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1例。术后1~4 d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所有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谵妄组(32例)和非谵妄组(7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多项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8. 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酗酒、心肌梗死、PCI手术史、高脂血症、独居,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前高密度脂蛋白、手术时间、睡眠障碍和术后疼痛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 001)、独居(P=0. 018)、酒精依赖史(P=0. 026)、较长的手术时间(P=0. 001)和术后疼痛(P=0. 02)是PCI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谵妄有一定的发生率,应重视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组织应变成像(SI)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因首次ASTEMI入院并行择期PCI的患者5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室壁运动状态将心肌分为梗死组(MI组,n=114)、缺血组(ISCHE组,n=97)及对照组(Con组,n=183)。于术前3 d内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TDI)检查。测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DI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SD)及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55.94±3.81)mm vs(51.72±3.89)mm;(34.28±4.43)mm vs(30.81±3.97)mm;(47.27±10.88)mL vs(43.75±10.82)mL,P<0.05];射血分数(LVEF)增加[(55.98±6.32)%vs(58.17±6.64)%,P<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a)增加[(8.57±2.39)cm/s vs(10.93±3.35)cm/s,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峰速度(E/E′a)减小[(6.91±1.06)vs(5.52±1.18),P<0.01];ISCHE组心肌应变(S)增加[(12.81±4.23)%vs(14.96±4.60)%,P<0.05],但MI组无变化[(11.16±5.10)%vs(12.72±4.98)%,P>0.05]。结论择期PCI能够改善ASTEMI患者缺血心肌功能,组织应变可准确评价心肌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58例首次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根据术后1 h ST段回落≥50%分为回落组(49例),50%分为非回落组(9例),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SRI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回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平均收缩峰值应变率(mPSSR)均高于非回落组(P0.05),术后6个月回落组LVEF、mPSSR均显著高于非回落组(P0.01)。结论 SRI技术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明江  蔡力  程标  陶剑虹  李杰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9):1381-1383
目的比较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CTO)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标准分成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30例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9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对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心电图、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CI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到3级可达93.33%,但对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和达峰时间、心功能(EF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短轴缩短率(FS)均无影响(P〉0.05)。而PCI对ASTEMI手术前后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T回落、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峰值、心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益处已被公认,但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首次确诊为STEMI的患者均行直接PCI治疗,其中发病至就诊时间≤6 h 32例(A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12 h 21例(B组),观察两组疗效、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 A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ST段回落(STR)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B组(P〈0.05);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1);两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A开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就诊延迟现象普遍存在,尽早行直接PCI可减少无复流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6.
张芳  何涛  郭盛兰  张棣  观志强  王庆荣 《广西医学》2012,34(10):1309-1310,13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ST段改变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50%49例(回落组),50%9例(非回落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电图及应变率成像(SRI)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回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平均收缩峰值应变率(mPSSR)均高于非回落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对左室收缩功能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治疗,统计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37例,设为发生组,未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150例,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占比,以及血清钙离子依赖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FMC至肝素给予(FMC-H)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FMC时间延长、FMC-H时间延长、CLEC-2高水平均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探讨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首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心 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与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cial strain,GCS)动态演变及其临床价 值。方法:PCI组前壁STEMI患者54例行首次急诊PCI术,对照组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 二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启动VVI软件分析。同时抽取部分对象静脉血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研究PCI组整体应变术后演变,并分析PCI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与血浆NTproBNP 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3 d GLS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GLS与GCS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多时间 点左室GLS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66,P<0.001)。急诊PCI术后3 d左室GLS收缩期峰值–12.50%可评价术后1及 6个月血浆NT-proBNP改变。结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动态演变可为间接评价急性前壁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顿抑功 能提供参考,术后3 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12.50%有望预测术后1,6个月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2015年6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05(1~730)d。随访期间26例患者发生死亡,病死率为4.00%。年龄(OR=1.165,95%CI 1.101~1.233)、吸烟(OR=3.445,95%CI 1.194~9.940)、脑梗死病史(OR=2.975,95%CI 1.095~8.083)、糖尿病(OR=1.117,95%CI 1.022~1.221)、左心室射血分数(OR=1.732,95%CI 1.101~2.72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518,95%CI 1.220~1.889)、血清肌酐(OR=4.096,95%CI 1.022~16.416)、空腹血糖(OR=4.630,95%CI=1.101~19.470)、肌酸激酶同工酶(OR=1.867,95%CI 1.127~3.093)、肌钙蛋白T(OR=4.423,95%CI=1.098~17.817)、PCI术中出现并发症(OR=4.544,95%CI 1.203~17.164)、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OR=5.900,95%CI 1.998~17.422)和完全血运重建比例(OR=3.417,95%CI1.922~6.075)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后死亡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P<0.01)。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日益成熟,极大地挽救了濒死心肌,降低了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直接PCI治疗在急诊胸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疗效的评价已引起越来越多介入心脏医师的重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由于较多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使其成为高病死率的危险亚群。直接PCI可以改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灌注,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但直接PCI术干预IRA后可能加速非IRA病变进展,而非IRA病变进展可能对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溶栓治疗,探讨直接PCI治疗STEMI的疗效。方法:入选STEMI患者81例,分为直接PCI组(32例)和溶栓组(49例)。直接PCI,取桡动脉或股动脉为冠状动脉造影(CAG)径路,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采取PTCA+支架或直接支架方式仅干预IRA。溶栓治疗,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半小时内滴注完毕。临床评价指标,IRA再通率、ST段回落(STR)≥50%、2周时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梗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梗、死亡。结果:进门-溶栓时间平均为57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为91 min。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STR≥50%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再次心梗、梗后心绞痛、心衰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梗疗效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30例首次确诊为A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并分析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资料。结果30例AMI患者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及其与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m)及其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m)比值Eam/Aam增高,心率(HR)、E/Eam显著减低(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E、Eam、E/A、Eam/Aam增高(P〈0.05或P〈0.01),E/Eam减低(P〈0.01),HR未见明显变化(P〉0.05)。本组AMI患者舒张功能异常以充盈迟缓型为主,少数为假性正常型,未见限制型。等容舒张时间在舒张功能充盈迟缓时延长,假性正常化时缩短至正常范围(P〈0.01)。年龄、HR都是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轻AMI患者的舒张功能在PCI术后显著提高,QTVI所测E/Ea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a、Ea/AaE/A联合及IRT可更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估测AMI后左室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直接PCI(primary 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ST段变化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 91例前壁STEMI直接PCI患者,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急诊PCI术后前向血流达TIMI 3级.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n=41);心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50).结果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67),而心功能正常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显著降低(P=0.001).术后1h,心功能正常较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回落明显(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ST段回落<50%占18%(9/50),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8%(4/50);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回落<50%占68.3%(28/41),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31.7%(13/41)(P=0.001).术后2周,心功能正常患者的ST段基本回落至等电位线,其中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12%(6/50),室壁运动改善;而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抬高数值为0.22±0.07mv,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36.6%(15/41),室壁运动减弱,积分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左心室扩张(P=0.001).直线回归方程提示: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呈正相关(r=0.65, 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两者亦呈正相关(r=0.7, P=0.001).结论 前壁STEMI直接PCI术后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TIMI0~1级,PCI后IRA前向血流恢复到3级。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及抗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术后90min复查心电图。将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I组,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以及AM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P<0.05),导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延长(P<0.05),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AMI、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比,术后90min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和高血脂影响PCI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PCI后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有关,高血糖患者发生AMI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浓度变化与无复流(NR)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术后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AMI患者42例分为无复流组和再灌流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一6浓度。结果无复流组较再灌注组术后各时间点IL一6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24h、48h的IL一6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IL一6浓度增高可作为筛选无复流的潜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66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1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53例急诊PCI获成功,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达TIMI3级血流53例,心电图ST段回落41例,术后1月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致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心脏彩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EGF、bFGF和TGF-β1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4周的VEGF、bFGF和TGF-β1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4周的VEGF、bFGF和TGF-β1均升高,且术后4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4周的LVESD、LVEDD较对照组降低、LVEF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再狭窄17例,研究组患者发生再狭窄8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促进血管新生,降低再狭窄率,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于宏颖  王柏颖  王满庆 《医学综述》2008,14(19):2967-2968
高血糖状态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常因应激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状态,加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高血糖也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状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