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 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4 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对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和研究组(n=44,替罗非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水平,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RP、IL-6、IL-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对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效果更佳,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对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2年5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阿替普酶),观察组49例(血栓通+阿替普酶);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IL-6和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我院收入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银杏内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50例)和单一组(氯吡格雷治疗,40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单一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低于联合组9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好,更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MMP-9、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阿替普酶对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较好,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序贯双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序贯治疗,起始30 min以0.4μg·kg-1·min-1静脉泵入,随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48 h治疗.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采用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gT),使用旋转波球法检测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PAd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同时观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a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两组上述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AdT、PAgT、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化痰通络汤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11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增加自拟化痰通络汤辅助治疗,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98%(53/57)高于对照组75.44%(43/57)(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痰通络汤辅助治疗ACI患者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等治疗机制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E、GFAP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GF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A、P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学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556-1559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方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治疗结束3m后两组患者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病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治疗1 w后,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量等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3m后,研究组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方案能够显著提高TIA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脑部血流供应,降低预后复发及脑梗死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Strkoe in progression,SIP)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科SIP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20 mg·次-1阿托伐他汀加替罗非班,观察组54例施以80 mg·...  相似文献   

13.
夏豪  胡波  周桃  谭安安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3):48-49,5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后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分级提高,达2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4.44%比11.76%,P<0.05);受试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56%比35.29%,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剂量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辅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5).对照组采用0.15 g?kg-1盐酸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则采用0.12 g?kg-1盐酸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术后36 h分别以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率,以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以全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策略(Global strategy of opening infarct-related arteries,GUSTO)出血分级标准评价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R、MPV和PDW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安全性更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和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09-2021-0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和对照组55例(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比分析两组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脑损伤生化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以及神经功能差异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ESR,S-100β蛋白、MMP-9、NSE水平及炎性因子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大面积脑梗死降颅压等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降纤酶;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及安全性,两组均无退出受试者.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2%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57.4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检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Barthe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78例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A、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方法对42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61. 9%. 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 、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 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倍他司汀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听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均42例.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低于治疗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ET、sVCAM-1较对照组低,CGRP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辅助倍他司汀可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部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07-140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MMP-9、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MoCA评分、VEGF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