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复习2000~2005年收治的256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资料,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209例,其中单侧开颅134例,双侧开颅62例,3处开颅13例,死亡12例,死亡率16.7%.47例保守治疗,死亡11例,死亡率23.4%.结论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重,变化快,预后也较差.昏迷和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患者应及时手术,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实施颅内压监测,动态CT检查.同时必须注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急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8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12例;手术治疗121例,死亡20例,均为术前GCS≤8分或未能及时手术的患者。生存者术后4~6周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72例,中残18例,重残7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结论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易导致脑疝,动态颅脑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动态评估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并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7例双侧幕上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改善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11年收治的136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肿量分别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及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恢复良好82例,中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25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比较重、伤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也较差。根据病人颅内血肿、中线移位、脑干受压情况以及病人意识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及时开颅或者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患者动态CT复查,迟发血肿达到手术条件者及时手术,多能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行双侧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3.8%。结论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早发现及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的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例.结果在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经治疗恢复良好者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同外伤部位、脑挫伤、颅骨骨折等因素有关.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7例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97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5.3%,手术63例,死亡7例;保守治疗3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8.2%。 结论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临床意义重大,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 本组68例,其中手术治疗51例,保守治疗13,未治4例.手术治疗中开颅手术39例,单纯钻颅血肿引流12例;另行脑室外引流术6例,气管切开术21例.43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 恢复良好26例(38.2%),中度残废14例(20.6%),重度残废7例(10.3%);植物生存2例(2.9%),死亡19例(27.9%).结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特殊,救治的关键是重视对病情的严密观察,早期手术治疗,早期预防并发症,处理合并伤,早期营养支持治疗,重视康复训练,从而达到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手术临界值的外伤性闭合性颅内血肿是指CT显示幕上20~40 ml,幕下约10 ml的外伤性闭合性颅内血肿[1].此类患者由于血肿量恰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指征的临界点,往往使临床医师对于是否采取手术治疗犹豫不决,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43例手术临界值的外伤性闭合性颅内血肿患者治疗情况,以探讨此类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此36例患者中,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6例和硬膜外血肿12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伤后半年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只有及时诊断,尽早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重、急、变化快、预后差,死亡率高,但是对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选择,国际上现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首先分析了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复杂的病理生理特点;然后讨论了影响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标准确定的各项因素,包括意识状况、中线结构移位、环池受压程度、血肿大小和部位、颅内压力等;在对比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认为手术仍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并进一步分析了手术的适应症、手术原则和策略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最后展望了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颅内多发性血肿30例死亡分析解放军105医院神经外科倪峰,王海林,刘家传,张诗虎我院自1986年至1993年共收治外伤性颅内多发性血肿102例,死亡30例,病死率29.4%,现就30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26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共对561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1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3年10月~1996年5月收治的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7.1%,脑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8例。77.1%发生于伤后3天内。24例手术治疗,死亡5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有上升趋势,结合动态CT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血肿量在30-60ml,GCS8~13分的幕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配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清除血肿,观察疗效。结果34例行微创清除术后2~7d颅内血肿基本清除,2例中转行开颅手术。全组病例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按GOS评估方法判定疗效:艮好28例,中残8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6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并CT复查,确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6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恢复良好20例,中残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 例。结论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高龄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危因素,细致观察,早期CT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GCS 13-15分25例,9-12分46例,6-8分39例,3-5分42例。结果手术123例,非手术29例。随访12周,GOS5分(恢复良好)93例(61.2%),4分(轻残)18例(11.8%),3分(重残)22例(14.5%),2分(植物状态)7例(4.6%),1分(死亡)12例(7.9%)。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脑干功能衰竭、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结论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监测和动态CT扫描有助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的认识,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1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直接手术13例,15例行颅内压监护,其中5例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行开颅手术,余13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3例因意识下降及出现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行开颅手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恢复良好3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对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等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69例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类型的血肿,个体化采取保守治疗或开颅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按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级8例(11.6%),Ⅱ级19例(27.5%),Ⅲ~Ⅳ级28例(40.6%),Ⅴ级14例(20.3%)。结论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手术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的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例。结果:的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中,经治疗恢复良好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同外伤部位、脑挫伤、颅骨骨折等因素有关。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的于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