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足量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对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入院后即刻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分别于发病1 w、2 w、3 w及12 w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等观察项目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轻脑血管痉挛(CVS)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颅底肿瘤病人33例,在术后第3、5、7、10和14天用放免法测定脑脊液中ET-1的含量;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10和14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发生CVS的患者第3天脑脊液中ET-1水平即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术后第5、7和10天,中、重度CVS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和10天,重度CVS组ET-1水平高于轻、中度CVS组和无CVS组(P〈0.05);术后脑脊液中ET-1的水平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ET-1水平的升高参与了术后CVS的发生,且其变化与术后CVS呈正相关,提示其含量可预测颅底肿瘤病人术后CVS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组织严重缺血或缺血性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颅底肿瘤解剖部位深在,颅底血管结构复杂,术中对血管的牵拉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常造成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CVS的发病机制复杂,易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是术后病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诊断CVS的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治疗主要用钙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而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在于完善细致的术前准备和科学轻柔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大鼠脑基底动脉的病理变化及其管壁上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白介素6(IL-6)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明确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脑血管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Sprague Dawley (SD)大鼠98只,观察正常大鼠及治疗大鼠SAH前后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脑基底动脉进行免疫学检测,观察ICAM-1、IL-6在血管壁上表达的动态变化;行原位杂交检测观察大鼠脑基底动脉管壁上ICAM-1、IL-6在分子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结论 ①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抑制SAH后CVS的免疫炎症反应;②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对防治CVS有一定效果,能够有效缓解CVS.  相似文献   

6.
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ET-1和IL-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1)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6例(对照组)和阿魏酸钠组(阿魏酸钠 常规治疗)40例,疗程10d,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血清中ET-1和IL-8浓度的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阿魏酸钠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ET-1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魏酸钠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阿魏酸钠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患者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ET-1和IL-8的产生,阻止了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及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Fyn的亚硝基化影响,并探讨其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对照组(saline组)、癫痫组(KA组)和药物对照组(KA+saline组)及MCI-186组(KA+MCI-186组)。采用脑室注射海人酸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海马组织匀浆,取蛋白样品用抗Fyn抗体作免疫沉淀,然后用抗-SNO-Cys抗体做免疫印迹,检测Fyn巯基亚硝基化。结果 Fyn的亚硝基化水平癫痫组和药物对照组增加(P0.05),MCI-186组较药物对照组降低(P0.05),Fyn的蛋白表达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通过抑制癫痫诱导海马组织Fyn的巯基亚硝基化,调节NMDA受体NR2B亚基磷酸化,进而调节NMDA受体通道功能,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对61只兔血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和组织病理改变的观测,探讨了脑缺血后再灌流时,不同的血压水平与自由基生成的关系及其对脑损害的影响以及几种自由基清除剂的防治作用。结果提示,正常血压组动物的自由基生成少,脑损害较轻;略低血压组次之;高血压及超高血压组自由基生成多,脑损害较重。甘露醇合剂和尼莫地平对血 MDA 均有明显的清除效果。由此表明,于脑缺血后再灌流时,将血压控制在91~130mmHg 水平并尽早选用自由基清除剂,能减少自由基生成并减轻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颅底肿瘤术后血管痉挛(CVS)的检测方法及其防治。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74例,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尼莫地平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分别于开颅手术前1d和术后1 d、3 d、5 d、7 d、14 d动态监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同时与下颌角稍下方测得颈内动脉颅外段(e ICA)血流速度。结果两组共24例患者发生CVS,经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120 cm/s,其中11例血流速度≥200cm/s。治疗组患者发生CVS 9例占22.5%;对照组患者发生CVS 15例占44.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术中灌洗术后静滴+口服对于防治颅底肿瘤术后迟发性CVS有效。TCD可以及时、准确、无创的对颅底肿瘤术后迟发性CVS进行动态、量化观察,有利于早期发现CV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组(治疗组n=20)和不用止血药组(对照组n=20),术后2~7d行CT复查,测定术后24h硬膜外引流量,统计术后腰穿使肌性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半透明所需腰穿次数及放出血性脑脊液量,术后颅内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例数。结果术后CT复查均无颅内血肿,两组硬膜外引流量、腰穿次数、放出血性脑脊液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两例。结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颅底肿瘤术后止血药可免用。  相似文献   

11.
12.
脑梗死是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局部或大部脑组织血供不足或缺失,然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受限、昏迷、意识丧失等。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全国每年急性脑梗死新发病例约200万,是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水平,进一步分析两者在急性脑梗死进展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是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局部或大部脑组织血供不足或缺失,然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受限、昏迷、意识丧失等。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全国每年急性脑梗死新发病例约200万,是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CPB下CABG患者围术期S-100蛋白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研究体外循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脑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动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14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者仅2例,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而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防治脑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作为防治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大鼠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C高剂量组、PC低剂量组4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PC高、低剂量组大鼠术前0.5h和缺血2h时给予PC溶液150mg/kg、75mg/kg,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6、ET-1水平。结果 PC高、低剂量组IL-6、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C高、低剂量组脑组织中IL-6、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能够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手术致颈内动脉损伤的8例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结果8例中,蝶骨嵴膜脑瘤2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海绵窦脑膜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7例脑膜瘤中,3例临时阻断后缝合破口成功止血(1例半个月后复查DSA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2例颈内动脉微小破口使用双极电灼成功止血,2例填塞压迫及电凝止血失败后行颈内动脉夹闭术(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后立即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止血成功的7例中,恢复良好6例,重残1例。结论颅底肿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止血并修复血管,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枢胆碱能系统损害对脑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枢胆碱能系统损害所致的Alzheimer病模型中,观察不同时期脑组织自由基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枢胆碱能系统变性逐渐加重,所测到的动物自由基代谢紊乱也越明显;与胆碱能系统联系最密切的海马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最显著。而自由基代谢紊乱反过来又可能加重神经递质代谢障碍,促使或加重Alzheimer病(AD)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 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53岁女性,因发作性四肢抽搐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术前头颈部CTA示右侧颞叶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VR像示肿块内侧血管影,为引流静脉或供血动脉,血管根部为右侧大脑中动脉M1区域.头颅增强MRI示右侧颞叶两个结节影,均匀强化伴周围脑水肿明显.择期行右侧硬膜下经颞叶入路手术切除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