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综述对新型模式动物斑马鱼模型在骨骼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做出分析和评价。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文献,就胚胎斑马鱼和成年斑马鱼两种模型的应用情况、个体特征与研究优势、不足方面展开综述。文献筛选共纳入107篇文献,大体分类包括骨质疏松方向、骨代谢方向、骨发育方向、骨再生与修复方向、药物筛选方向等;涉及胚胎斑马鱼文献88篇,成年斑马鱼文献26篇。其中胚胎斑马鱼模型多用于骨组织的发育、活体染色、建立特异性转基因品系与突变体基因筛选及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方面;成年斑马鱼被应用于骨质疏松、骨再生与修复较多。斑马鱼独特的结构与生理,为骨骼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而灵活的动物模型,并且能为研究中医中药提供一种重要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袁冰  韦卓 《骨科》2014,5(2):125-12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由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原始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及术后再骨折过程中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骨吸收抑制类及促进骨形成类。随着骨代谢途径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升级目前已有药物、已有药物的合理配伍使用、研发新型的改变细胞功能和基因表达的药物、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等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随着这些新进展、新方案逐步通过临床试验的检验,将会给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研究者和临床医师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过程的认知逐步提高,骨质疏松领域的研究热点逐渐增多且研究方向逐渐清晰。首先,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类老年性疾病,因此骨质疏松与其他年龄相关的慢性病有密切联系,在抗衰老机制的研究中,可以包含骨质疏松病因与治疗机制的研究;其次,随着现代成像技术的研发、微创器械的开发和其他诊断技术的突破,骨质疏松诊断和骨质量评估从过去单一的平面影像学测量矿物质含量,逐渐过渡到对骨强度、骨微结构、骨材料特性等多维度鉴定,使研究者能更准确地评估骨组织损害程度和药物作用;最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日趋靶向化,新药研发从细胞活性水平深入至信号传导通路水平,以提高药物效能,而临床上从单一用药推进至序贯和联合用药,或两者组合的给药策略,以便患者获得最长的骨保护期,并减少长期使用单一药物的严重不良事件。本文笔者回顾了2014年骨质疏松领域的重大研究结果,重点关注以下3方面:(1)骨质疏松与其他慢性病之间的联系;(2)骨质疏松诊断和骨折风险评估;(3)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对人类具有挑战性的慢性疾病之一。研制和开发有关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是防治骨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研制和开发防止骨质疏松的新药过程中,每种药物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药理检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评估。检定防治骨质疏松药物有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骨代谢的生物化学、骨形计量学、骨质密度测量、以及骨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本文简介导力学试验的基本概念、骨样本制备中的主要注意事项、骨和学测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的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择发育正常的3 dpf斑马鱼胚胎,用10μg/m L泼尼松处理建立斑马鱼骨质疏松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50、150和450μg/m L)的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药依替膦酸二钠组。4 d后,用0.2%钙黄绿素进行染色,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计算斑马鱼脊椎骨的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泼尼松处理的模型对照组的斑马鱼脊椎骨荧光强度显著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依替膦酸二钠能增加斑马鱼脊椎骨矿化量并有效防止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产生的骨质疏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450μg/m 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能显著提高斑马鱼脊椎骨骨骼的荧光强度,而50μg/m L和150μg/m 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溶液组效果均不明显。结论桃红四物汤对斑马鱼的最大耐药浓度MTC为450μg/m L,并对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骨病,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给社会及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鉴于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相关药物在抗骨质疏松方面尚有诸多不良反应,寻找潜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以后开发新的靶向药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动物研究以及临床实验报告证实植物黄酮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植物黄酮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以及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破骨分化和骨吸收活性有关。近年来,研究人员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植物黄酮中有效成分,得到成分-疾病-靶标调控网络,为进一步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植物黄酮抗骨质疏松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挖掘植物黄酮中高活性的成分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挖掘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和预测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点,探究其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活性化合物,通过PharmMapper反向对接获得药物作用预测靶点。从GeneCrads和CTD数据库搜索疾病靶点,建立药物-疾病靶标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穿心莲抗骨质疏松的特异性靶点,富集分析其信号通路。结果 检索到49种穿心莲的活性化合物,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1种。获得206个药物作用预测靶点和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的691个疾病靶点,通过药物-疾病靶标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36个关键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穿心莲直接参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有Adherens junction、MAPK等。它还间接通过神经营养蛋白、VEGF、ErbB、Toll样受体、胰岛素等信号通路调节骨代谢。结论 穿心莲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潜能,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参与骨平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终结局常常是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不利于骨折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的骨吸收作用增强、新骨形成能力下降造成的。为了缩短骨质疏松症个体的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所以现在已有大量的实验探讨了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还有关于抗骨质疏松药对骨修复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总结来说,指出了抗骨质疏松药可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利于骨修复,故抗骨质疏松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综述了当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双膦酸盐、地诺单抗、雌激素、雷洛昔芬、特立帕肽、雷尼酸锶、他汀类药物以及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危害性大,但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利于长期服用。铁死亡是以活性氧异常增多、铁代谢异常及脂质过氧化积累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相关,会破坏骨稳态,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现已成为骨质疏松领域的新研究热点。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少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相关的细胞铁死亡具有调控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关于调控铁死亡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的最新文献, 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问题及相关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应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却屡见不鲜,其危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CNKI、万方、VIP等中文文献检索系统,归纳近几年常见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出现的不良反应,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药现代研究,以客观的态度从临床辩证、整体药性、配方剂量及疗程等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国内一些专家应对方法,提出一些积极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全身骨量降低以及骨微结构的退化和破坏,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症,尤其是最常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当前普遍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恢复机体内骨代谢的动态平衡,而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是研究的关键。随着新的信号通路不断出现,以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药物也层出不穷,本文初步综述了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的主要诊断技术、经典药物及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从中药骨碎补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柚皮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其发病率日渐上升,已成为我国第3大慢性疾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蛇床子提取物蛇床子素具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代谢水平,改善骨结构。本文总结蛇床子素在细胞、动物实验中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作用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同时对含有蛇床子的中药复方进行总结,概述目前研究现状及不足,旨在为该药材深入研究及开发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的慢性、增龄性疾患,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后期并发脊柱、四肢及骨盆等重要部位的疏松性骨折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在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方面的医疗投入逐年增长,使得社会经济负担越发繁重。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骨分子生物学领域有了不少突破,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OPG/RANK/RANKL信号转导系统也在骨代谢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笔者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特点,围绕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以期拓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能够导致多种并发症,该疾病致病因素较多,最新研究发现ATP6V 1H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新型基因,并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其编码的蛋白是囊泡型ATP酶的H亚基.本文介绍了H亚基的生物学结构和特性,总结了因ATP6V1H部分缺失引起人体及动物模型如斑马鱼、小鼠骨量减...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慢性疾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骨质的流失,会逐渐出现疼痛、驼背、平衡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表现.最新指南[1]推荐的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类等对延缓骨质流失疗效确切,但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的改善短期作用不明显.中医药疗法多靶点的作用契合了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失衡所致.随着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逐年递增,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可分为促进骨形成剂和抑制骨吸收剂.本文主要就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与骨稳态失衡密切相关。骨稳态主要由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维持,可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微小RNA(miRNA)被证实在改善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骨种子细胞的分化。该文拟对骨质疏松症中miRNA调控骨种子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其患病率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而逐年递增。正常情况下,人体骨量受到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同调控,当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共同维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就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在一个合理区间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并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关键且有效途径。目前有大量相关研究数据指出,部分与活性维生素D(vitamin D)相关的信号通路在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殖及凋亡中有着显著效用,因此合理介导维生素D相关的信号通路或许是未来深入、系统探究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对维生素D相关的信号通路予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加以阐述、总结,也为骨质疏松症治疗及新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与衰老相关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女性发生率高的原因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伴有骨吸收的增加。最新的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可能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促炎因子,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其中白介素-1(IL-1)作为强有力的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在生理状态下以及炎症性疾病、绝经后全身性骨量丢失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L-1家族、IL-1在细胞、信号通路、动物模型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就IL-1抑制剂、拮抗剂及其衍生物对骨代谢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西医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围绕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失衡状态展开,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两大类药物为主,同时配合骨矿化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更具优势,无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味药均具有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但具体的分子学机制尚未明确。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并运用于中药及复方的研究领域,是分析其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有效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应用技术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阐明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期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