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分娩方式对≤孕 34周早产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影响及寻求早产的最佳分娩途径。方法  6 9例住院的≤孕 34周剖宫产病例与随机抽取同期同孕周的阴道分娩病例 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的影响及早产儿近期并发症 (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死亡 )和远期影响 (包括身高、综合学习能力 )。结果 妊高征组的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发生率较前置胎盘组低(P <0 0 5 ) ;臀位分娩时剖宫产组的预后较阴道分娩好 (P <0 0 5 ) ;剖宫产组出生的早产儿重度窒息率 ,NRDS、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5 ) ,但综合学习能力比率较高 ;轻度窒息率、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及目前身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随着NICU发展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 ,剖宫产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证 ,在合并母儿病理产科的情况下 ,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 ,剖宫产分娩更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孕28~31 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 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 6周组与孕32~34 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 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关系。方法将住院分娩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妇306例分为孕28~34+6周阴道分娩组、孕28~34+6周剖宫产组、孕35~36+6周阴道分娩组、孕35~36+6周剖宫产组,并对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孕28~34+6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羊水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孕35~36+6周阴道分娩羊水污染率高于剖宫产(〈0.01),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HIE和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利于改善≤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预后的措施.方法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72例≤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以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否足4次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早产儿NRDS、HIE、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是否进行早期干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DQ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早产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身长、体重等一般发育状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当≤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时,尽可能足量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周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孕周分成28~32周组(A组,n=60)和33~36周组(B组,n=66)两组。比对不同孕周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及围生期死亡率差异。结果 B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儿(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患儿围生期死亡13例(21.7%),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6例(9.1%)(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剖宫产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早产儿,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对存在高危征象的早产儿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304例及其早产儿3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孕周及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近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18.3%,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为早产的常见原因.治疗性早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低于自然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如窒息、RDS、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逐渐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及死亡率下降,存活率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及出生体重,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孕28~36 6周之间单胎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进行分析,对潜伏期≤24 h及>24 h新生儿并发症以及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潜伏期≤24 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高于潜伏期>24 h组(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 h较潜伏期≤24 h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分娩新生儿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RD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152例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善双胎妊娠新生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3年10月住院分娩的152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包括并发症对新生儿的影响;分娩时孕周、方式、胎方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新生儿分娩顺序及两个胎儿出生间隔时间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结果各种并发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绝大多数为早产儿。孕周≤34周分娩的新生儿与孕周34~37周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差异。非头/头位的双胎妊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差异。头/头位双胎妊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第一个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较第二个低。两个出生间隔时间≤15分钟,第二个出生的新生儿窒息率较低。结论双胎妊娠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从而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阻止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非头/头位孕周>34周的终止妊娠时以剖宫产为宜,两个胎儿出生间隔时间尽可能≤15分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双胎妊娠孕周以及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临床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9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孕周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与34~36+6孕周及≥37孕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4~36+6孕周及≥37孕周的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围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高于剖宫产组,尤其阴道助产者围生儿窒息率最高。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34周的早产儿的出生;根据不同孕周,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孕28—31^+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6周组与孕32—34^+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73例孕28~36 6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单活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潜伏期≤24h及>24h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潜伏期≤24h呼吸窘迫综合征(ROS)明显高于潜伏期>24h(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h,较潜伏期≤24h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O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引起早产的结局及对早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4842例孕妇,其中,发现早产者390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8.05%。结果:①对早产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由胎膜早破导致早产最多,为145例,占早产总例数的37.18%;其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2例,占早产总例数的15.90%;双胎47例,占12.05%。因此得出引起早产的原因主要是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②对早产儿出生体重、孕周统计分析表明,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是孕周<31周,出生体重在1000g以下的早产儿。③分娩方式与早产儿的死亡率的比较显示,死亡率的高低与分娩方式无直接影响。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死亡率无直接影响,我们应降低手术率,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院出生的193例≤孕34周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28~30 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4.
李喜萍 《中外医疗》2009,28(2):77-78
目的探讨LEEP刀手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7年长沙市第三医院因CINⅡ、CINⅢ实施LEEP术且术前无不孕症、未生育过、已生育但还可能有生育要求、年龄≤40岁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到201例,其中有生育要求,未避孕〉1年者有30例。对该30例患者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情况:30例患者,25例共获得26次妊娠,妊娠率83%(25/30),与普通人群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25例患者获得的26次妊娠中,1例孕8周稽留流产,1例孕24周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24例患者活胎分娩。24例分娩的患者中,2例早产,早产率8.3%(2/24),与普通人群早产率10%[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在孕34周发生胎膜早破并随后行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率4.1%(1/24),与普通人群早产胎膜早破率2.7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1例孕36+3周因脐带绕颈胎儿窘迫行剖宫产;过期产1例,19例足月分娩。19例分娩患者共出生新生儿19例,均存活,最低出生体重2700g,为孕33周早产儿,最高出生体重4200g,出生体重平均为(3374±438)g,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结论(1)若未发生严重宫颈狭窄,宫颈LEEP术对受孕能力无明显影响,不会导致继发性不孕;(2)宫颈LEEP术不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也不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ROM)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对116例妊娠28~36 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24小时呼吸窘迫综合征(ROS)明显高出潜伏期>24小时组(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小时较潜伏期≤24小时组高(P<0.01)。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本院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7.
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EEP术对妊娠、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附属弋矶山医院近2年因CINⅡ、CINⅢ实施LEEP术且符合给定条件的49例患者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情况。49例患者中,41例妊娠;妊娠率83.7%(41/49)。②妊娠结局。6例因计划生育行人工流产术,1例于孕24周因胎儿畸形孕中期引产终止妊娠;34例分娩者中早产3例,早产率8.8%(3/34),1例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率2.9%(1/34)。③分娩方式。1例顺产出现宫颈撕裂,余33例均为剖宫产。④新生儿。无新生儿窒息,单胎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宫颈LEEP术对患者的受孕能力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8.
苏群凤 《右江医学》2011,39(6):749-75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早产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分娩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单胎孕妇的母婴临床资料,观察产妇及早产儿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按不同的孕周、不同的分娩方式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孕28~34+6周胎膜早破早产儿窒息率、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孕35~36+6周胎膜早破的早产儿,而分娩方式与早产儿并发症无关,破膜后分娩的时间也与早产儿并发症无明显关系。结论孕28~34+6周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应积极预防感染引起早破的发生,尽可能减少早破易发因素,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及时机,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4年1月~2002年12月问我院出生的193例≤孕34周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剐对≤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28~30^ 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 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共100例,根据孕周将全部产妇分为2组,A组发病孕龄27~34+6周,B组发病孕龄35~36+6周,观察孕周对两组胎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A组的胎儿窘迫率、肺部并发症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56.00% VS48.00%,剖宫产:44.00% VS52.00%).结论对于孕周27~34+6周胎膜早破的产妇宜应用期待疗法,以可能延长孕周,给予促胎儿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