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红唇部外层为皮肤,中间为口轮匝肌层,内为口腔粘膜共同构成,组织松动而富有弹性和伸展性。红唇的主要血供来源为由两侧面动脉在口角所分出的上唇动脉支和下唇动脉支,左右相互吻合环绕口唇。当红唇缺损范围较大时,可利用这一解剖特点,于缺损的一侧游离红唇瓣至口角后,寻出面动脉在口角分出上下唇动  相似文献   

2.
红唇瓣推进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红唇缺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于缺损红唇的两侧红白唇交界处或其稍上方按需要向其两侧各设计红唇瓣,缺损范围大都可将一侧红唇瓣设计至口角下唇处,按设计切开解剖游离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轴型瓣,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15例。缺损宽度1.0-1.2cm,所有唇瓣全部成活,术后唇外形满意。结论 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缺损,方法简便,唇瓣血供可靠,疗效满意,可广泛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红唇适当大小的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前红唇缺损有多种治疗方法,红唇的重建需要注意达到颜色质地都相匹配的目的。本文探讨以面动脉前颊支为血管蒂的颊肌粘膜瓣修复红唇缺损的方法,此方法适合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的病例。我科自2008年1月-2008年10月临床应用3例,效果良好,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唇轴型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口裂对应部位红唇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红唇缺损量及双唇厚度差,设计正常上、下唇厚唇修薄的手术切口,切取蒂位于口角内侧、含有唇动脉的红唇复合组织瓣,转位修复红唇缺损。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所有轴型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再造红唇丰满,对称性良好,形态自然,口角结构无破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治疗周期短,不影响口角形态,有效地规避了传统交叉唇瓣转移后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相似文献   

5.
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下唇动脉弓为血管蒂的移位岛状红唇瓣,一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红唇缺损,红唇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5cm×2.0cm的楔形。结果自1993年以来,应用本术式修复上唇的红唇缺损15例,成活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双侧先天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组织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修复大面积的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以面动脉前颊支为血管蒂的颊肌黏膜瓣,用以修复上或下唇宽大的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结果共治疗7例,5例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2例患者颊肌黏膜瓣尖端黏膜坏死,未累及肌层,术后创面通过黏膜上皮化而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即可测到温度觉、触觉,肌电图和电镜显示瓣内肌肉有运动神经支配。结论应用颊肌黏膜瓣可以修复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宽大红唇及口轮匝肌缺损,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形态、感觉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令人又爱又怕的红唇画得好性感加分,画不好反而落得俗艳。血盆大口的惨状不得不防。选购口红时,建议先挑选最适合的色系,再搭配美唇保养与上色技巧,让你红唇上身、媚惑加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舌侧缘瓣移植,修复红唇部缺损畸形。方法对11例红唇部完全或部分缺损患者,根据缺损范围大小制备取蒂在舌尖部的双侧或单侧舌侧缘瓣,转移至红唇部缺损区,2周后断蒂,恢复红唇外形,其中有4例为唇部复合缺损患者,先行红唇部以外复合组织的修复,再行红唇部的修复。有4例红唇缺损范围均超过唇全长1/2,采用了双侧舌瓣修复法,其余7例,红唇缺损范围均小于1/2,则采用单侧舌瓣修复法。结果所有病例,舌瓣全部成活;红唇部外形、色泽及功能恢复较好,无舌运动受限,无感觉及味觉减退等症状。结论采用舌侧缘瓣修复法,尤其是双侧舌瓣修复法,能即时修复红唇部大范围缺损,无需分两次转瓣修复。舌瓣能提供较好颜色和丰满度,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舌黏膜乳头,无损于术后舌部的味觉功能;舌部供区隐蔽,术后不留明显畸形,对舌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红唇瘢痕畸形后,沿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切开并游离两侧正常红唇粘膜肌瓣,长度一般为1~2cm,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术后患者唇弓形态完整良好,红唇丰满,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红唇粘膜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红唇粘膜瓣技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中的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无粘膜瓣坏死,术后红唇形态满意。结论:红唇双叶瓣技术可以同时矫正口哨样畸形,加强唇珠形态,减薄裂隙外侧红唇粘膜厚度等多种红唇畸形,术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红唇肌肉瓣在单侧唇裂修复中恢复红唇正常外观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Millard法修复唇裂,最后处理红唇时按固定的定点法切开形成红唇肌肉瓣,再造唇珠,形成唇峰,恢复红唇正常功能及形态.结果 共治疗7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除6例鼻翼扁塌,早期手术的5例患侧红唇轻度上提外,67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所有患者唇峰均下降充分,两侧唇峰及唇高对称,人中形态好,修复的红唇丰满、唇珠明显,红唇过渡自然,瘢痕不明显,形态、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红唇肌肉瓣应用于单侧唇裂的红唇修复,效果良好,简单易行,可以形成一种固定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的整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03-604
唇裂的白唇修复方法以往资料讨论的很多,一般都能达到较完美的修复效果,但对红唇的整复报道甚少。本文作者在双侧白唇高度相等的条件下,根据患者的自然条件,以恢复丰满的红唇、突出唇珠、体现自然对称的唇弓和唇珠旁沟为目的,或恢复为薄线型或双峰型红唇,根据不同的畸形部位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术式的原则,笔者对10年中所行唇裂或唇裂术后畸形Ⅱ期整复中的红唇整复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卫裴  梁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00-40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红唇双叶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旋转固定的唇粘膜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左右侧红唇组织厚度一致,口哨样畸形消失,唇珠明显.结论:应用红唇双叶瓣法可以同时矫正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口哨样畸形及唇珠不明显等多种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方法简洁,术后效果确切,是可行的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天天抹红唇     
如果说女人的脸是一个风景区,那么女人的嘴唇就是一处最生动最活跃的景点,女人最具魅力的语言是从两片红唇倾吐出来的,女人最具风情的微笑是由两片红唇牵引出来的,因此,女人应该好好爱护和装饰这个景点,让它的妩媚天天不改。说来可笑,我小时候一看见涂抹红唇的女人就反感,大概是受了某些电影和小说的影响,误认为嘴唇红红的女人都是妓女或特务,直到自己长大后加入了“红唇一族”才明白女人追求美丽的心情是多么值得理解和值得喝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红唇修复的治疗方法,总结手术经验。方法:笔者对2009-2015年的334例单侧唇裂术中的红唇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于三种红唇修复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术后临床效果满意率统计如下:1方法1:健侧干性红唇插入患侧,约为55.6%;2方法2:罗慧夫红唇修复方法,约为88%;3方法3:即将患侧的红唇干唇与湿唇共同形成一个大的三角瓣,约为65%。结论:罗慧夫红唇修复方法是临床处理红唇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恢复良好形态和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据唇红组织缺失大小,设计蒂在同侧口角的颊肌粘膜瓣旋转至红唇缺损部位,颊肌粘膜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不需二期断蒂。结果:2003年以来,采用本术式共治疗上下唇近临口角处红唇缺损12例,随访3个月~2年,所有颊肌粘膜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红唇形态及感觉良好。结论:蒂在口角的颊肌粘膜瓣含有知名血管,血运丰富,组织丰厚,为同侧临近口角处红唇缺损修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双侧推进肌蒂红唇肌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双侧推进肌蒂红唇肌瓣在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双侧唇裂术后口哨畸形的两侧红唇上设计切口线,按切口线,先用11号尖刀片切除口哨畸形正中处黏膜,止血、分离。然后,切开两侧上唇前面约1/3厚的口轮匝肌,在唇动脉的后方切开口轮匝肌,以保持红唇肌瓣有良好的血供,解剖完成之后,形成以上方轮匝肌为蒂的两个楔形的红唇肌瓣相向推进移转,按“V-Y”原则相互在中线形成唇珠,口哨畸形消失。结果 已用该法修复11例,上唇高度和宽度适中,有明显的唇珠,整个上唇解剖结构近似正常。结论 用该法修复术后口哨畸形,不需要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组织,即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改善形态不佳的红唇.方法根据红唇组织分布的特点,采用红唇部组织瓣转移及聚四氟乙烯填充的方法,来改善唇部组织的形态.对于单纯上唇红唇形态欠佳者,将上唇红唇两侧异常凸出组织,转移到不丰满的红唇中部;上唇红唇不显者,将口角以口轮匝肌为蒂的下红唇组织瓣,转移到上唇;对于上下唇组织厚者,行厚唇修薄术;重唇者,去除重唇;上下唇均薄者,采用自体真皮脂肪瓣或人工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填充.结果本组患者30例,术后红唇形态满意,无切口愈合不良及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红唇形态不佳的特点,尽可能在红唇内部进行组织转移,如果上下红唇均不丰满,可结合自体组织或生物材料进行填充,来改善红唇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红唇形态不佳的美容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改善形态不佳的红唇.方法 根据红唇组织分布的特点,采用红唇部组织瓣转移及聚四氟乙烯填充的方法,来改善唇部组织的形态.对于单纯上唇红唇形态欠佳者,将上唇红唇两侧异常凸出组织,转移到不丰满的红唇中部;上唇红唇不显者,将口角以口轮匝肌为蒂的下红唇组织瓣,转移到上唇;对于上下唇组织厚者,行厚唇修薄术;重唇者,去除重唇;上下唇均薄者,采用自体真皮脂肪瓣或人工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填充.结果 本组患者30例,术后红唇形态满意,无切口愈合不良及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红唇形态不佳的特点,尽可能在红唇内部进行组织转移,如果上下红唇均不丰满,可结合自体组织或生物材料进行填充,来改善红唇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更为理想的先天性唇裂红唇修复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应用皮肤红唇复合三角瓣并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对68例先天性唇裂患者行红唇整复及唇珠再造.结果 68例患者红唇部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6例,时间为3个月至1年,其中8例有裂隙两侧红唇厚薄不均、唇珠偏歪的表现,其余病例唇弓线、唇吻线连续性良好,形态对称,唇珠外翘、饱满,位置适中.结论 口轮匝肌的精确复位是红唇整复及唇珠再造的关键,本方法设计简单、合理,可以很好地修复红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