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INR、APTT、TT、FIB采用美国Couter公司生产的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4例正常女性和354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妊娠晚期妇女血浆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INR、APTT、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26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和10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和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普利森CA-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8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77±2.37)s、(31.07±10.26)s、(11.67±3.48)s、(3.74±1.05)g/L;对照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95±1.48)s、(30.85±6.52)s、(12.73±1.32)s、(2.80±0.51)g/L;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产妇异常出血、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指标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相应与对照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亚CA50血凝仪检测92例正常中孕、晚孕、临产妇女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晚孕组和临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Fib和TT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与非孕妇女比较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及时了解这些指标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迎秋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1-27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和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FI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急性肝炎高于对照组,其他均小于对照组。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TT和FIB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亦为(P<0.01);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准确地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产科意外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COATRON M2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26例临产孕妇和10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为(4.42±0.92)g/T,健康对照组的FIB为(3.18±0.56)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临产孕妇的PT、APTT、TT分别为:(12.26±0.69)s,(29.5±2.46)s,(12.68±1.80)s;健康对照组的FT、APTT、TT分别为:(13.21±0.72)s,(33.2±2.68)s,(14.35±1.68)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临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及D1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左勇 《河南医药信息》2009,(24):100-101
目的通过对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与分析,探索临产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SysmeCA-500自动血凝仪检测210例临产孕妇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186名非孕健康妇女PT、TT、APTT、Fbg值(对照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临产孕妇的PT,TT都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而APTT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产孕妇四项凝血指标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相凝血指标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新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四项凝血指标的检测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60例在非孕妇(对照组)凝血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四项凝血指标比较:观察组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ib(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T(凝血酶时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能及时了解妊娠产妇的体内凝血状况,对孕妇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浆中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普利生双通道(2000-2)血凝分析仪,对门诊及住院妊娠各期及产褥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到临产期无显著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又缩短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FIB)早期到中期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凝血活酶时间(TT)妊娠期直到临产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出现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这一妊娠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妊娠期应密切检测PT,APTT,TT及FIB。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我们对438例临产孕妇及17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TT、FIB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438例住院待产的孕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分析HFRS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凝血功能测定前均未进行过止血、抗凝和溶栓治疗。结果实验组D-dimer高于对照组,D-dimer与病情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PLT和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Fib与病情程度呈反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APTT与病情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发病率与病情程度成正比,总死亡率4.6%。结论早期HFRS凝血功能检测,可以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产科意外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COATRON M2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26例临产孕妇和10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为(4.42±0.92)g/T,健康对照组的FIB为(3.18±0.56)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临产孕妇的PT、APTT、TT分别为:(12.26±0.69)s,(29.5±2.46)s,(12.68±1.80)s;健康对照组的FT、APTT、TT分别为:(13.21±0.72)s,(33.2±2.68)s,(14.35±1.68)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临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及D1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丽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5-1376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218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对预防、诊断临产孕妇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236例新生儿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FFr)四项检查,本组为新生儿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儿童200人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儿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组TT、PT、APTT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TT、PT、APTT时间明显长于足月新生儿组,Fib明显低于足月新生儿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个新生儿时期凝血系统呈一个低活性的状态,特别是早产儿各器官未完全成熟,容易有出血倾向,应及时监测凝血指标j纠正凝血障碍,对新生儿出血症及早给予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96例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凝仪对临产孕妇96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90例以凝固法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APTT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非孕育龄妇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产孕妇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活化状态。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孕育龄妇女有显著差异,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指标PT、APTT的产前检查,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为孕妇的产前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和防止DIC发生,提高分娩安全,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9例临产孕妇与68例正常女性(来自本院各科)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 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分娩时及时监测四项凝血指标对产妇异常出血的抢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临床意义,为实施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磁珠凝固法,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Steellex LG-PABER-1)上进行。结果妊娠中、晚期女性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与分析,探索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或血栓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 COMPAC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98例中晚期孕妇及120名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晚期孕妇的PT,TT都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而APTT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其进行血浆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并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肝硬化组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对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