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糖代谢、脂代谢及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127例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组,选择1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差异。结果:高尿酸组患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能够增加糖、脂代谢异常风险,增加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患者高尿酸血症与2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随访2年,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并对基线资料及复发情况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2年内复发病例为40例,其中高尿酸血症组13例(31%),正常尿酸组27例(16%),2组间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饮酒、家族史等人口学特征及血脂、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2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中年脑梗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应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1例,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44例,另有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进行血尿酸浓度检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结果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P均〈0.01-0.05)。结论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并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趋向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患者356例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的伴并发症组,并设健康体检者305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伴并发症高血压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视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伴高尿酸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并发心脑血管病,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一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汤国高  高洁  冯玉书 《河北医药》2010,32(17):2383-2384
目的探讨血尿酸、颈动脉斑块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相关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高尿酸组、颈动脉斑块组、高尿酸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最后一组据血脂水平再分为血脂正常与异常亚组,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中,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对照组、高尿酸组、颈动脉斑块组、高尿酸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6.3%、22.0%、66.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脂正常亚组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2%、17.3%,血脂异常亚组分别为94.0%、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现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肾功能(Scr、UA、BUN)、血脂(TC、TG、HDL、LDL)进行检测和对照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1.49%)明显高于糖尿病组(28.41%),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组的血尿酸为(357.4±95.2)μmol/L,2型糖尿病组血尿酸为(276.5±109.6)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结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致高尿酸血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对预后影响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50例T2DM患者,将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33.33%,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高。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在降压、调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同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162例T2DM患者,将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e)、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酵(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49.72%,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较多。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预后欠佳,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的为主要病因的疾病。近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传统认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最近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还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相关,其关联环节可能存在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血糖血脂的代谢障碍。本文选取  相似文献   

10.
206例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年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伴有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作者观察206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4年中疾病转归以及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老年体检人群尿酸水平以及与其他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2428例,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以及尿酸血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临床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并与高血压等相关临床疾病相关,高尿酸血症的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测定值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5例,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接受了血清尿酸浓度测定,并进行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结果 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ISH型37例(38.95%),IDH型24例(25.26%),SH/DH型34例(35.79%)。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H/DH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ISH、IDH型组和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不同分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其中SH/DH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32例(其中伴冠心病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此外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与不伴冠心病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与不伴冠心病组患者血脂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与不伴冠心病组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与不伴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伴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不伴冠心病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氯沙坦50 mg·d-1和缬沙坦80 mg·d-1,4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分别增加剂量至100 mg·d-1和160 mg·d-1,疗程8周。观察2组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疗效相似。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为首选降压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UA水平为依据将其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通过统计学方法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的危险因素通过α=0.20这一标准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68例冠心病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病程、TCH、LDL-C以及尿酸方面的统计学意义比较突出,P0.05,其他变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可知,LDL-C、糖尿病病程以及尿酸方面的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风险,当出现高尿酸症,医生应该对其危险性加以认识,并通过积极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对冠心病的血脂、血糖、血压、LDL-C以及总胆固醇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4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51例冠心病患者,49例同期参加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接受了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同时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清尿酸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7.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81-2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预后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无高尿酸血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血糖水平、肾功能、脂代谢、合并症、再次住院、死亡等情况。结果160例T2DM中高尿酸血症者58例,发生率36.3%(58/160),对照组102例,两组间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死亡率高、住院次数多、住院总时间长(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血糖水平、病程、年龄无关,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有关,监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给予痛风知识教育干预对其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在2013年1月~2017年9月期间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将其中54例合并有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痛风知识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等。结果:干预前两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TC、TG、LDL-L等血脂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行痛风知识教育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脂水平,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血尿酸水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春香  龚辉 《医药世界》2009,(8):385-38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探讨高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02/2008-08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6例,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尿酸与三酰甘油、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合并左心室肥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血尿酸值也显著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尿酸与多因素相关,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表明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病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55例住院患者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尿酸血症、血脂的关系,又按年龄分成3组,分析组间各因素间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尿酸血症与斑块形成有显著关系(p<0.05).中年期脑梗死、糖尿病与斑块有显著关系,老年前期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与斑块有显著关系,老年期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与斑块有显著关系.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斑块形成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对在不同年龄段并有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斑块及性质判断,可以提供临床积极干预的依据,及时预防治疗临床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