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观察及组织发生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发生学。方法:对109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周病变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其中20例的一点癌(黄豆大小),3例双原发癌,1例小细胞癌。癌周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异形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结论:早期食管具有多样性生长的特点。提示临床医生在胃镜检查应注意多点取材,以防漏诊;以及正确确定手术范围,防止手术残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食管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8年病理检查证实的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前胃镜均确诊为食管癌,食管癌的病变部位以中段居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伴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胃镜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最重要、最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桂梅  叶国良  郑拓  金燕平 《浙江医学》2015,37(16):1343-1346
目的 评价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比较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内镜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89例,92处病灶,分析内镜下特征及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率69.6%(64/92),其中术前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类)诊断一致率71.4%(35/4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类)诊断一致率53.3%(16/30),浸润性癌(5类)诊断一致率100.0%(13/13)。术后4类及5类病灶与1、2、3类病灶平均最大直径和面积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4、5类间病灶大小、部位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在内镜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病理诊断不能完全代表食管黏膜病变的性质,对于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若病变直径>20mm或为Ⅱc病变者,应尽快选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任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85-4586
在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该病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在因恶性肿瘤致死患者中所占比例可以达到31.53%,位列第1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进行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切除送检的90例早期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进行探讨,以期找出该病的发展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其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2012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3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食管癌的平均好发年龄为60.05±5.71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44:1;腺癌2例(1.49%),神经内分泌癌3例(2.24%),鳞癌129例(96.27%)。病变长度:<1cm以内的16例(11.94%),1~2cm的66例(49.25%),2.1~3cm的30例(22.39%),3.1~4cm的13例(9.70%),>4cm的9例(6.72%);浸润深度:原位癌14例(10.45%),黏膜内癌47例(35.07%),黏膜下癌73例(54.48%);以斑块型和糜烂型多见;黏膜下癌多见于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原位癌多见于充血型。结论:胃镜检查是早期食管癌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并有助于估计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所以应该重视胃镜下的食管癌检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们收集了一组具有自身临床病理特点的食管癌 ,即 :外表类似早期食管癌 ,而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已浸润粘膜下层至浆膜层 ,称为类早期食管癌 ,现分析如下。1 资料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5~ 2 0 0 1年 10月经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5 37例中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男∶女为 2∶1;年龄 39~ 75岁 ,平均 4 8岁。其中 14例术后病理证实 ;1例在本院和上级医院 2次活检后 ,因出现肺不张 ,心包积液 ,CT示食管壁增厚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个月后死亡。1.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无明显消瘦、吞咽困难。有轻微间断的咽…  相似文献   

9.
10.
372例食管癌的年龄性别及内镜形态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间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者19227例,经病理检验后确诊为食管癌者共372例,男女比例为4.03:1,最小26岁,最大84岁,41岁至60岁间病例占64.8%,发病部以下段癌居多,占56.72%,其次为中段癌,占36.29%,病理结果鳞状细胞癌占81.45%,腺癌18.55%。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气钡双重对比和低张气钡双重对比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 18例怀疑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检查 ,并对其中 6例食管轻度扩张不良者进行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用上述两种 X线检查初步判断为早期癌的病例行食管镜组织活检 ,确诊后手术切除 ,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 :单独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 ,基本可以观察到早期溃疡型癌病变的以小而多的龛影为特征的 X线征象及早期增生型癌病变的以充盈缺损为特征的 X线特征。而采用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以观察早期浸润型癌病变的局限性管壁僵硬、内凹的 X线特征。若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食管鳞癌9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加速超分割组。常规组:180~200cGy/次,5次/周,总量6000~7000cGy/6~7周;加速超分割组:150cGy/次,2次/日,间隔6小时,总量5400cGy/35周。两组病人均采用60Co远距离外照射。结果:常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50)、20%(10/50)、12%(6/50);加速超分割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4/48)、396%(19/48)、292%(14/48),加速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放疗反应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癌病人的生存率,但不增加放疗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加病灶周围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内镜下肿瘤以胃窦部分布最多见:为21例(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最多18例(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特别那些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胃镜检查应注重胃窦部,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注重管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的护理。方法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反康复期的护理。结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结论应加强食管癌病人的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5.
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指征的选择,不宜把病人年龄、心电图改变、肿癌大小作为绝对指征。决定病人可否手术是病人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更为重要。凡肿瘤在一年以内,食管钡餐相小于10cm,软组织影不大,无远处淋巴转移,心脏代偿功能较好。在作好术前准备,如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各系统情况;矫正低蛋白、贫血、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疗法,抗感染,且术中仔细操作,加强麻醉处理,心脏监护,确保血压平稳,避免使用对呼吸道剌激性大的药物等,这样均可使患者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p5 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 ,探讨p5 3与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帮助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p5 3阳性率为 79.49% ,HBsAg阳性者为 87.93% ,肝硬变者为 90 .14% ,癌转移者为 92 .5 %。食管鳞癌中p5 3阳性率为 5 3.0 1%。癌转移者为 6 3.41%。两种肿瘤p5 3阳性反应均随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结论 p5 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基本平行 ,阳性反应程度与HBsAg、周围病变、癌分化、癌转移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报告对57例食道颈段及上胸段癌经食管床进行手术治疗.该术式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胃体对心肺的压迫和理顺食物排空过程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全胃经食管上行在充分切除病灶和恢复纵膈的解剖关系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ESD组(34例)和外科手术组(30例),分别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2.7±18.1)min和(9.36±3.7)d,明显短于外科手术组的(197.7±24.6)min和(19.8±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97.1%和97.1%,与外科组的100.0%、96.7%和9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原发病灶复发及转移.结论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其影像诊断的关系(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lO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乳头型,4例斑块型,2例糜烂型,1例平坦型(隐伏型)。术前内镜检查发现病变10例,1例平坦型未发现。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7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3例,另l例为平坦型。CT检查示食管壁异常5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2例,另1例为平坦型。结论 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优于食管钡餐造影和CT。而食管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IL-8在食管癌中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此变化对肿瘤血管形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IL-8 mRNA和蛋白表达,并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食管癌组织中IL-8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IL-8 mRNA高表达与远处淋巴结转移、微血管高密度、生存时间短(〈26个月)、早期复发(〈16个月)有关(均P〈0.05)。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比周围正常组织高(P〈0.01)。结论在食管癌中,IL-8 mRNA高表达的患者发生转移机率高,复发早,生存时间短;IL-8可以作为一个判定食管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