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团块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大小约1.6 cm×0.5 cm~6.5 cm×4.5 cm;分布在躯干21(占84%)例、四肢近端2例(占8%)、头颈部2例(占8%).25例肿瘤肿块内部为较均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占40%)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15例(占60%)边界不清楚;13例(占52%)肿块内部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协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11例(91.67%)为单发,直径0.9~8.0 cm;分布在躯干66.67(8/12)、四肢近端16.67%(2/12)、头颈部16.67%(2/12);83.33%(10/12)肿瘤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肤下层.91.67%(11/12)肿瘤呈不均匀弱回声,66.67%(8/12)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瘤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91.67%(11/12)肿瘤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患者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弱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7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肩锁部一圆形直径约2 cm的红斑,未高出皮面,未诊治。2年前自觉红斑处逐渐隆起并渐增大约3.0 cm×2.5 cm,当地取活检(结果不详)后,未行治疗。此后该肿物渐进性增大至今,肿物一直无疼痛、瘙痒及破溃。查体:左肩锁部有一约7.0 cm×6.0 cm的不规则肿物,红色,表面呈不规则球状突起,边界清,与深层组织无粘连,表面无破溃、无触痛。胸片未见异常。CT:左侧胸大肌上方锁骨前实性软组织占位,良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超声检查:左肩锁部见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实性肿物,9.5 cm×7.1 cm×2.8 cm大小,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中,发生于躯干14例(82.4%)、四肢3例(17.6%).13例为原发,2例复发,2例因局部病灶切除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拟行扩大术.13例原发及2例复发病灶中,术前超声检出率100% (15/15),声像图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占60.0% (9/15)、混合回声占40.0% (6/15),其中86.7% (13/15)边界清晰、75.0% (12/15)形态规则;均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CDFI示肿瘤内部呈较丰富血流信号13例86.7% (13/15).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位于躯干及四肢皮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9.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治疗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隆突性纤维内瘤的治疗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随访近7年已经病理确诊且行肿瘤切除手术的12例皮肤隆突性纤维内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4年。结果:12例扩大切除后局部复发4例,但无远处转移。4例术后辅以放疗,未见复发。结论:皮肤隆突性纤维内瘤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切除范围至少需距肿瘤边缘3cm以上,底部至深筋膜层,而且术后应辅以放疗,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胡颖川  杨光华 《华西医学》1992,7(4):470-473
对8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DFSP好发于30~49岁之间;多数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位于真皮,但可浸润深部组织;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较好,但手术后易复发。肿瘤呈索条状浸润,手术不易彻底切净是其易复发的主要原因。初步将DFSP分为四型:普通型、粘液型、色素型和纤维肉瘤型。并对分型标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免疫组化结果提示DFSP可向神经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组织变异的认识。方法:对36例DFSP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及随访,其中13例加做免疫组化标记。结果:36例DFSP的组织形态均有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其中6例伴有纤维肉瘤区域、3例伴有黏液样区域、2例瘤细胞含有黑色素、1例可见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作免疫标记的13例DFSP瘤细胞CD34、VIM均阳性。结论:掌握DFSP各亚型组织形态变异的特点,并辅以CD34标记,有助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DFSP易局部复发,常被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浸润生长能力很低,极少发生转移,因此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1,2]。1890年Taglor首次报道此病,1924年Darier等将其描述为进行性复发性真皮纤维瘤,1925年Hoffmann将其命名为DFSP。在临床上DFSP并不罕见,但是常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做一般性的切除处理,往往导致复发,有的甚至转化为真正恶性的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而难以彻底切除[3]。因此,DFS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  相似文献   

14.
MRI诊断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8例DF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DFSP中,病灶位于躯干3例,四肢5例,均位于皮肤及皮肤下层,肿瘤最大径1.8~11.6 cm。T1WI示8例肿瘤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示肿瘤呈明亮高信号,2例病灶内部见斑点状低信号;脂肪抑制(STIR)序列示6例肿瘤呈高信号;1例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RICKS)动态增强MRA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为腓动脉。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结论 DFSP好发于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粘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附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例粘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了分析。该肿瘤有以下组织学特征:①肿瘤部位表浅与皮肤关系密切;②间质粘液变性;③单一的梭形和星形细胞随意排列;④细胞异型性小而分裂像较之经典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增多;⑤间质血管分散无特异排列方式。诊断时,应将该肿瘤与柏液型脂肪肉瘤和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对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固定的结节状肿物,手术切除不完全易局部复发。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细胞排列成典型的车辐状或席纹状。免疫组化所有病例Vimentin及CD34均阳性,S-100均阴性。其中2例局部伴高级别肉瘤转化,转化区域CD34表达减弱或不均匀。 结论CD34有助于DFSP与其他皮肤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当CD34表达减弱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局部伴高级别肉瘤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