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33岁,头痛半月余入院,3月前在我院因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头颅CT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原蛛网膜囊肿变成等密度。病例2,男,31岁,左颞部颅骨外凸数年伴头晕3月入院,3月前有外伤史,头颅CT示左颞外侧裂区低密度颅骨受压变薄局部外凸,左侧颞顶部薄层稍低密度,占位效应明显,中线右移约5mm。病例3,男,22岁,学生,头晕头痛渐加重3月入院,半年前有轻微外伤史,  相似文献   

2.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是脑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较低,囊内出血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有报道,但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少见,现将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2岁,散打训练中头部轻微外伤剧烈头痛后逐渐昏迷30分钟入院。查体:深昏迷,GCS评分4分。左瞳孔直径约4.0mm,右瞳孔直径约2.0mm,光反射均消失。肢体肌张力增高,双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①左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②左颞部蛛网膜囊肿。入院后急给予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左瞳孔直径约3.0mm,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左颞骨局部变薄,下方脑膜膨起,大小约2.0cm×2.…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21-422
目的:探讨儿童蛛网膜囊肿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我院收治年龄17岁以下经影像学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2例经局麻钻孔引流术、二期开颅囊肿清除术,7例患儿开颅血肿、囊肿清除术,术后均恢复良好,囊肿消失无复发。结论:儿童患者中蛛网膜囊肿合并出血较为少见,蛛网膜囊肿与非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密切相关,综合患儿个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此疾病的关键,进一步深入研究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囊肿的关系及病因学机制将有助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 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118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10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率8??47%.该10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入院后GCS评分7~15分,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天~9天,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35天~132天,血肿位于单侧额颞8例、单侧 颞顶2例,血肿形成后临床表现多样.10例患者均接受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有较宽的范 围,常发生于颅脑损伤很轻微、发生积液时间早、积液部位在单侧额颞部、经保守治疗病例中.推测发生机理可能为在积液刺激下形成了血肿包膜以及新生毛细血管出 血、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以及再次脑外伤.  相似文献   

5.
锥颅碎吸治疗颅内血肿56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晓灵  熊铁龙 《四川医学》1999,20(5):453-454
1996年12月至1998年6月,我们采用锥颅碎吸技术治疗颅内血肿56例,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初步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颅内血肿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4天至83岁,平均643岁。高血压脑出血44例,自发性脑内血肿(非高血压)3例,外伤性血肿9例。血肿部位:高血压脑出血均系基底节区血肿。自发性脑内血肿为右颞叶、左额叶、左顶枕各1例,外伤病人中6例硬膜外血肿分别位于右额部3例,左额2例,右枕部1例;另3例硬膜下血肿则1例在右侧额、颞、顶、枕,2例则左右侧额…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患有蛛网膜囊肿及各型硬膜下血肿病人约有100例之多,但蛛网膜囊破裂形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仅此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7例心脏病人继体外循环开心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发生卒为1/400;其中4例为硬膜下血肿,2例为弥漫性硬膜下出血,1例为珠网膜下腔出血;5例死亡,2例存活。病例追踪5~6月,情况良好。体外循环开心手术后应警惕发生本并发症。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引流至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聚集而成.发生率为颅脑损伤的1.16%。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时很难鉴别,随着CT及MRI的应用硬膜下积液病例增多,多发于额颞部。对硬膜下积液定期观察过程中,发现有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现就我科发现的3例加以讨论,以便更好地对此类病人施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7例心脏病人继体外循环开心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发生率为1/400;其中4例为硬膜下血肿,2例为弥漫性硬膜下出血,1例为珠网膜下腔出血;5例死亡,2例存活。病例追踪5 ̄6月,情况良好。体外循环开心手术后应警惕发生本并发症。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 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 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24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病儿的CT表现。结果表明,硬膜下血肿15例,包括单纯性硬膜下血肿6例,同时合并脑内血肿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脑内血肿13例,包括单纯性脑内血肿4例,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7例,合并SAH2例;SAH7例,包括单纯性SAH3例,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各2例。24例中,有16例伴不同范围的脑水肿改变。病儿经治疗后CT复查结果显示,硬膜下血肿及SAH吸收较完全;脑内血肿范围大者可有软化灶和后遗症表现。提示CT诊断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并且对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占颅脑损伤病例的1%,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1]。以往的人体解剖学认为CSDH系指血肿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具有完整包膜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包膜内含有液体或混有凝血块的血肿。近年来,Schachenmyer等人发现术中所见蛛网膜实际是由硬脑膜的最内层与蛛网膜的最外层(屏障层)紧密贴合形成的界面层,硬膜边缘层与硬膜其余部分的连续形成了硬膜间的疏松间隙。Hains[2]亦证实了这一观点。因此,通常所谓的硬…  相似文献   

13.
吴建波 《西部医学》2009,21(2):215-215
病例 男,61岁,因“头痛逐渐加重7天伴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患者近1个月无明确外伤史。体检:神清,颈软,颅神经(-),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厚约2厘米,混杂密度影,大多为高密度影,中线明显左偏,未见脑挫裂伤,无蛛网膜下腔积血。入院诊断:右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全麻下做右颞顶部马蹄型切口,开颅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中见硬膜下血肿,量多,大多为血凝块,未见明确出血点,无脑挫裂伤灶。血肿清除快结束,最后清除右颞极前外侧一小块血凝块时,突从外侧裂前、内、下方快速涌出大量鲜红色血,脑组织迅速膨出,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7岁,因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0余天,头痛加重10h,于2006年4月5日收入院。曾因头痛在外院住院治疗,颅脑CT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给予行钻孔引流术,术中见硬膜下腔有黄色样液体流出。21d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行颅脑CT示左额颞慢性硬膜下血肿(图1)。  相似文献   

15.
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少见,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4月收治2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以头部摔伤2个月,头晕1个月,加重1周来诊。入院时神志清,瞳孔左4.0mm,右2.5mm,右对光反射(+),左眼球向内、向上、向...  相似文献   

16.
细孔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舒崇厚,江晓春(附属弋矶山医院脑外科)近年,我们采用细孔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64岁。病程3周至2个月。有明确头部外伤史7例;单侧血肿10例,血肿均位于额颞顶...  相似文献   

17.
硬膜下水瘤发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报道少见。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男 ,5 9岁 ,头部外伤后头昏头痛 3小时入院。伤后无昏迷 ,呕吐 2次胃内容物。头颅CT :左侧小脑部硬膜外血肿 ,约 2 0ml,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 ,左侧明显 ,CT值 5Hu。体检 :神清 ,双瞳孔 2 .5mm ,颈项强直 ,克氏征 ( )。入院后立即行左小脑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 6日头颅CT :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较入院时增多 ,未予处理。伤后 40天头颅CT :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行左侧颅骨钻孔引流 ,引流出暗红色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上血肿部位与囊肿的关系,分为2种影像学类型:囊内血肿型(囊内型)、硬膜下血肿型(硬膜下型),综合考虑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及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制定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并评价疗效。结果 13例中,囊内型7例,硬膜下型6例,均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感染、急性颅内出血以及死亡等并发症。除1例囊内型于术后10月出现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外,余均未出现血肿复发。术后随访3月~8年,7例囊内型术后5例发现囊肿不同程度缩小(其中消失2例、缩小>50%2例、缩小>20%1例),另2例无变化;6例硬膜下型术后2例囊肿缩小>50%,另4例囊肿无变化。结论综合评估血肿与囊肿间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学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等),结合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有助于个体化选择小儿中颅底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高处坠落跌伤头部致昏迷半小时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烦躁,Gcs计分6分。右枕部头皮血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双侧腱反射(++),病理征(-)。颅脑CT显示左颞部脑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右颞骨线状骨折及右颞部硬膜外血肿,右枕骨线状骨折及人字缝哆开,中线结构右移小于5mm。据多田公式计算,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量分别约8ml及20ml。入院诊断:左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右颞骨骨折并硬外血肿,右枕骨骨折及人字缝哆开。因病…  相似文献   

20.
硬膜下血肿90%以上发生在额颞顶,多数伴有脑挫裂伤和脑水肿[1,2]。而发生在半球间的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类型,在临床上与其他部位硬膜下血肿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收治3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例1,女性,60岁,木棒打击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