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真菌毒素中毒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就有记载,但对真菌致癌问题发现得却很晚。五十年代发现了岛青霉(Penicilliumislandicum)所致“黄变米”诱发鼠类肝癌问题。六十年代发现黄曲霉(Aspergill-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谴责烟草公司针对吸烟与致癌物p53基因突变间的关联性提出质疑,这一结果揭示出行政官员与科学家们在对待此事的态度上可能存在重大分歧。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诸多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实验就已发现烟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benzop[a]yrene)的代谢活性可导致抑癌基因p53发生突变,并于1996年在肺癌患者体内被证实。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6.
7.
<正> 哺乳类、鸟类、鱼和两栖类动物对亚硝胺致癌作用有敏感性,实验证明约有80%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和全部亚硝酰胺对小白鼠有致癌作用。并且,这些致癌物质对器官有明显的亲和性,例如亚硝胺主要对肝脏、食道、 相似文献
8.
加《Med Post》1982,18(9):15.加拿大萨斯卡顿消息:萨卡其万大学的研究人员创用了一项新的简便试验法,据称有助于更精确地测定工作场所与生活环境中有毒物质的致癌性. 微生物系的一位分子遗传学家SidneyHayes及其同事们确信,这项基于遗传工程技术的试验标志着在鉴定化学致癌物质的现行方法(包括广泛应用的Ames试验)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一般认为Ames试验是鉴定化学毒物致突变性的最好的方法。而对这项方法加以改 相似文献
9.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并是许多植物药如西洋茜草(Rubiatinctorum)、芦荟、番泻叶、费朗鼠李皮的活性成分。联邦德国研究者用一套致突变/致癌性试验(用来测定化学致癌性的,此法的预见率高达80~90%)检测了16个羟基蒽醌及其糖甙类化合物的作用。这套试验包括:1.沙门氏杆菌微粒体试验;2.V—79中国仓鼠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商品名洛赛克Losec)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该药1979年由瑞典Astra制药公司合成,1982年临床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选择性抑制壁细胞膜中H~+、K~+-ATP酶,阻断酸分泌的最终步骤。故又称质子泵抑制剂。与H_2受体拮抗剂相比,本品具有症状消失快,溃疡愈合率高,疗程短等 相似文献
11.
张学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9,23(4):301-304
在人类环境致癌因素中,食物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人们日常的食物中有许多致突变和致癌物质。杂环胺化合物是80年代初由日本研究者发现的一类致癌物。目前已有10多种这类化合物被证明存 相似文献
12.
HBV亚基因整合及其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BamH,I,BglⅡ酶切3.2kb HBV DNA,回收其HBs,HBx,HBc,PreS亚基因片段,以地高辛甙元标记成探针。以HBV探针Southern杂交分析其存在状态,以HBV亚基因探针Northern杂交亚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3.
萘丁美酮的诱变性和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萘丁美酮的诱变性和致癌性,选用Ames试验(采用TA97、TA98、TA100、TA1024个标准菌株)、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体外培养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SHE)转化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所有试验均为阴性结果,未见萘丁美酮有诱变性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萘丁美酮的诱变性和致癌性,选用Ames试验(采用TA97、TA98、TA100、TA1024个标准菌株)、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体外培养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小鼠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SHE)转化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所有试验均为阴性结果,未见萘丁美酮有诱变性和致癌性。 相似文献
15.
温石棉代用品的致癌性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委员会(IARC)在1987年审定的对人类肯定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中,天然矿物有石棉、毛沸石及纤维状滑石等;石英、硅灰石、坡缕石、水镁石等被列为潜在致癌物或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据加拿大魁北克省谢布洛克大学J.邓尼根1986年公布的对石棉代用品的生物效应研究的结果,坡缕石、硅灰石、矿物棉(岩棉),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硬硅钙石纤维、磷酸盐纤维(人造钙钠偏磷酸盐)等无机纤维材料和芳纶纤维的生物效应实验(包括细胞和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在肺纤维化、肺呼吸能力损害、致癌、诱发肿块、细胞毒性等方面都有危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二甲基亚硝胺对 DNA 的损伤而产生6位甲基化鸟嘌呤(O~6mGua)及7位甲基化鸟嘌呤(m~7Gua)所起的作用。在饮水中加入二甲基亚硝胺(DMN),浓度为10PPm,用以喂饲小鼠,平均剂量为2mg/kg/天。并于第1、2、4、8、16及32天处死小鼠,取肝、肺组织提取 DNA。DNA 水解后,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嘌呤基。结果表明:肝、肺均可检出O~6mGua、m~7Gua,而 O~6mGua 在开始接触 DMN 的1~2天内,浓度迅速衰减,在32天时又有所增加,可见体内有修复 DNA 的能力,但长期连续接触 DMN,则O~6mGua 可积累在 DNA 中,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环芳烃(PAHs)致癌性的研究资料,着重从细胞色素P450、环氧化物水解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AH-DNA加合物等方面,概述了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其机制,为PAHs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将宣威煤烟尘的环己烷提取物给小鼠皮下接种,其肺癌发生率和肺部肿瘤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是其主要靶器官,它和BaP的致癌作用有不同特点。结果表明,该提取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可能与该地人群中肺癌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