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从Th1/Th2反应平衡消长的方面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继续探讨阿奇霉素对其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ar大鼠分为博莱霉素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苏木精伊红染色(HE)病理结果进行计算机灰度扫描半定量分析,用RNA酶保护实验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L-10/IFN-γ)mRNA的表达。结果 (1)气管内给人博莱霉素,使IL-10mRNA/IFN-γmRNA的比例由正常对照绵以IFN-γ为主的Th1优势逆转为以IL-10升高为主的Th2优势。(2)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抑制IL-10,IFN-γmRNA在大鼠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并于博莱霉素注入后第7天将模型中以IL-10升高为主的Th2优势逆转为IFN-γ为主的Th1优势;从病理上减轻了炎症细胞浸润和肺纤维化程度。结论 (1)致纤维化性肺泡炎早期,在肺泡上皮和基底膜损伤基础上的以IL-10升高为主的Th2优势反应及IFN-γ为主的Th1优势;从病理上减轻了炎症细胞浸润和肺纤维化程度,结论 (1)致纤维化性肺泡炎早期期,在肺泡上皮和基底膜损伤基础上的以IL-10升高为主的Th2优势反应及IFN-γ的相对缺乏,可能起到了促进纤维化形成的作用。(2)阿奇霉素可将博莱霉素致大鼠肺损伤模型中以IL-10升高为主的Th2优势逆转为IFN-γ为主的Th1优势,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了肺组织炎症损伤和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DC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IL-2、IL-4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DC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IFN-γ、IL-2、IL-4及IL-10mRNA的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DCM组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4和IL-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IFN-γ和IL-2较对照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DCM组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DCM发病机理中起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干扰素α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时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正常对照、54例CHC患者(老年女性组13例、老年男性组15例和中青年组26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TNF-α、IL-4 、IL-10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 CHC患者中老年女性组更容易出现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老年男性组和中青年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1,P<0.05).结论 干扰素α在治疗老年女性丙型肝炎患者发挥抗病毒治疗作用的同时,能够引起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SLE组)和63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和IL-10mRNA表达情况;采用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SLE组IL-1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LE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0分者IFN-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10分者,IL-10 mRNA表达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时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IFN-γ表达增高与SE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重症胸部创伤大鼠受伤后7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研究其Th1、Th2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创伤组,创伤组大鼠进行胸部撞击建立重症胸部创伤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撞击。分别于受伤前及受伤后第1、3、5、7天取全血各1.0ml,分离PBMC体外培养72h,收集上清液冻存,ELISA法集中检测IFN-γ、IL-4浓度。结果两组大鼠伤后IFN-γ、IL-4水平均迅速升高,但创伤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大鼠IFN-γ上升倍数/IL-4上升倍数(△IFN-γ/△IL-4)比值伤后均升高,创伤组在伤后第3天恢复1.0左右、并继续降低至0.34,对照组伤后7d内始终高于1.0。结论轻度创伤可以诱导大鼠Th1细胞功能加强;重症创伤大鼠在伤后早期以Th1细胞功能增强为主,创伤急性期后随着Th2细胞功能持续增强、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发生Th1细胞向Th2细胞的漂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排便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h 1/Th2表达情况.取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4、IL-13、IFN-γ、IL-12的表达.结果 与TNBS模型组比较,VSL#3组、美沙拉嗪组、VSL#3+美沙拉嗪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肠组织MPO水平、结肠炎大鼠病理评分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TNBS组相比,VSL#3组、美沙拉嗪组和VSL#3+美沙拉嗪组均可下调促炎因子IL-12、IFN-γ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VSL#3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依如下顺序减少:TNBS模型组>VSL#3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 VSL#3>正常对照组,其比值逐渐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SL#3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γ、IL-12,上调IL-4、IL-13炎性因子的表达,使Th1/Th2的平衡趋于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 50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名)外周血的CD 4 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在PTX干预下的变化.结果 心衰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PTX干预组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结论 心衰患者存在CD 4 Th细胞亚群平衡偏移,而PTX可以逆转充血性心衰患者 Th1/Th2细胞的失衡,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心衰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及IL-17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稳定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 μg,每日1次,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0.5 μg,每日1次,口服.2组治疗前均行γ干扰素(IFN-γ)、IL-4及IL-17检测,计算IFN-γ/IL-4比值,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IFN-γ和IL-4水平、IFN-γ/IL-4比值及IL-17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17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D对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哮喘患者IL-17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 Th1 细胞因子 IFN-γ 、TNF-α和Th2 细胞因子IL-4 、IL-10分析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时诱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后Th1/Th2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干扰素治疗不同时间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TNF-α、IL-4 、IL-10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并与26例青年丙型肝炎患者、15例老年男性患者和20例同期正常体检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作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女性组干扰素治疗12 w时与治疗前比较,甲状腺激素减低,TSH升高,T3 、T4 、FT3、FT4降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干扰素α可能通过调节Th1 /Th2平衡导致CHC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调节Jurkat T细胞分泌为Th1/Th2型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Jurkat T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RT-PCR法检测T-bet和GATA-3 mRNA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作用后IFN-γ、IL-10及T-bet mRNA、GATA-3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对受PHA刺激的JurcatT细胞由Th0向Th1、Th2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在干扰素α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0例正常对照、48例CH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TNF-α、IL-4、IL-10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CHC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完全应答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CH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有效激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的始动原因,明确AITDTh,/Th:相关细胞因子群谱的特征。方法用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4、IL-6、IL-10等6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细胞因子表达率明显增加;GD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6总表达频率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频率,他巴唑治疗前后GD细胞因子Th2强势的表达特征没有明显变化,但总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频率下降;HT 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频率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的表达频率。结论GD细胞因子表达向Th2方向漂移,以体液免疫为主;他巴唑治疗后的GD细胞因子谱没有明显改变,而HT细胞因子表达则呈现Th1强势,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肺内的表达水平以及在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S-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肺与颌下腺的病理变化,将NOD鼠分成SS-ILD组、SS组。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IFN-γ、IL-4、IL-6的mRNA及血清ESR、CRP、C3、IgG、IgA、IgM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S-ILD组肺组织中IL-2、IFN-γ、IL-6 mRNA和血清ESR、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表达水平均比SS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补体C3却明显降低。SS-ILD组Th1/Th2与ESR、CRP、IgG正相关,与补体C3负相关,但SS组未见其相关性。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SS-ILD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对来自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建立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NSCs+MVECs),用荧光免疫化学和RT-PCR测定NSCs中与Th1相关的IFN-γ、IL-2及与Th2相关的IL-4、IL-10的表达。结果两种细胞共培养后,神经干细胞呈INF-γ,IL-2,IL-4,IL-10阳性;同时INF-γ、IL-2 mRNA的表达上调,而IL-4、IL-10mRNA的表达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有可能使神经干细胞的INF-γ、IL-2表达上调,IL-4、IL-10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及Th1/Th2比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组60例,缓解组60例,选取本院近期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者血清样本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2、IL-14、IL-10;利用实时定量PCR(qmiR-506)法检测PBMCs中miR-138及RUNX3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E水平;利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缓解组、急性发作组哮喘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缓解组比较,急性发作组哮喘组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与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负相关(P均0.05),RUNX3 mRNA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比例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高表达,RUNX3 mRNA低表达,Th1/Th2比例显著降低,二者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比例、介导炎症反应,参与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过敏性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和IL-10的情况,及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分别取9例哮喘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经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初始T淋巴细胞(Th0).Th0和两组mDC共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12和IL-10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分泌的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①哮喘组DC产生IL-12及其亚单位IL-12p40和IL-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5).②哮喘组Th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γ较对照组减少(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③两组IL-12和IFN-γ均呈正相关(r=0.7581、P<0.01,r=0.6028、P<0.05),IL-12和IL-4均呈负相关(r=-0.7498、P<0.01,r=-0.7481、P<0.01).④哮喘组IL-10与IFN-γ呈正相关(r=0.6437,P<0.05).⑤两组IL-12和IL-10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者DC分泌IL-12和IL-10减少,导致Th0向Th2优势分化,细胞因子平衡向Th2型倾斜,合成IL-4增多和IFN-γ减少,后者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及Th2细胞因子IL-4 mRNA和IL-10 mRNA的影响及其抗HBV的活性.方法 分别应用穿心莲内酯10mg/L(实验组)及0.1%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CHB患者PBMC.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实验组)及阿德福韦(对照组)刺激HepG2.2.15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后PBMC的IFN-γ tuRNA、IL-4 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及HepG2.2.15细胞系HBV DNA复制水平.结果 穿心莲内酯10 mg/L处理16 h后,实验组PBMC的IFN-γ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Z=-2.78,P=0.05),IL-4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3.82,P<0.01),IFN一γ/IL-4 mRNA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Z=-3.82,P<0.01),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HepG2.2.15细胞系HBV DNA复制无明显影响(t=11.88,P>0.05),而阿德福韦对HBV DNA有抑制作用(t=15.95,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CHB患者PBMC内IFN一γ mRNA、IL-4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改善Th1/Th2平衡,对HBV DNA无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芪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黄芪水提物组、黄芪多糖组,每组12只.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治疗,14、28 d各取6只大鼠,分别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4和N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IL-4和N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大鼠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除黄芪多糖14 d组外余各组NO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黄芪多糖组、黄芪水提物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均具有保护作用,调节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及NO代谢可能是其阻抑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肾组织细胞凋亡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20只B6D2F1代杂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12周后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包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Fas、FasL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UNEL法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各组均有Fas、FasL表达,正常对照组有极少量Fas表达.表达部位在肾小球系膜细胞;FasL表达部位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Fas mRNA表达增高。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FasL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对照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阳性细胞极少;模型组肾组织血管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可见IFN-γ和IL-4阳性细胞,且IL-4阳性细胞明显高于IFN-γ,提示Th2细胞表达占优势。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绀INFγ/和IL-4阳性细胞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IFN-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IL-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cGVHD狼疮样小鼠模样小鼠模织细胞凋亡异常及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狼疮肾炎(L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