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政府主导以网格化布局进行划分和管理,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笔者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分享其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践经验与成效。该院与区域政府合作,牵手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更好服务辖区居民健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医联体建立前的病案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病案体系不完善、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后,探索建立了集团病案管理体系,加强了病案人员配置和培养,加大了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极大地提升了病案从业人员和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确保了医联体内病案管理同质化,推动了病案学科健康、有序发展。指出,在紧密型医联体病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是基础,病案信息互联互通是前提,同质化管理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分析紧密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在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中的优势,发现“远程医疗”能够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益于分级诊疗实施。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基于“远程医疗”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的角度,提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体系、“远程医疗”公共平台、利益分配体系的“远程医疗”背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工作为例,从领建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前期准备的组织保障、协议签订,到现场考察、移交等阶段的实践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联体开展工作中的客观制约因素;下一步首要的是提高门诊量,并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逐步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纵向延伸优质服务,增强周围老百姓对医联体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前托管式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策略及管理模式,提出进一步建设建议,以期推动"省-县-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从而促进医联体长效发展。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文献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分析实践成效。结果被托管医院形成了医疗联合、网络联通、专科联盟、专家联动和分级诊疗的新格局。结论托管模式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效率,能够促进紧密型医联体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纵向医联体推动过程中,出现了医联体运行不够稳定和持久、分级诊疗引导作用逐渐受阻、医疗信息互通滞后导致沟通成本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在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探索中取得的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医疗水平、构建服务延续性长效机制、整合内部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医药管理模式也逐步向国际化转变,药学工作从以往单纯的"药品保障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适应医改发展的需求,引导患者分层次、有序、有效就医,国内各地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联体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药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  相似文献   

8.
9.
紧密型医联体托管是建立符合国情国策的分级诊疗制度及精准帮扶思路,医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相结合,文章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托管县级医院为例,通过“互联网+医联体”“紧急医学救援+医联体”“专家资源+医联体”等特色项目,逐步探索省级高水平公立医院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的实现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大型公立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托管落地举措提供借鉴及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优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医改路线图进一步明晰深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工作进行了近8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广东省第二民医院肇庆医院“三个同质化”契合紧密型医联体缩小城乡差距长效机制实践需求,其理论内涵及实践成效,为日后医联体模式提供了可资复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立医院作为试点单位,通过搭建管理团队、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区域诊疗平台、开展联合病房、创建名医工作室等多方面措施,进行紧密型医联体探索,经过三年运行,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本文就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总额拨付制度,提升基层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标准,加强医保杠杆作用等多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探讨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对基层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开展医联体工作后,基层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前提高(z=-6.042,P <0.01);基层医院患者就医满意度也较前提高(z=-5.981,P<0.05)。 半紧密型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应保证医联体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驻点护理骨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郝珺  李欣芳 《中国卫生经济》2023,42(4):34-36,60
目的:对典型的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方法: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查阅相关政策文件或信息,对5省7市的紧密型医联体的医保支付进行了比较分析和SWOT分析;通过对医疗机构医保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结果: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在总额预算、结余分配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和操作不一的情况。结论: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关键要科学预算总额,充分理解支付方式改革和总额预算的关系、建立医保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的磋商和培训机制和相应配套制度要跟上,信息互联互通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较突出。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昌吉某二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搭建双向转诊、医师多点执业平台,使优势资源下沉,通过两年的运行,切实提升了二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惠及了当地患者。同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提出对应建议,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在对紧密型医联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市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进行组织解构,并从目标一致性、权力结构、信任关系、成果共享4个方面探寻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出现“协同惰性”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护士对灾害医学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医联体内相关培训工作及同质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8月,选取医联体内基层医院的58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其对灾害医学知识的认知现状。结果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护士灾难医学自测得分总分为(27.07±7.96);紧密型医联体内98.64%的护士愿意接受灾害医学管理培训,99.3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持续开展灾难医学管理的学习和培训,98.81%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持续开展灾难医学应急能力的学习和培训。结论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护士的灾害医学知识水平较低,且对灾害医学管理培训的意愿较强烈。  相似文献   

18.
紧密型医联体是以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模式,促使医联体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本研究通过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构建并实践紧密型城市医联体“6541”工作模式,即六统一: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账户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统一;五畅通:业务流 、病人流 、资源流、数据流和现金流畅通;四特色:五派出、五延伸、居民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改革和五方满意;一体化:共建一体化医防融合服务体系,以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同质,实现“责任、服务、资源、管理、利益和发展”一体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医院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讨论医联体实施现状,为促进医联体长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从广东省广州市5个区抽取10个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医院,以470名成员医院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与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有效数据。结果 转诊经历(P=0.003)、临床服务态度(P=0.001)、医疗费用(P=0.005)和整体诊疗环境(P=0.000)均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并产生正向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员医院患者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的就医体验满意度较高,医联体建设具有一定效果,但在转诊流程、价格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等机制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评估紧密型医联体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法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医联体服务能力三维(广度、深度、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估框架,对大鹏新区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熵值法评估大鹏新区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结果 2016年以来,大鹏新区医联体服务能力广度、深度、层次均呈现上升趋势,转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2017年-2021年,基于熵值法计算的大鹏新区医联体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结论 一是强化牵头医院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配置新区医疗资源。二是鼓励上级医院人才下沉基层,长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内部双向转诊规范,明确分工协作机制。四是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基层首诊和人才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