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受体是一种多配体,多功能的膜蛋白,与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IGF-Ⅱ受体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与HBV-DNA整合及HBxAg的表达密切相关;IGF-Ⅱ受体参与调控癌前病变肝细胞的异常增殖。本文综述了IGF-Ⅱ受体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有关,其检测有助于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柃塞(TACE)治疗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IGF-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3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以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清IGF-Ⅱ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3次TACE治疗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ACE治疗期间存活组血清IGF-Ⅱ水平逐渐下降,而死亡组血清IGF-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TACE治疗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IGF-Ⅱ水平.血清IGF-Ⅱ水平可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胎蛋白(AFP)对肝癌(HCC)的诊断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在胎肝和新生儿肝脏中有大量表达,但出生后该基因迅速降低直至关闭,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呈胚胎性过量表达IGF-Ⅱ。研究以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巢式PCR)扩增了肝癌组织及外周血中IGF-ⅡmRNA,并观察它在肝癌诊断、转移预测和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手术后新鲜肝组织中,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Ⅱ(IGF-1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65例,按Child-Pugh分级法将其分为A(17例),B(20例)和C(28例);慢性肝炎组66例;原发性肝癌组32例;转移性肝癌组13例;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空腹IGF-Ⅰ、IGF-Ⅱ和IGFBP-3水平.结果IGF-Ⅰ水平在肝硬化患者(100.49±38.11ng/ml)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66.07±121.0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52.55±153.61nS/ml),在慢性肝炎组(518.72±233.84ng/ml)和转移性肝癌组(694.95±327.14 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各组肝病患者IGF-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GFBP-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45.02±16.21nmol/L)和原发性肝癌患者(52.92±26.32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14.50±27.09nmol/L),在慢性肝炎组(102.84±25.90nmol/L)和转移性肝癌组(113.46±25.06nmol/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IGF-Ⅰ和IGFBP-3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损害程度有诊断价值,IGF-Ⅰ对慢性肝炎和肝癌有非特异性的辅助诊断作用,IGFBP-3与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无关,IGF-Ⅱ对各类肝病无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的表达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胚胎型生长因子,在HCC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肝细胞持续性增殖、异常生长、分化及癌变密切相关。针对IGF-Ⅱ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密切关系,IGF-Ⅱ活化干预与肝癌细胞增殖可作为分子靶目标对肝癌治疗具有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观遗传改变与基因转录、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自身配对法收集肝癌的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以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IGF-Ⅱ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以逆转录巢式PCR分析IGF-Ⅱ mRNA转录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胞内分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数据采用x 2检验、等级相关等分析. 结果 IGF-Ⅱ基因P3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肝癌组织为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7.5%,x2 - 24.918,P<0.01)及远癌组织(100.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 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2.5%,x2=24.918,P<0.01)和远癌组织(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0%,x2=12.170,P< 0.01)和远癌组织(0,x2=56.170,P<0.01).癌组织IGF-Ⅱ过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浆膜浸润、瘤体大小和HBV感染相关.结论 基因表观遗传改变调控IGF-Ⅱ的转录和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C-my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C-myc、IGF-Ⅱ mRNA及cyclinD1的表达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C-myc、IGF-Ⅱ基因及cyclinD1在诱癌早期即可检出较多阳性信号,并随着大鼠肝癌诱发的进程逐渐增加,三者表达变化相关性分析具有显著意义(c-myc与IGF-Ⅱ基因阳性信号呈正相关(r=0.8125,P<0.001)。两基因与cyclinD1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6607,P<0.001、r=0.6071,P<0.001)。结论 C-myc、IGF-Ⅱ基因过表达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对癌细胞转化表型的维持具有一定意义。两基因的激活可能导致cyclinD1的过表达,三者的协同作用对肝细胞过度增殖以至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G-my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C-myc、IGF-Ⅱ mRNA及cyclinD1的表达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C-myc、IGF-Ⅱ基因及cyclinD1在诱癌早期即可检出较多阳性信号,并随着大鼠肝癌诱发的进程逐渐增加,三者表达变化相关性分析具有显著意义(c-myc与IGF-Ⅱ基因阳性信号呈正相关(r=0.8125,P<0.001).两基因与cyclinD1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6607,P<0.001、r=0.6071,P<0.001).结论 C-myc、IGF-Ⅱ基因过表达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对癌细胞转化表型的维持具有一定意义.两基因的激活可能导致cyclinD1的过表达,三者的协同作用对肝细胞过度增殖以至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E-钙黏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原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肝切除的老年肝癌患者78例为肝癌组,30例同期老年体检查体者为健康组。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入选次日以及肝癌组术前、术后7、14、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情况,比较肝癌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肝癌组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肝癌组3年生存率为84.62%,且肝癌组存活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合并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3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0.768,-0.779,-0.841,-0.85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肝组织中IGF-Ⅱ及其受体表达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IGF-Ⅰ/Ⅱ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HBV所致慢性肝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IGF-Ⅱ及其受体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鼠诱发肝细胞发生癌变,以病理学方法(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与胞内定位.结果:组织学证实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癌组vs变性组, x2=9.55,P<0.01;癌组vs正常组,x2=14.00, P<0.01),大鼠肝癌中IGF-Ⅱ在肝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肝组织和外周血中IGF-Ⅱ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在癌变早期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重要的胎儿生长因子,其基因含4个不同的启动子(P1~P4)。在生长发育过程中,4个启动子不同的生物活性,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独立性表达特征,P2~P4为胚胎型启动子,P1为成人型启动子。在胎肝和新生儿肝中IGF-Ⅱ mRNA表达量最高,其中P3活性最大,其次分别为P4及P2,P1失活,在成人肝脏中IGF-Ⅱ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约为新生儿峰值的1/10,其中P1活性最大,依次为P4、P2及P3,约70%成人肝脏P3呈关闭状态,仅30%成人呈微量表达。近年研究发现,IGF-Ⅱ在模型动物肝脏和人类肝脏的癌前病变及肝癌组织中呈过量表达,但不同学者报道的IGF-Ⅱ异常表达量及阳性率差异较大,且多数为IGF-Ⅱ蛋白水平的定性研究。我们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肝癌的P1~P4调控的IGF-Ⅱ转录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阐明IGF-Ⅱ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Ⅰ受体(R)、IGF-Ⅱ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IGF-Ⅰ、IGF-ⅠR、IGF-Ⅱ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对比不同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患者术后6个月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结果年龄大、分化低、临床分期晚的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F-Ⅰ(P=0.013)、IGF-Ⅱ(P=0.030)、IGF-ⅠR(P=0.020)、肿瘤N分期(P=0.010)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IGF—Ⅱ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是由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7.5KD的单链多肽,结构与IGF-Ⅰ、胰岛素原相似,能促进脂肪和糖代谢,尤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确切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证明,IGF-Ⅱ与肿瘤细胞的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调节有关。由于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且在癌前状态肝组织中呈异常表达,因此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入选 1 0 5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 ,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 (n =1 93)和正常对照组(n =86 6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进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检测 ,并测定入选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C基因型频率比正常对照组AC基因型频率高 ( 2 7 4 6 %vs.2 3 4 4% ,P >0 0 5)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1 1 6 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 1 3 73%vs.1 1 84 % ,P >0 0 5)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和66例EH患者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及早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清TGF-β;根据EH患者尿mALB量分为EH伴mALB异常组31例(mALB≥8.68mg/L)和EH伴mALB正常组35例(mALB<8.68mg/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伴mALB正常组血浆AngⅡ、血清TGF-β、PDGF及IGF-Ⅰ均增高(P<0.05),EH伴mALB异常组增高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AngⅡ与TGF-β、PDGF及IGF-Ⅰ成正相关;mALB与AngⅡ、TGF-β成正相关,与PDGF、IGF-Ⅰ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ngⅡ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生长因子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AngⅡ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日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分析各指标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均高于术后及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者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者,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