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超常胎盘部位反应(EPS)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EP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产前、产时无法诊断,均依靠病理确诊,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DIC 1例,后行子宫次全切除;另1例清宫后血止.本组治疗后全部存活.结论:流产后或产后出血多经常规处理效果差时,应考虑是否存在EPS,必要时需及时切除子宫,以挽救患者生命.标本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张军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18-319
目的探讨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致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例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致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经过对该5例患者有效的诊断、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补液、补血、抗感染治疗后均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出院时间为10~13d,平均时间11.2d。术后1年对该5例进行随访,均没有异常发生。结论在对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反应以及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这三者进行鉴别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因此在鉴别时不能仅仅单从形态学进行区分,应当与免疫组化结合区分更准确;在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致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采取子宫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进行止血是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是近几年WHO重新命名的一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常发生于产后,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及产后大出血.因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常引起漏诊和误诊,故将工作中遇到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近年来已被充分认识,其临床病理较为特殊。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胎盘部位结节是少见的良性滋养细胞疾病,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尚少。其中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是现在对病理表现为非典型性的胎盘部位结节的认识也不足。现报道 1 例子宫非典型胎盘部位结节,旨在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妊娠晚期、产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安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2003年度38例前置胎盘进行分析,对其如何处理及减少母婴死亡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植入性胎盘行保守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性胎盘病例,其中16例行剖宫产术,术中采用钳夹、搔刮、局部切除、宫腔填塞纱布卷或局部8字缝合等方法保守性治疗,无效者行子宫切除术;13例行阴道分娩,给予米非司酮50 mg口服,tid,5~7 d后行钳刮术,7 d后再次清宫.结果:16例剖宫产手术病人13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3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13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的阴道分娩病人,均成功地行钳刮术,保守治疗成功率89.66%.结论:在严密的监测下,对植入性胎盘行保守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米非司酮的给药方法、用药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常胎盘部位(EPS)反应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EPS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及光镜,进行临床病理研究与分析。结果EPS组织学特征为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IT)向蜕膜及平滑肌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同时保持部分胎盘的结构特点。免疫组化表现为胎盘泌乳素(HPL)、上皮膜抗原(EMA)呈阳性或强阳性,人绒毛膜促性腺素(ECG)阴性或弱阳性,波形蛋白(Vim)阴性。结论EPS反应为绒毛外中间型滋养细胞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是妊娠状态下中间型滋养细胞在胎盘部位的过度反应。鉴别诊断应结合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女性患者因胎盘因素而致使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受到胎盘嵌顿、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其治疗做简要介绍,同时探究前置胎盘的特点、引发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究并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分析对产妇的危害性,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加围生儿的存活率,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3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病历资料,设为A组,非凶险型前置胎盘124例病历资料设为B组。结果 A、B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产次以及产前出血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声像特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出血量、输血比例、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对于孕产妇是危险的,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提前预防,有效的防治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胎盘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罕见的一种类型,可继发于任一类型的妊娠,偶见合并妊娠。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3例胎盘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合并妊娠致早期产后出血病人。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选择终止妊娠时机,降低围产期母儿病死率.方法 对98例前置胎盘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2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36例,边缘性前置胎盘41例.结果 剖宫产77例(78.6%),顺产21例(21.4%),产后出血50例(51.0%),失血性休克9例(9.2%),早产25例,围产儿死亡3例,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 加强前置胎盘的孕期管理,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孕产妇死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有着积极作用.剖宫产是处理前置胎盘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胎盘部位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青  张建民  郭庆明  蒋静娟 《江苏医药》2001,27(5):333-334,I001
目的 报告6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认识到该病变是一种残留的胎盘部位组织,与当前妊娠缺乏联系。方法 在刮宫及子宫切除标本常规HE切片的光镜观察中偶然发现。其中2例分别做角蛋白、胎盘促乳素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三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光镜下为界清的广泛玻璃样变的结节,病变细胞为中间滋养层细胞,其免疫组化标记角蛋白为弥温强阳性,胎盘促乳素少数细胞强阳性。结论 胎盘部位结节是良性病变,须与正常宫内妊娠、胎盘部位滋养层细胞肿瘤及一种宫项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因胎盘滞留的病因不同,而胎盘滞留的类型有异。我所从1993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农村产妇胎盘滞留者39例,占我所同期住院孕产妇总数2263的1.72%,治愈率97.4%。为此,要对农村进一步加大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力度,科学的新法接生,特别要把握好和正确及时处理第三产程,注意无菌操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胎盘病理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包括母胎免疫、胎盘发育过程及中间滋养细胞病理改变、妊娠相关疾病、围产儿先天缺陷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孕妇26岁,因妊娠39周,阴道少量流血3d而入院.入院查体:无盆血外貌,胎儿大小正常,胎心及胎位正常.内诊查:宫口开大2.0cm,未能触及海绵状组织。B超回报:胎盘位置正常.严密观察产程,在宫口开大5.0cm时,先露部达棘下1.0cm时,阴道流血停止,宫口开全时,在胎头吸引器助产下娩出一活男婴。胎盘娩出后检查确诊为额外胎盘。当时子宫体部收缩良好,但阴道流血较多,给予宫颈肌注催产素20u后,阴道流血减少.产后7d,产妇突然出现阴道大量流血5h急诊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血压为6.8/4.0kPa,脉搏微弱,诊断:晚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是种植在胎盘部位的妊娠滋养叶细胞肿瘤(GTN),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占GTN的1%~2%[1]。PSTT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且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临床及生物学的特殊性一直引起妇产科学界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随着病例报道的增多,对PSTT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PSTT起源于绒毛外中间型滋养细胞,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妊娠,也可以和各种妊娠同时存在。1981年Scully等[2]首次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