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结核药联合化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5例使用切下的肋骨或自体髂骨植骨,4例使用充填松质骨颗粒的钛网植骨。应用“K”形钢板内固定4例,中华长城单棒系统4例,Ventrofixx系统1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h,手术失血量平均1200ml。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3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未见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了16°,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的上胸椎肿瘤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上胸椎肿瘤外科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脊髓减压,钢筋骨水泥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本组6例中无手术死亡及纵膈内重要血管,神经及胸导管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术后随访3-13个月,6例患者肌力损害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上胸椎肿瘤,手术视野开阔,病变节段显露清楚,内固定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的又一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3.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2月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上胸椎结核患者,其中采用肩胛下胸腔入路21例、后外侧入路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的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前红细胞沉降率、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手术时间(196±10)min,后外侧组(14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与后外侧组分别随访(28.0±14.7)个月和(27.3±15.5)个月。肩胛下胸腔组Cobb角由术前36.5°±4.8°矫正至24.8°±5.6°,矫正率30.9%;后外侧组Cobb角由术前34.5°±5.2°矫正至10.2°±2.6°,矫正率68.5%;后外侧组矫正率优于肩胛下胸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脊柱结核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及后凸畸形矫正能力方面优于肩胛下胸腔入路。  相似文献   

5.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下段胸椎结核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以及一期钛网植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16例胸椎结核伴瘫痪病例采用病灶清除,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上胸椎结核4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单钉棒内固定,下胸椎结核12例经常规胸前入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前术后正规抗痨治疗,术后带支具早期下床活动。结果16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结核扩散,后凸角平均纠正20°。所有病例钛网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术前瘫痪症状基本消失,全部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脊髓,还能纠正后凸畸形,早期完全重建脊柱稳定性,如配合术前后正规抗痨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面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矢状面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18例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14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年,无骨不连等发生,有1例TSRH固定患者2枚螺钉发生松动。无脊髓损伤并发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提高,术后矢状指数平均6°。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内固定,可有效地矫正胸腰椎陈旧骨折遗留的脊柱矢状面畸形,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  相似文献   

9.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 ,结核行病灶清除 ;肿瘤行病椎切除 ,骨水泥充填 ,Z -plate内固定 ;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 -plate内固定。结果 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 ,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 ,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无 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伤口均一期愈合 ,仅 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 ,经对症治疗 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 ,便于行侧前方减压 ,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VentroFix前路钉棒系统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5例,其中9例行侧前方入路、骨折椎体次全切、VentroFix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C级3例恢复至D级;D级4例其中2例感觉明显恢复,2例恢复至E级;E级2例术后腰痛酸困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及存在脊柱不稳定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具有减压彻底,有利于矫正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且不干扰脊柱后柱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4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前与随访时的ASIA分级、伤椎椎体高度矫正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9.3%恢复至术后平均92.5%。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7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压缩骨折5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骨折伴脱位2例。完全瘫痪10例,不完全瘫痪7例。根据上胸椎骨折的类型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方法。T1,2骨折6例,采用前路手术经胸锁关节或切除锁骨段。切除骨折椎体后采用自体骨块或钛质网笼与自体骨植入,自锁钢板固定。其余11例行后路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或钩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随访2—7年。完全瘫痪的10例中有2例改善,不完全瘫痪的7例中有6例改善。结论 上胸椎骨折脱位损伤重,预后差,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脊髓受压的程度及时减压和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并内固定矫形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胸腰椎疾患(6例陈旧性脊柱骨折脱位,4例全脊椎结核,5例脊柱侧后凸畸形,2例全脊椎肿瘤)全脊柱切除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伴有后凸或侧后凸成角畸形,12例病变节段以下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对所有患者一期经后路行病椎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及最长肌肌间隙入路(以下简称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经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肌间隙入路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平均40.7岁;传统椎旁肌剥离人路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4~54岁,平均3Q.2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个月,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相同。结论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置钉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对原有的枕颈畸形或上颈段病变因急性损伤失稳定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手术成败的原因。方法6例原有枕颈畸形和上颈段病变的患者,因急性损伤造成上颈段失稳定和颈髓损伤;根据枕颈结合部畸形特点、上颈段脊髓受压和骨折情况,采用枕颈后路手术,对枕骨大孔后缘和(或)上颈椎行后路减压、枕颈后路内固定和内固定侧旁植骨。结果随访1~3年,术前手术设计合理的5例患者被治愈,不合理的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对颈髓受压情况估计不足,以致减压不彻底,内固定不当反而加重压迫。结论术前充分了解及分析病情和颈髓受压情况,并作出准确的手术设计,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05年6月间32例伴有后凸畸形与截瘫的重度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同时用钛网和钢板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5年,30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25°及19°,随访时矫正度丢失〈10°: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达到E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畸形矫正效果好,骨性融合时间短,减压彻底,结核病灶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9.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