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手术诊断的胃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0岁~75岁,中位数年龄525岁.胃窦部13例,胃体部9例,贲门部2例.凹陷溃疡型9例,蕈样隆起型8例,结节型12例.胃粘膜标本切片,采用HE及WarthinStary染色后观察组织中有无Hp感染.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9例,胃粘膜组织中发现Hp感染24例,阳性率828%.其中胃MALT淋巴瘤8例,Hp感染7例,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同期胃良性病变Hp阳性率46%(P<001).29例中11例进行了术后随访,3例仍存在Hp感染,阳性率273%.结论Hp感染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分型及消化性溃疡与胃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3):239
慢性胃炎分型及消化性溃疡与胃Hp感染的关系王玲Subjectheadingsgastritis/microbiology;stomachulcer/microbiology;duodenalulcer/microbiology;Helicobact... 相似文献
3.
江懋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2)
马边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状况江懋明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西内科614000SubjectheadingsGastritis/microbiologyPepticulcer/microbiologyHelicobacterinfections... 相似文献
4.
胃癌高发区cagA+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胃癌高发区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Hp)cagA+亚型感染状况,探讨HpcagA+亚型感染与胃癌高发流行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全部受检者的抗Hp抗体及抗cagA抗体,并用13C尿素酶呼吸实验(13C-UBT)方法检测了70名儿童Hp感染状况.结果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为747%,儿童Hp感染率为686%;成人cagA+亚型感染率为65%,儿童为714%.77名癌症患者的Hp和cagA+亚型感染率均为597%,其中胃癌患者(n=38)Hp和cagA+亚型感染率分别为50%和553%,均低于其他癌症患者(n=39)的感染率(692%和641%).结论胃癌高发区成人、儿童及癌症患者HpcagA+亚型感染率相当高,表明Hp感染,尤其是cagA+的Hp感染与当地胃癌高发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Hp相关性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因果关系已基本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H.pylori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较为密切,大量文献资料表明H.pylori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发现根除H.pylori后可使胃MALT淋巴瘤消退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相应地在胃MALT淋巴瘤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均产生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及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研究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及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慢性胃病患者之病理及临床资料203例进行中医分型、Hp检测和PCNA染色,对胃癌前病变(n=134)胃癌(n=33)及对照组(浅表性胃炎,n=36)等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分型与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浅表性胃炎中以寒热夹杂型为主,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以脾胃虚寒为主,而寒热夹杂型较少,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中未发现Hp感染与中医分型有明显关系,胃癌及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624%,667%~798%)明显高于对照组(341%),且发病年龄Hp阳性者明显低于Hp阴性者(499%vs567,461~538vs538~620,P<005),PCNALI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γ=0951,P<0025).结论Hp感染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CNALI是反应胃粘膜病变严重程度的较客观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郭廷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2)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郭廷民湖北省襄樊市铁十一局中心医院病理科441002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pyloriHelicobacterinfections/complicationsStomachdiseas... 相似文献
8.
胃外淋巴瘤抗Hp治疗也能消退纪小龙王淑琴Subjectheadingslymphoma;Helicobacterpylori;therapy主题词淋巴瘤;螺杆菌,幽门;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对于胃部的淋巴瘤,一旦确诊,首选手术切除,再行...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恶性肿瘤王要军孙自勤江学良权启镇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主题词螺杆菌,幽门胃肿瘤淋巴瘤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pyloristomachneoplasmslymphoma中国图书资... 相似文献
10.
Hp与胃癌:已知的与未知的纪小龙刘小兵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pylori;Helicobacterinfections;stomachneoplasms/etiology;gastritis;ascorbicacid...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端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1)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刘端祺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市100700SubjectheadingsStomachdiseases/microbiologyHelicobacterpyolriHelicobacterinfections主题词胃疾... 相似文献
12.
胃Hp感染与癌前病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p21,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经内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变者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cmyc,p21,p53,PCNA的表达,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各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例中Hp阳性1例.非贲门部胃癌阳性率为739%(17/23),贲门癌7例中阳性3例.胃癌Hp阳性率(667%)与CSG(33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组Hp阳性的cmyc,p21,p53,PCNA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更密切,更容易发生于非贲门部.Hp感染可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使抑癌基因失活及癌基因激活而引起胃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除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特点.方法有消化道症状,Hp+慢性胃炎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44岁.采用CBS,FuZ,Met三联治疗2wk,在根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wk后从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大弯侧多部位取活检,以WarthinStary染色检测Hp,HE染色观察局部胃炎程度.结果三联治疗前Hp呈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各部位有差异,且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性萎缩、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22例根除治疗后Hp仍阳性患者,以胃底检出率最高(909%),角切迹最低(318%),两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44,P<001).结论角切迹是治疗前Hp的最佳检测部位,胃底是治疗后Hp的最佳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组织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及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73例,男女之比为204∶1,平均年龄为560岁.其他肿瘤患者73例(食管癌22例;结直肠癌19例;肺癌21例;乳腺癌11例),男女之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556岁,进行1∶1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将Hp抗体分为3个等级.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89%,平均抗体水平为229±085(x±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率425%(P<005)和平均抗体水平184±065(P<001).Hp感染率在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为食管癌409%,结直肠癌474%,肺癌381%,乳腺癌455%.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机会比值呈线性趋势(P=0005460).Hp阳性率在非贲门部胃腺癌为744%,明显高于贲门部腺癌407%(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关,特别与非贲门部腺癌关系密切.胃癌的危险性随抗HpIgG抗体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韩盛玺陈和平文锦杨红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有关。本研究旨在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5例胃MALT淋巴瘤进行分型并探讨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MALT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MALT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吴云林,孙敏娴幽门螺杆菌(Hp)与胃腺癌及胃MALT(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对胃腺癌的致恶变作用主要涉及Hp引起胃粘膜细胞增殖增加、反应性氧团簇作用、抗坏血酸降低、低胃酸和细...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68例进展期胃腺癌与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食管癌(对照组)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及尿素酶试验来确定Hp感染;并检测血液和胃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57.1%高于对照组检出率35%(P<0.01);肠型和弥漫型胃癌Hp检出率分别为62%与56%(P>0.05);Hp检出率尤以胃窦部为最高达70%.两组血液CAT水平(Ku/L)为219.41±10.6与199.26±11.2及MDA水平(nmol/mL)为3.96±0.26与4.12±0.25(P>0.05;P>0.05);Hp相关的胃癌两亚组胃液CAT(Ku/L)水平为110.40±8.0与276.6±13.1及MDA水平(nmol/mL)为0.69±0.42与0.43±0.14(P<0.05;P<0.05)结论Hp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具有相关性;与胃癌两亚型均相关;Hp感染诱导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害可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对手术切除的PGL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及细菌检测,以观察淋巴瘤在不同病理状态中Hp感染的差异,从而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收集我院1981年~1996年间手术切除胃标本经病理证实为PGL者30例为实验观察对象。用与PGL组年龄相匹配同期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腺癌,采取系统抽样各随机提取100例作对照观察。2.标本均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PGL的诊断标准从临床可排除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20.
胃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性检测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和各种不同层次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MALT淋巴瘤作Giemsa染色查Hp、免疫组化染色、半巢式PCR扩增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其单克隆性。以同期胃淋巴细胞性胃炎(LG)、无关疾病胃粘膜作对照。结果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率83.9%,单克隆性重排87.1%,远高于对照组。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的轻链限制性仅55.6%。结论PCR法检测IgH基因重排优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轻链限制性。在LG中发现26.9%有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提示PCR法敏感性高,可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