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延香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2):752-753
<正> 系统性红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常侵犯多器官,血液学改变的发生率也很高,也有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现就我院10年来收治的32例SLE患者血液系统改变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28例,年龄6~54岁,平均26.9岁。 2 临床表现 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出血者7例中6例为皮肤、粘膜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做胃镜报告“出血性胃炎”,在贫血加重出现黄疸及神经系症状时确诊。2例以血小板少为首发症状,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别在6月、2年后确诊。4例出现明显溶血表现,Coombs试验强阳性,其中1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总结我院100例有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平均SLAID积分为13.5,分为单系损害和非单系损害2组,并对其有关免疫指标及常见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系统损害中贫血占83%,单系损害组31例;非单系损害组69例;2组在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关节炎、皮疹、肾炎及SLAID积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肝、脾、淋巴结肿大以非单系损害组多见,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其中以贫血最常见,非单系损害多见,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时会加重血液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53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血液系统损害特点。根据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损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多系统损害累及情况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53例SLE患者中,39例(73.5%)有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33例(62.2%),白细胞减少14例(26.4%),血小板减少11例(20.7%)。与对照组相比,有血液系统损害的患儿,多系统损害显著,免疫学指标阳性率也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数量少及受累严重程度有关,需做进一步研究。结论儿童SLE并发血液系统损害中以贫血最常见。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儿,其他脏器损害越多,免疫学指标阳性率也更高,提示血液系统异常可以作为SLE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浆膜、肾脏、肝、肺、血液等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症状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笔者自1978年~1992年应用中药辨证治疗SLE53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53例SLE均为女性和住院患者;其中20~29岁者28例,30~35岁者25例;病史平均1~4年,最长者11年,最短者5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肾脏损伤及不同程度的贫血、白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常见的酶缺陷病,全球有超过5亿人受到影响,患者多为2~10岁儿童,通常为急性起病,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目前临床上G6PD缺乏症患者急性溶血性贫血合并重症肝炎的病例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了1例以急性溶血性贫血合并重...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以多脏器损害为特征。 1 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本院收住 SL E72例 ,其中出现血液系统损害 4 7例 ,现就其对血液系统的损害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7例均符合 1 982年美国风湿学会修订的SL E诊断标准 [1 ] ,男 5例 ,女 4 2例 ,男女之比 1∶ 8.4。年龄1 5~ 5 6岁 ,平均 32岁 ,病程 2个月至 3年 ,平均 1 2个月。从SL E起病到出现血液系统损害时间 ,6~ 1 2个月 1 6例 ,1 3~2 4个月 6例。 8例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 ,半年…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临床上常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系统受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血液系统受累以贫血最为常见,其发生率高达73%-90%,且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初诊时极易误诊.我院2003年5月-2010年6月共收治5例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陈军  陈丽敏 《现代医学》2005,33(4):280-280
病毒性肝炎病人常见轻至中度贫血,因贫血肝脏缺血缺氧又可加重肝脏损害。临床上两者症状常重叠并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尤其是合并溶血性贫血,易出现漏诊而延误治疗,预后差。现将2002~2004年收入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就诊的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7~49岁。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有关临床和病原学诊断标准,8例均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慢性中度肝炎2例,慢性重度肝炎1例,…  相似文献   

9.
SLE伴发血液学异常5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焕源 《华夏医学》2000,13(3):356-35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也常常受损害。现就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SIE伴发血液学异常5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院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SLE患者106例,伴发血液系统异常者58例(54.7%),其中男性3例(5.2%),女性55例(94.8%);发病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平均23.8岁。1.2 诊断标准 SLE的诊断参照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连续2次以上实验室检查异常。1.3 实验室检查 贫血47例(81.0%),其中轻度贫血10例(21.3%),中度贫血21…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各器官系统均可受累,本病常以发作和缓解相交替,临床表现和病程变化各异。几乎所有病人均有某种程度的血液学变化,易误诊为血液病。现将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JHA)为表现的SLE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31岁,最大者41岁,平均年龄为36.4岁。5例中工人3例,农民2例。  相似文献   

11.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学改变特点。方法42例SLE患者全部行血象检查,部分行骨髓象、骨髓铁染色、血清铁、网织红细胞计数及Coombs’试验。结果42例中5例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4例以AIHA为首发症状。血象正常者5例,贫血者35例,两系减少12例,三系减少9例,9例骨髓象中有8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1例骨髓增生减低,15例Coombs’试验中直接抗体阳性10例。结论血液系统异常是SLE最常见的表现,本文单纯Hb减少常见,而WBC减少或PLT减少常与其他系减少同时存在,对于血液系统异常特别是育龄女性患者,应注意进行SLE的相关筛查。对于诊断为AIHA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应警惕存在SLE的可能性,临床上应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部分病例并发有其它疾病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6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其中男性 7例 ,年龄 2 7~ 6 9岁 ,平均 4 3.6岁 ,女性 2 9例 ,年龄2 3~ 6 9岁 ,平均 5 3.2岁。这些病例中 ,19例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7例为继发于其它疾病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15例 (其中有 8例初诊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相似文献   

13.
王萍洁  董呈钢 《广东医学》1997,18(11):777-77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且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临床经过亦有一定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SLE伴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现将我们收治的23例住院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SLE伴心包积液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年龄12-45岁(22±8.5岁);病程3个月-8年。均符合SLE诊断标准[1]。根据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少量至中等量心包积液20例,大量心包积液3例(其中2例以急性心包炎收入住院)。1.2心包积波与肾脏损害的关系:23例患者中,I6例为先有肾脏损害,在肾脏损害2-7年后出现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将445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血液学异常分为WBC减少组、PLT减少组、贫血组及全血细胞减少组,血液学正常的SLE患者为对照组.血液学正常94例(21.1%),血液学异常351例(78.9%),其中贫血249例(56.0%),白细胞减少123例(27.6%),血小板减少60例(13.5%),全血细胞减少38例(8.5%).贫血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血C3水平更低(P<0.05),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更高(P<0.01).贫血是SLE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之一,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明显,其血C3水平更低,SLEDAI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合并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终止妊娠的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中期妊娠合并重型SLE行治疗性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妊娠前已确诊为SLE,6例妊娠后诊断为SLE。并发肾功能损害7例,肝功能损害1例,血液系统受损(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例,呼吸系统受损1例,严重高血压1例。水囊引产6例,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4例。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产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妊娠期出现SLE病情活动及进行性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应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前后应积极治疗SLE,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对2001年-2006年本院肾内科确诊的10例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例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55.4岁.3例ANCA阴性,7例IIF-ANCA阳性.10例均有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病理改变.5例有肺受累,6例有听力损害.均有贫血,血沉增快和CRP明显升高.所有患者确诊时间均较长.结论 系统性小血管炎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呈多系统损害,肺、肾、血液系统及听力损害最常见;ANCA可作为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溶血性贫血(溶贫)是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发生的贫血,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肾病综合征(肾病)又是溶血性贫血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其机理主要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损害所致。本文对收治的3例溶益并发肾病的患者实施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患者,男1例,女2例。年龄平均31岁。病史平均4.5年。3例患者均有贫血、血红蛋白尿、牌大、高血压、浮肿、血脂异常等改变。2护理体会2.王心理护理:因该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易使病人产生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8.
伤寒合并溶血性贫血,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国外病例以溶血——尿毒综合征为多,而国内报告尚少。我院自1981~1983年共收治伤寒病人39例,其中6例于病程中曾出现溶血性贫血,占15.4%,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6例均为普通型伤寒患者。男女各半,年龄9~55岁,其中13岁以下2例,14岁以上4例;全部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发热,病情中并有尿黄,头晕、面色苍白出现。  相似文献   

19.
杨朝荣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5-1135,1165
目的总结以血液系统异常为首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16例血液系统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分析、骨髓细胞学、尿常规、血清自身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球蛋白测定及补体C3的检测结果。结果 416例血液系统异常患者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的56例(占13.5%)。其中有贫血表现的40例,白细胞减少34例,血小板减少32例。血象一系减少8例,二系减少38例,全血细胞减少10例。早期误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例。结论 SLE以血液系统异常为首发临床表现多见。系统及周密的诊断思路,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及追踪随访,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现将我院1 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 5 9例 MDS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9例 MDS患者 ,男 35例 ,女 2 4例 ,发病年龄 6 .5~ 79岁 ,中位年龄 4 1岁 ,>5 0岁 2 1例。均为初诊患者 ,已除外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参照 FAB协作组 1 982年提出的分型与诊断标准 [1 ] :难治性贫血 (RA) 39例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S) 4例 ;难治性贫血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