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r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针灸,通过对中国知网与Pubmed等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09篇,中文文献194篇,英文文献15篇,其中密切相关文献46篇。通过分析文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脉、穴位、刺灸法效应、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领域研究的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和针灸研究领域已有较丰富的应用,在推拿研究领域也有一些尝试。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推拿,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文献资源库,共检索到文献109篇,其中密切相关文献22篇。通过分析文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推拿手法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推拿领域研究的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红外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中 ,是研究针灸—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启发思路。方法 :综述相关文献近 5 0篇 ,从红外热像原理 ,针灸—经络原理 ,以及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在针灸—经络原理的探讨、经络温度特性观察、循经高温线 (带 )机制阐述、针刺治疗临床疾病效果观察、经脉—脏腑相关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论述其优越性及尚需改进之处。结果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研究中的较为成熟的方法。结论 :红外热像技术应用针灸—经络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 1979—2018年)、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1989—2018年)、万方数据库(1990—2018年)、Pub Med(1966—2018年),收集公开发表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纳入的研究质量,对纳入的同质研究用Revman 5. 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497篇相关文献(包含495篇中文文献和2篇外文文献),通过筛查最终纳入文献11篇,共933例患者被纳入Meta分析。11篇文献均以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显示自血穴位注射组与其他疗法组比较:合并后OR=4. 71,95%CI[2. 98,7. 45],总体效应Z=6. 63(P 0. 00001)。结论:自血穴位注射与其他疗法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是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疗法,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推拿干预小儿脾虚型疾病临床疗效类文献中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的来源及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疾病的常用推拿穴位,评价推拿治疗小儿脾虚质临床疗效类文献的文献质量。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小儿推拿""脾虚""泄泻""厌食"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近25年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推拿治疗小儿脾虚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并对其中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及治疗常用的推拿穴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小儿脾虚型疾病文献中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最多来源于《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分级多为3级;62篇文献中涉及治疗疗程的49篇,采用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的有4篇,对其中非流派的脾虚型疾病的20篇文献中小儿推拿穴位进行统计,排名前10的穴位依次是: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推板门、揉脐、揉龟尾;62篇文献中文献依据分级一级文献7篇,二级文献26篇,三级和四级文献0篇,五级文献29篇,推荐强度依次是A级0篇,B级7篇,C级26篇,D级0篇,E级29篇。结论:临床上缺乏小儿脾虚质的明确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大多数散在于各个疾病中并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标准;小儿推拿因地域和流派的不同,补泻手法及治疗疗程不统一;文献质量总体来说不高,有待规范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医药专业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和规律,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2009年的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引文量、引文类型、学科专业引文情况、引文语种、引文年代、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总计24 379篇,篇均引文量为149篇,其中中文引文占66.5%,英文引文占33.1%;引文类型主要是期刊(77.2%)和现代图书(17.7%);不同专业篇均引文量有所不同,中医外科学最多为226篇,引用英文文献最多的专业是中医妇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79.12%,被引高峰期在出版后2~6年,外文文献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68.42%,被引高峰期在文献出版后4~8年;期刊引文分布在1481种中文期刊及1723种外文期刊上,引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中文期刊有214种,外文期刊有142种。结论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中文和英文是引文的主要语种,期刊是主要情报源,期刊文献分布符合布拉德福文献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外概率神经网络临床应用文献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有关概率神经网络临床应用的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共检索到相关外文文献61篇,国内文献21篇。概率神经网络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疾病临床诊断、临床检测、临床预后研究等。中医药的临床研究鲜见。尤其在研究神经网络应用和方案设计方面存在不足。结论:概率神经网络的临床应用研究逐渐增加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方法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004—2014年间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搜索2004—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疗效指标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研究类文献150篇,符合纳入标准者62篇,其中临床对照观察类文献39篇,占62%,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23篇,占38%。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者12篇,占19%;对照文献说明组间基线均衡者42篇,占68%;无一篇文献行样本含量的估算。以WHO标准判定标准的有29篇,占47%,有效率占38%;49篇评价化疗不良反应,占79%;14篇分析中医症候,占23%;49篇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占79%。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中医药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方面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分析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8月针灸领域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纳入文献67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56篇。文献包括综述类11篇(16.42%)、临床试验32篇(47.76%)、动物实验22篇(32.84%)与实验计划2篇(2.99%)。涉及疾病19种,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研究热点共25篇(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核磁共振技术35篇,检测样本主要为血浆28篇。结论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针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针灸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医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2011年10月。按照所拟标准纳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RCT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声明修订版及自拟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2篇RCT,其中Jadad评分为3分的1篇,2分的8篇,1分的23篇。无文献报告分配隐藏实施情况。按CONSORT标准,仅有1篇可在文章题目中被提示为随机试验,23篇文献摘要中提及随机;2篇文献明确了样本量是如何确定的;7篇描述了产生随机分配顺序的方法;只有1篇文献提到了盲法;15篇文献明确提到了中医证型。结论目前中医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试验质量尚低,若要得出肯定的疗效,尚需有进一步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病之难,难在证之万辨。方随证转,首先辨证准确是进一步运用合适方药来提高疗效的重要前提。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因其与中医证素辨证同样具有辨病位和病性的特点,曾被寄望为"中医的CT",其已逐渐被证实与中医经络腧穴及某些疾病的证候演变规律存在相关性。本文认为中医证素辨证原理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在中医思维、诊断要点、疗效评价三方面存在共通点。在此基础上,两者的优缺互补将辅助中医关键病位直观化、抽象病性可视化、隐匿病证显现化,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更趋于客观、精准。  相似文献   

13.
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近况(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红外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中,是研究针灸-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启发思路.方法:综述相关文献近50篇,从红外热像原理,针灸-经络原理,以及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在针灸-经络原理的探讨、经络温度特性观察、循经高温线(带)机制阐述、针刺治疗临床疾病效果观察、经脉-脏腑相关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论述其优越性及尚需改进之处.结果: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研究中的较为成熟的方法.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应用针灸-经络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上市15年的现状及不足。方法选用Sciverse Science Direct、Pubmed、Ebscore Medlin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4年至2018年发表的"痰热清注射液"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基本特征、文献类型分布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952篇,临床研究类、实验研究类、综述类、不良反应类、配伍类文献分别为3339篇、179篇、148篇、140篇、146篇。河南、广东、浙江省的研究位居前3名,《中国中医急症》是发表痰热清的核心刊物。用药领域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临床研究文献的75.41%,其次是内科疾病(8.86%)和手足口病(4.82%)。1151篇自报联合用药,61.95%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3174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存在临床重复研究、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今后应该加强基于临床真实世界证据的临床效应的研究,同时深入其化学成分研究,实现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为痰热清的合理使用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梳理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电针与手针比较的国内研究现状,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019-04-30之前发表的中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电针与手针作比较的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在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5篇,其中临床试验45篇,基础研究70篇。临床上对于脑病、骨关节病及单纯性肥胖等疾病而言,电针的疗效略优于手针。基础研究中,电针与手针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机制方面存在差异:电针和手针既存在共同激活的脑区,又存在特异性激活的脑区;手针对穴位的刺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电针在此基础上还影响了皮肤痛觉感受器。结论电针与手针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针刺疗法,电针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较手针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参苓白术散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探讨其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态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2003年2月28日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有关参苓白术散的相关中文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所纳入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图谱的绘制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65篇,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181篇;纳入693位作者,发文量最多的是刘喜平;纳入569所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975个,关键词共现结果提示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结论:参苓白术散的研究热点目前多集中于临床观察、经验举隅、作用机制与药理研究等方面,未来应开展多学科、多方向、多要素研究,以进一步挖掘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2008,40(3):67-67
《现代中医内科临床疗效评价与进展》由杨仓良等编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论述(叙述不同时期古代医家的学术成就);辨证论治(采用现代医学病名,以中医四诊八纲为中心,并列举病证的典型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现代中医临床客观疗效评价与进展(系统搜集、整理建国以来中医治疗内科疾病处方用药应用现代医学数据检测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新方法、多途径用药、剂型改革、新成果进展状况加以评述);临床资料(检索了全国公开发行中医期刊治疗内科每一病症的最佳有效方药,其诊断及疗效标准均以现代医学检测数据为准,反映其治疗方法独特新颖,治疗例数多,疗效高,可经得起重复验证,或以可靠的医学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的疗效极佳的病例报道);现代医学诊治(对中医诊治疗效欠佳的病例,应用现代医学诊治,结合中医治疗以促进中医发展)等项目,被称之为“开卷可识40载中医内科之最佳效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中文数据库以及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共检索出205篇文献,纳入17个符合条件的研究,涉及14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优良率、VAS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石膏外固定治疗。结论:中医小夹板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面较石膏外固定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广藿香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查阅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2001—2022年与广藿香相关的研究文献,应用NoteExpress 3.6软件对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字段匹配及筛选去重,最终得到并纳入中文文献1787篇、英文文献398篇,将所得的文献资料导入CiteSpace V 5.8.R3(64-bit)软件,构建国内外广藿香研究领域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英文发文量总体与中文发文量仍存在差距;核心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高校,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在各相关研究机构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都位居第一,这与广藿香的种植范围及道地产区相吻合;关键词分析显示,广藿香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精油提取、药理作用、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等方面,其中质量标准的研究贯穿广藿香研究的始终,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新药理作用的发现及分子对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近10年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可能的未来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年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5.7.R2软件分别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该研究中文文献纳入243篇,英文文献纳入1146篇,英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中文。中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朱俊超,形成了朱俊超、杨延超和腾秀飞等为代表的主要合作团队;英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V Reggie Edgerton,形成V Reggie Edgerton、Yury P Gerasimenko、Dimitry G Sayenko等作者为代表的核心团队;国内外研究机构排首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镇痛是当前国内外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研究热点,但国外更注重,刺激内关穴、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神经调控等可能是未来该领域的前沿趋势。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中文文献主要为临床应用研究,且应用范围较为局限,可借鉴外文文献的研究方向,开展作用机制及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