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玲  郑舒 《中国校医》2021,35(7):501-504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普及营养知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率57.44%,饮食行为得分率为51.8%,营养态度得分率为92.6%;食品专业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4.7±6.05)和(18.09±4.15),高于其他专业得分:(30.83±6.73)和(15.42±4.21),(t=4.185、-4.555,P值均<0.001),汉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2.49±6.45)和(16.36±4.31),高于其他民族得分(29.99±6.77)和(14.98±4.10),(t=6.333、5.482,P值均<0.001),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1.10±6.81)和(17.33±4.55),高于一年级得分(28.91±4.86)和(15.47±4.21),(t=-2.158、-2.912,P值均=0.031),女生营养知识得分为(31.36±6.75),高于男生(29.50±6.55),(t=-3.641,P<0.001),女生饮食行为得分为(15.22±4.18),低于男生(16.97±4.24)(t=5.483,P<0.001);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饮食习惯较差,但营养态度积极,应在高校开展营养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食品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对其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 423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各年龄组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2.5,P<0.01))。不同从业工龄组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0.25,P<0.01)。行业类别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25,P<0.01)。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R=0.306,P=0.000)。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R=0.513,P=0.000)。结论应针对食品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健康知识教育,以促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探讨以网络通信为主的干预模式对改善大学生营养相关知、信、行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大学医学专业学生352名,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相关营养知识的短信及邮件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2组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并分析干预后2个月时的追踪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营养知识得分均值由(6.67±1.94)分提高到(7.68±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9,P<0.05);在水果摄入方面的行为得分由(2.95±1.49)分提高到(3.32±1.80)分(t=2.216,P<0.05);态度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早餐食用方面的行为得分由(11.71±2.69)分下降到(10.67±3.32)分(t=2.744,P<0.05)外,知识、态度和其他饮食行为得分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知识、行为的改善延续性较好,其中早餐食用的行为得分由于预后的(11.27±3.10)分提高到追踪调查时的(12.09±2.91)分(t=2.579,P<0.05),而对照组各项得分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饮食行为干预模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部分饮食行为,延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饮食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四川省某地区7所学校共1740名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总正确回答率为67.5%,知识得分及格率为71.5%,其中小学为68.5%,中学为74.7%。94.9%的中小学生认为好好吃饭对健康重要,27.7%每天食用新鲜水果,20.0%每天摄入乳制品,40.0%经常饮用含糖饮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中独生子女(OR=1.864)、母亲高文化程度(OR=4.262)的学生知识及格比例高,中学生中住校生(OR=1.672)知识及格比例高。结论该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较低,饮食态度较好但行为有待加强,应对不同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及家长健康素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金坛市小学生膳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江苏省金坛市小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方法 选取金坛市2所小学307名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膳食指南相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选择其中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进行相关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另1所学校作为对照,3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4.51±2.32)、(9.82±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对照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18±1.98)、(5.86±1.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学校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营养知识明显提高,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听说过膳食指南的学生由15.5%(17/109)提高到84.4%(92/109)(χ2=103.21,P<0.05),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由59.8%(65/109)上升到72.5%(79/109)(χ20=4.01,P=0.045),每周不吃膨化食品的学生由16.5%(18/109)上升到35.7%(39/109)(χ2=10.4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饮食理念和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某民族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状,为大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800名大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平均得分为(16.80±2.24),其中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1,P<0.001),两组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17);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但53.2%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4.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结论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采取简单的多行为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家长对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中学的维吾尔族中学生及其家长各427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4.04±1.95)分,高于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3.40±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5);父亲职业为脑力型、半脑力型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4.22±1.94)、(4.38±2.04)分,均高于父亲职业是体力型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3.57±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3、5.28,P<0.05);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学生知识得分分别为(4.21±2.183)、(4.58±1.831)分,高于父亲学历为初中的学生知识得分(3.48±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46,P<0.05);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影响因素为母亲的学历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生和家长的整体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南京市中学生不同方式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分析中学生健康态度及营养知识薄弱点,为完善中学生营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1 200名中学生,分现场讲座和线上共学两组进行营养教育后,完成匿名调查问卷。结果:南京市中学生整体健康态度较好,线上共学组学生在关心健康(P<0.001)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P<0.001)方面态度更佳;中学生食物营养知识比疾病营养知识掌握更好,线上共学组学生掌握更佳(P<0.05);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更好(P<0.001);与现场讲座组相比,线上共学组学生食物营养(P<0.001)和疾病营养(P<0.001)得分均较高,营养知识综合得分更高(P<0.001)。结论:南京市中学生健康态度较好,教育后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更好,线上共学模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度更高。研究提示可根据学生营养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营养教育内容,选择能够发挥学习自主性和有家长共同参与的营养教育方式可获得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四个院区来院孕检的孕妇,使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编问卷,调查其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得分分别为(22.26±5.27)、(16.65±4.17)、(13.35±4.23)、(20.77±5.62)分。是否为独生子女(t = - 3.555, P<0.001),年龄(F = 3.764, P = 0.011)、文化程度(F = 5.983, P<0.001)、居住地(F = 5.865, P = 0.003)和家庭人均月收入(F = 8.485, P<0.001)不同的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意向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β = 0.655, t = 3.659, 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β = 1.214, t = 3.131, P = 0.002)、行为态度(β = 0.373, t = 9.598, P<0.001)、主观规范(β = 0.328, t = 6.426, P<0.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 = 0.231, t = 5.371, P<0.001)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的认知及行为意向较积极,但其知觉行为控制力有待提高。孕期健康教育应增加婴儿睡眠安全内容,提高孕妇对其认知及自我效能感,展开公众教育以增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与婴儿睡眠有关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