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模型,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初步揭示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以及丁苯酞预处理组(NBP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90min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MCAO术前1周,NBP腹腔给药预处理。缺血2h,行再灌注24h后检测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技术测定脑组织中NF-κB和TLR4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 Sham组无神经功能损伤,无脑组织梗死,与MCAO组差异显著;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NBP组,NBP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MCAO组(P0.05)。NBP组脑组织中NF-κB和TLR4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MCAO组,而MCAO组显著高于sham组。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与下调NF-κB和TLR4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16只),缺血再灌注组(I/R,16只)和丁苯酞干预组(TanⅡA,16只),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反映脑水肿程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MP-9m RNA表达。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含水量及EB含量显著升高,而NBP预处理组脑含水量及EB含量明显降低(0.01)。相比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及及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NBP预处理组则显著降低(0.01)。结论 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MMP-9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减轻脑水肿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1周给予20、40、80 mg/kg丁苯酞灌胃,每天1次,共7 d。I/R组和Sham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24 h行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病理变化。结果:NBP预处理能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元损伤。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具有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预处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以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实时PCR检测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明显增加,MMP-9和TIMP-1表达均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丁苯酞预处理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MMP-9表达显著减少,TIMP-1表达明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中、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的干预作用。 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预处理组低剂量组(NBPⅠ组)、NBP预处理组中剂量组(NBPⅡ组)和NBP预处理组高剂量组(NBP Ⅲ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CIRI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测定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蛋白和mRNA的表达。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加重,EB含量明显增加,血脑屏障损伤严重,MMP-9表达上调(均P<0.01);NBP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EB含量,减轻血脑屏障损伤,降低MMP-9的表达(均P<0.01);NBPⅡ、Ⅲ组较NBPⅠ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Ⅱ、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丁苯酞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可降低MMP-9的表达,减轻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丁苯酞是否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TF)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鼠龄11-12周龄,体质量20-3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3-正丁基苯酞(NBP)治疗组,NBP+TF抑制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单纯NB...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HSP70及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给予NBP干预的缺血再灌注组( NBP组)各48只,各组再根据缺血2 h后再灌注的时间6 h、12 h、24 h和48 h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各12只。通过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NBP组待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后立即予NBP灌胃,IR及Sham组作为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比较不同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数、HSP70及TLR4表达的差异。结果:再灌注时间为12 h、24 h和48 h时,NBP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IR组(P均<0.05);在任意灌注时间段内,IR、NBP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Sham组(P均<0.01),NBP组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在任意灌注时间段内,NBP、IR组的HSP70和TLR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Sham组( P均<0.01);与IR组相比, NBP组的HSP70和TLR4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P均<0.01)。结论:NBP可以通过抑制HSP70和TLR4的表达量,改善细胞的凋亡数和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Ⅲ),每组18只,制造模型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Sha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零,脑组织无梗死情况发生,神经元形态规则,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正常。(2)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NBPⅠ、Ⅱ、Ⅲ组神经功能评分依次递减(均P0.05)。(3)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依次减小(均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4)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NBPⅠ、Ⅱ、Ⅲ组SOD、GSH-PX活性依次递增,MDA含量依次递减(均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上调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十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皮质微血管绝大部分闭合或僵直,MVD和MVA显著下降,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微血管形态好转,MVD和MVA升高,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丁苯酞可改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形态,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血清sICAM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脂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 ①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肌酸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血清sICAM含量: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血清sICAM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ICAM含量降低(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轻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皮质神经元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皮质神经元Fas/Fas L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假手术组偶见Fas、Fas L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Fas、Fas L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神经元坏死多见,胞膜断续或崩解,线粒体肿胀、嵴断裂,高尔基复合体肿胀扩张,核膜曲折不光滑;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预处理组Fas、Fas L阳性表达面积率降低(P0.01),多数神经元较正常,核模较完整,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损伤减轻,内质网趋于正常,凋亡细胞少见。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下调皮质神经元Fas、Fas L阳性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对脑IR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胰腺移植后血栓形成和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又是胰腺移植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会严重影响移植胰腺的功能。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观察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法对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4组,对照组,缺血后处理1组(再灌注30s缺血30s1次),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30s/缺血30s3次)和缺血后处理3组(再灌注30s/缺血30s6次),各组均行胰腺移植;48只建康SD大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血糖降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血糖低(P0.05);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0.01),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0.05)、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0.05)。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0.05),提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再灌注30s/缺血30s循环3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后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结果:M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 (P﹤0.01)。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发现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姜黄素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肾脏再灌注24 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肌酐、尿素氮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肌酐更低(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损伤更轻。说明示姜黄素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元丹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前降支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即经历30min缺血和180min持续再灌注.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参元丹低剂量处理组(参元丹低剂量组)、缺血...  相似文献   

16.
背景: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来提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8只糖尿病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缺血再灌注组仅行胰腺移植;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前行非创伤性双后肢缺血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血糖和胰腺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高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与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胰腺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 < 0.01)。结果提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可通过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从而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减少胰腺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mir-499水平表达及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实验的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0只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n=20)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20)。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建模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干预;缺血后处理组建模成功后给予有效措施处理,连续干预15 d。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三组大鼠心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三组大鼠mir-499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三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ir-499水平与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灌注后LVESV水平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 05);缺血后处理组灌注后LVEF及LVFS水平均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 05)。缺血后处理组mir-499水平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空白对照组(P0. 05);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499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 05)。缺血后处理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 05);缺血后处理组CD8~+水平,均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 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499水平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性(P0. 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性(P0. 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mir-499水平降低,经缺血后处理mir-499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改善大鼠心脏功能,且与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257-326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 C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IR组较Con组梗死面积增加,而Bcl-2表达显著降低,GRP78、CHOP、cleaved 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Bax及p-PERK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缺血后处理显著缩小梗死面积,并部分逆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抑制PERK通路介导的ERS相关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有助于从肝脏微循环角度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4次进行缺血预处理。然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 h后松解,恢复血流灌注4 h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前20 min于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双后肢松弛环绕橡皮带但不阻断血流,其后操作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 结果与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1、透明质酸酶、丙二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内皮素1、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5),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5)。光镜下可见肢体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肿胀,肝索排列不规则;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上述损伤表现减轻。结果可见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内皮素1的缩血管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有关,也可能与内皮素1含量的降低减少了白细胞过度聚集活化和减弱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霍玉娥  石立英  杨亚芳 《医学信息》2010,23(15):2835-2836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血清sICAM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①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肌酸激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血清sICAM含量: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血清sICAM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ICAM含量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