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2例,行超声引导下的PTA治疗。结果 32例次球囊扩张治疗内瘘狭窄成功率为96.88%,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球囊扩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CT血管造影证实,狭窄发生于四肢血管,狭窄程度≥50%,或血管内径绝对值≤2.5mm,作为B超监测下PTA治疗对象。在B超引导下,沿超滑导丝将扩张球囊送到狭窄血管部位。压力泵以每2秒增加1个大气压的速度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至狭窄消除。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569例患者,进行了1244例次B超监测下PTA,技术成功率98%,临床成功率98%。狭窄血管平均内径,PTA前为(2.094±0.599)mm,PTA后为(3.916±0.720)mm,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t=20.933,P0.001)。有10例次患者在PTA后出现局部肿胀瘀斑形成,予以弹力绑带轻度加压包扎后消退。未出现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用B超代替放射监测进行PTA,对设备和场所要求较低,无辐射伤害,亦无需造影剂,同时可实时观察导丝和球囊行进情况和动静脉内瘘血管血流和管腔的变化,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只能用于浅表血管,无法对深部血管进行显像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途径联合引导定位穿刺破膜治疗膜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膜性布加综合征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造影检查,然后用穿刺针破膜,引入不同规格的球囊进行扩张.结果 本组经皮经上腔静脉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5例,经皮经上腔静脉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其中1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半年~1年,总有效率91.3%,复发率8.7%.结论 膜性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陆晟  徐旭东  李祥 《大医生》2021,(2):28-30
目的 观察老年胸腰椎骨折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23例.保守组行保守治疗,手术组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5.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通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PCNL)的通道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3例单侧肾结石,左28例,右25例.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入F12硅胶引流管,1周后经通道行PCNL.结果52例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1周后再次穿刺成功,1例穿刺后2天造瘘管滑出,改开放手术.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通道行PCNL,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于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心理疏导、肠道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纽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其中42例术后24h疼痛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骨水泥外漏,出现腹痛、腹胀、咳嗽、发热、白细胞升高,经抗炎治疗3d后症状消失.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减轻手术疼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及血管内溶栓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方法7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89例。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另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经颈静脉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联合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总的成功率为96%,术中无一例死亡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落进入右心房。结论Ⅰa、Ⅱ及Ⅲ型只需行PTA治疗;Ⅰb型宜用TIPPS治疗,而Ⅳ型宜采用PTA加支架置入治疗;Ⅲ、Ⅳ型病例行血管成形术前充分溶栓是必要的;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于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心理疏导、肠道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其中42例术后24h疼痛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骨水泥外漏,出现腹痛、腹胀、咳嗽、发热、白细胞升高,经抗炎治疗3d后症状消失。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减轻手术疼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壮骨活血汤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仅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基础上结合壮骨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及1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obb角和伤椎高度差异不明显。结论:PKP联合壮骨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  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的7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结果:101例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达到97.03%,临床成功率93.07%,且治疗后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平均值均显著大于术前治疗(P<0.05)。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肿胀,经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能够直观观察到动静内瘘血管血流及管腔变化情况,并实时察看导丝、球囊的行进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方法 20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对比PTA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造影改变. 结果 所有病例经PTA治疗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透析血流量大于220ml/min,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溶栓治疗;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结果、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90,P=0.002),平均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t=9.490,P<0.001),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519,P=0.001);观察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7.371,P<0.001;t=5.25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在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中的应用,有效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点定位法和传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点定位法穿刺(观察组)和传统穿刺法穿刺(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所有穿刺均由资深护士执行,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观测穿刺前、穿刺60次后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对比2组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状况、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穿刺前后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壁厚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的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60次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点定位穿刺法联合氯沙坦的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穿刺血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纽扣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纽扣式穿刺法,对照组区域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扣式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因AVF功能不良行PTA治疗的患者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管造影结果和PTA治疗的技术指标、临床和技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VF通畅率.结果 12例患者AVF狭窄均发生在吻合口附近,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91.7%(11/12).7例晚期功能不良病例临床成功率85.7%(6/7).术后随访8.6(3.3~14.8)个月,AVF1级通畅率为100%.5例AVF早期功能不良患者平均随访8.2(4.1~11.3)个月.1例在PTA术后3个月发生AVF再狭窄,余4例AVF成熟,透析中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结论 PTA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功能不良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2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分成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和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局部小水肿、局部大水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肢体水肿以及不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的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式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