机能和结构呈现各种异常。胃粘膜在机能上的肠化现象可先于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又各分为术后4天、6天、10天及28天组。取垂体,用Bouin液固定,制成石蜡切片,用Sternberger PAP法显示垂体远侧部的ACTH细胞。在光镜下,用点分析法测量各组ACTH细胞的面数密度和体积密度,以观察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用图像分析仪对6天溃疡组、6天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的ACTH细胞进行光密度测量,以观察细胞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性胃溃疡组术后4天ACTH细胞的数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6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术后10天,细胞数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刘桂香  苑普庆 《解剖学报》1995,26(1):91-95,T016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溃疡4、6、10、14、21及28d分批死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粘膜的5-HT细胞。在光镜下观察胃溃疡自愈过程中,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组5-HT细胞数密度在溃疡4~28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盐水组在第4d时亦出现增高趋势(P<0.01),但第6d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不同的甲状腺机能状态下,定量研究了大鼠胃溃疡愈合率的变化。大鼠摄取硫氧嘧啶(0.1%水溶液作饮水,饲养10天),引起实验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甲低组)。给予大鼠0.1%硫氧嘧啶的同时,给予甲状腺素(3μg/100g体重/日)10天,引起实验性甲状腺机能轻度亢进(甲轻亢组)。大鼠用过量甲状腺素(10μg/100g体重/日)10天,引起实验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不作任何处理。然后用少量冰醋酸注射入胃粘膜下层造成胃溃疡。各组动物继续给药10天后,测量胃溃疡面积和容积,并计算愈合率。实验结果表明:甲低组溃疡容积(7.71±0.52mm~3;对照组:5.5±0.78mm~3)和面积(8.29±0.90mm~2;对照组:4.39±0.73mm~2)都增大,溃疡容积愈合率(-30±9.4%)和面积愈合率(-50±2.1%)显著降低;甲轻亢组溃疡容积(4.75±0.88mm~3)和面积(4.05±0.93mm~2)都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溃疡容积愈合率(37±3.8%)和面积愈合率(49±3.2%)显著升高;甲亢组溃疡容积(4.88±0.90mm~3)和面积(5.16±0.74mm~2)与对照组的接近,溃疡容积愈合率(28±1.1%)和面积愈合率(10±1.9%)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提示:1.甲状腺素是胃溃疡愈合所必需的激素,甲低时胃溃疡愈合速度减慢;2.小剂量甲状腺素可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三叶因子(ITF)在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的表达及其与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下丘脑和血清及ITF的表达及含量变化,RT-PCR检测ITF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ITF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部。溃疡1d视上核和室旁核ITF积分吸光度略增高,2d、4d和6d逐渐升高,6d达高峰(P0.01),10~23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ITF的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相似;溃疡组ITF/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吸光度比值在溃疡2~23d均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胃溃疡自愈期间可能通过下丘脑和血清ITF的高表达参与溃疡愈合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